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建材工業在林園

  • Share this:

石灰窯殘存廢虛↑

整地而曝光的「子儀營區」完好石灰窯 上為駱駝山西側石灰窯殘蹟↑下為東側清水巖石灰窯↓ 清水巖雙連體石灰窯靠沿山路一邊已改築小廟↓

一般俗稱的石灰指生石灰或消石灰皆為白色的塊狀或粉狀,是由石灰石經鍛燒加工而來,主要的成分都是鈣 (Ca) ,在自然界中鈣以三種不同鈣化物型態存在,其中最安定是碳酸鈣就是石灰岩。而石灰的原料大多採自石灰石,俗稱「咾咕石」。 ↓駱駝山西側石灰窯殘蹟↓

高雄市林園區駱駝山是屬於石灰石礦山, 1950 年代小時候常常被巨大的聲響 ~ 「碰!」一聲驚嚇!原來住家三里外的駱駝山開採石灰石礦得先把巨石炸開。據老一輩工人說:燒石灰有用煤炭燒法:燒出來的石灰黏稠性比較差,不過大都使用柴燒法,品質最好,尤其是山上柴木就地取柴原料非常豐富。極盛時駱駝山下圍繞著二三十座石灰窯,挑柴、運石、燃火的,不知養活了多少人口?林園是當時石灰、和咾咕石,建材的集散地,如今據筆者田野調查:駱駝山西邊尚有一座殘存廢墟,東面清水寺北方 八百公尺 有兩座拱在一起比較完好的石灰窯,另外鳳山水庫出水口有三座廢墟遺址。近日又在「子儀營區」外圍整地而發現一座更完整的石灰窯曝露見光。

工業遺跡的 保存也能是文化主流。當中不但是具有觀光、和市場商業價值,更具深厚的教育功能。工業廢墟可以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春天, 讓惡土 化 為 綠蔭、讓廢墟成 為 文化殿堂! 像一隻 浴火鳳凰 才是遠見 。然而,眼看林園地區已發現的史前人類文化遺址都不被尊重,保護不力!連帶工業遺蹟令其頹毀,徒讓消失殆盡同樣令人遺憾!

台灣第一家水泥公司-淺野水泥株式會社的保存與活化

節錄 :

水泥約在 1867 年傳入台灣,並命名為紅毛土。 1910 年 5 月,「淺野水泥株式會社」在台北府前街設立「台北出張所」,由小田耕治出任首任所長,大力開發台灣方面之事業,勢力逐漸向南擴張。之後發現台灣大量珊瑚礁石灰岩,乃於 1912 年(大正元年)派人進行水泥原料調查,準備在台灣設廠製造水泥。調查結果,認為台南廳興隆內里打狗山(即今高雄市壽山,俗稱柴山)有足夠之石灰岩量可供製造水泥。 1917 年(大正六年)五月高雄廠旋窯興建完工,遂試車運轉。

柴山上的石灰窯↑

上下兩張圖片摘自: http://www.wretch.cc/blog/no21angel/7923905

石灰岩粉碎器再將巨石加以擊碎↓

淺野在高雄製造水泥的技術,原來採用原石 Limestone 燒成法,之後產量需求日增,所以改為生灰燒成法。 1917 年(大正六年)經董事會之決議,編列八萬餘日圓,正式進行製程改良。次年七月,增設石灰窯的工程正式動工,至 1919 年(大正八年)三月新建之七座石灰窯正式竣工(現僅剩三座),但改良並未成功。

http://trdc.kta.kh.edu.tw/ktaeec/eco_kc/white-book/12.htm

新聞【一 】 《8 米 高窯洞》營區清雜草 重見天日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23/today-south18.htm?Slots=TPhoto

是石灰窯或日軍火葬場 引發爭論

〔記者洪臣宏/林園報導〕海軍陸戰隊九九旅子儀營區最近清理區外環境,兩層樓高窯洞意外從荒煙蔓草中解放,卻引發石灰窯或日軍火葬場的用途爭論,文史人士盼能有專家驗明正身。

文史工作者戴健城昨天進行田野調查時,在林園區林內里九九旅子儀營區崗哨卅公尺旁,看見一片咾咕石牆矗立眼前;走近一看,竟是一座保存完整的窯洞,認為是最新發現的石灰窯而 PO 上臉書,引來要求保存聲浪。

盤根錯節顯見年代久遠

戴健城說,他曾多次經過該處,但只見大樹林立且雜草叢生,掩蔽了窯洞,軍方近日清理環境才得以重見天日;窯壁約 八公尺 高,樹根盤根錯節,甚至深入縫隙,顯見已有相當的歷史。

林園區有三大地方產業,俗諺「林內姐仔綁掃帚、潭頭伯仔駛牛車、中厝叔仔起大厝」,起大厝象徵當時建材以石灰為主,而該處為南部生產重鎮。

同樣地點還有三、四座

不過,九九旅政戰主任孫愷熙卻指出,九九旅在林內里有子儀、句踐兩處營區,附近在日治時代為墳場,而窯洞為燒屍體的火葬場,並非生產建材的石灰窯,在同樣地點還有三、四座,現在還被大樹掩蓋住。

孫愷熙說,火葬場位於軍區與私人地交界處,必須經丈量才能鑑界,若是位於軍事用地,未來也不會拆除。

文史工作者朱永昌則質疑,早年以土葬為主,何須大費周章蓋四、五個窯洞燒屍體?且窯洞一看就知道採日系工法,和石灰窯相仿。

戴健城指出,林園區石灰窯以「石頭公」旁那座最完整,構造則與軍方所說的火葬場「大同小異」,他認為相關單位應找專家釐清,若為石灰窯應列入古蹟保存。

新聞【二 】 《驗明正身》保存石灰窯 地主釋善意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30/today-south19.htm

〔記者洪臣宏/林園報導〕林園區海軍陸戰隊九九旅子儀營區旁窯洞,引來火葬場、石灰窯不同認定,文化局確認為石灰窯,且曾為當地聞人劉見章產業,黃姓地主得知歷史淵源後,同意保存。

林園區文史工作者戴健城,日前發現子儀營區旁因整地,一座 八公尺 高窯洞現身,他認為是新發現的石灰窯,軍方卻說是火葬場,用途眾說紛紜。

戴健城與另名文史工作者朱永昌曾再度前往勘查,朱永昌指出,該窯洞以日系的鑽砌法興建,工法與目前所發現的石灰窯一模一樣,經向高市文化局查證,確定為石灰窯無誤。

對此軍方表示,火葬場為一般「流傳」的說法,該處有五座類似石灰窯,但都不在軍事用地內,也非軍方管轄。

朱永昌訪查,確定該座石灰窯為日治時代林園聞人劉見章的產業,相傳劉見章為日人所尊重,騎馬的日人看到他,都還得下馬打招呼;不過,他在「鳳山事件」遭到牽連,被關在高雄憲兵隊期間,因美軍轟炸殞命。

劉見章的孫子劉碧良也向朱永昌證實,附近石灰窯確為祖父的產業,不過土地已經轉賣他人。

該座石灰窯因黃姓地主整地而曝光,不過因為依丘陵山勢而建,不會影響其開發用途,黃姓地主得知為文化資產,也樂意保留石灰窯。

林園區曾為石灰建材生產重鎮,後因其他建材開發而沒落,倖存的石灰窯所剩無幾,地方疾呼加強保護。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