中央氣象局的主要用途

  • Share this:

http://www.cwb.gov.tw/V6/about/PDFfile/WFC.pdf http://www.cwb.gov.tw/V6/about/PDFfile/introduce.pdf

氣 象局的業務,涵蓋了氣象、海象和地震3個領域,舉凡氣象、海象監測和預報、地震監測和預警皆為其工作重點。氣象局所提供的各類資訊,除了與民眾的生活息息 相關外,更在防災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本質上,氣象局是氣象、海象和地震科技的作業單位和相關資訊的提供者,也是相關科學技術研發的推動單位,不斷 追求技術的提升與精進,以提供最準確的資訊,而最終目標仍在期待大眾與防救災單位能有效的運用這些資訊。因此,如何順應社會變遷,提供最適切的服務,也是 氣象局不應忽視而且應該不斷加強的重要課題。

氣象局除了維持例行的工作之外,亦持續從事 研發工作,適時改進作業效能。惟為期相關技術能夠有階段性、大幅度的精進,勢需借助於中、大型計畫的推動來達成。「災害性天氣監測與預報作業建置計畫」, 是未來氣象、海象施政計畫的主軸。而兩年期的「發展鄉鎮逐時天氣預報系統」計畫,將是本局朝向氣象預報精緻化的成果展現。另外,「台灣地區雨量自動測報系 統汰換及增設計畫」、「氣象衛星資料接收處理更新計畫」、「佈建海象監測網及精進海象預報計畫」及「西南氣流豪雨觀測及預報實驗計畫」等之執行,皆在持續 落實氣象觀測的現代化。在地震測報方面,儘速達成地震預警系統的作業化,並加速與防災科技研究中心合作,推廣其應用價值,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再即是將地 震監測擴展至東部外海的「台灣東部海域電纜式海底地震儀及海洋物理觀測系統建置計畫」,並以更前瞻性的思維來建置新一代地震監測網。

講到服務,自氣象局開始發布氣象預報以來即有服務業務,惟對於科技人而言,所謂服務,即單純地將科技產物直接提供予需求者即可。然而就現實層面而言,富含專業性的科技產物難免會讓一般使用者不是那麼容易解讀,這也是氣象局能在服務方面有所突破的地方。

願 景是進步的藍圖和原動力,每個人無論如何都會有些夢想和願望,並會隨著時間改變,而單位或團體的願景則是成員的共識,也應該會因主客觀情勢而調整,氣象局 一直沒有一個平台大家來談願景,雖然我們有一個神主牌-「追求精準的氣象預報」,但當面對社會批評氣象預報不如預期精準時,卻又一再的強調氣象預報是一個 科技問題,有其極致,永遠有其不確定性,這樣的說法對社會大眾而言不夠具說服性,因為身為氣象測預報的唯一政府機關,應該要能掌握社會的脈動,瞭解階段性 追求的目標,如此則會發現我們似乎忽略了服務的本質,需求者所要的是顧客導向的氣象資訊服務,氣象預報不再是準時的發布就可以的事,為此除卻仍應持續追求 氣象預報的精準外,提出一個階段性願景供大家參考討論,「讓防救災單位獲得適切的氣象資訊,讓普普大眾養成看氣象預報的習慣」,其策略很簡單,就是「與需 求者有良性的互動關係」,這種互動關係不見得一定要透過有形、正式的互動,端視提供者如何傾聽吸收需求者的聲音,報章、雜誌甚至偶然聽到的談話都存在著有 用的資訊,而良性互動的結果應是讓需求者瞭解我們的努力和能力,由此來看我們每天的氣象預報,並進而對我們提出合理的需求。

數 年前在為當時一組的蔣科長修飾對經建會的中長期規劃報告時提出了一個口號作為施政方針,就是被沿用至今的預報精緻化、觀測現代化與服務多元化,其實它還是 可持續被使用,端視其執行計畫是否因應社會需求而修正,但為了突顯階段性的考量,特別增加些重點:預報精緻化與活用化、觀測現代化與災防化、服務多元化與 口語化,供大家參考,至於其各項的具體作法或計畫則希望大家透過討論共同擬定。最後必須要提醒一點,氣象局是屬於大家的,唯有大家同心協力共同努力,氣象 局才能有另一番的作為。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