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下稗官野史話「雙關」

  • Share this:

【一 . 今之交通要衝古之抗敵「水關」】

今大寮區 ( 鄉 ) 潮寮里 ( 村 ) 和昭明里 ( 村 ) 之間 ( 台 25 線 ) 的「鳳林公路」間,有三座橋樑同地同時還一起存在的「戰後」老、中、青「三代橋」。其中老橋約興建於 1952 年左右,之前為日治時代留下木造橋樑,木材都經過瀝青防腐處理而呈黑色,所以大家都叫「黑橋」 。 因當時二戰之後百廢待舉,所以採取最簡省工法 , 採和溪流呈直角最短的距離跨越,長約三、 四十公尺 ,寬約 四公尺 ,只容一輛大車勉強通行屬於單行橋道,代表著物資缺乏的台灣農業時代, ( 現已塌陷斷裂成為危僑 ) 。 ↓

附近居民訴說着:她們如何祭祀土地公,安撫無依孤魂!化解陰陽之間積累的恩怨情仇!獲得現在的平靜。↓

也因為戰略需要車輛日多,公路和橋樑成直角急轉彎、又狹窄,車禍頻傳不得不於 1960 年 ( 民國 49 年 ) 改道和溪流呈斜角四十五度跨越興建,長約 六十公尺 ,寬約 十公尺 的雙向道橋樑,正名:「潮寮橋」,代表著台灣經濟開展的時代。 1973 年 7 月再配合著鳳林公路 ( 台 25 線 ) 拓寬取直改建成 四十公尺 寬的四線大道橋梁,長約 九十公尺 ,代表著台灣經濟起飛的時代。

這橋樑曾經過數度改造,「三代橋」的地方從古至今都是林園地區對外交通的重要孔道,直到現在還是維繫著林園區北向大寮、鳳山區,往高雄、屏東市中心交通重要橋樑。

不但訴說着:鳳山丘陵「駱駝山段」以西,高屏溪口台地林園區,是一個:原住民「南島語族」:平埔族、希拉雅、馬卡道族如何扼守這重要「水關」?保護這背山環水,陸路連外交通非常封閉,卻是生活資源非常豐富的一個魚米之鄉,長達數千年安居樂業之所。

這「三代橋」之地古早古早 …… 不但是原住民據守外來入侵的險要「水關」,也因古時原住民「守關」犧牲慘烈悲壯!近代更是交通要衝,因橋窄又和公路呈直角急轉彎而車禍頻繁,因此稗官野史鬼魅傳說不斷!

↑老、中、青三代潮寮橋上游攔水閘門處在日治時代是糖鐵鐵道橋。遠處紅蝦山已被剷掉一半。下圖:潮寮橋背景的紅蝦山在1970年代為採取土方被稱為破壞風水發生事故而停止!留下坑坑洞洞之半山↓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