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仔嶺全導遊

  • Share this:

紅葉隧道

交通資訊

自國道 3 號白河交流道下高速公路東行 → 循 172 縣道抵仙草埔 → 由仙草埔岔路口仍直行 172 縣道約 4kmM→ 經紅葉隧道後 → 即抵關仔嶺溫泉區。本篇所有相片為2007/8/10製作部落格新拍攝

關仔嶺 溫泉泉源

關仔嶺溫泉與北投、陽明山、四重溪溫泉,並列台灣 4 大溫泉區,溫泉泉質相當特殊,為全台灣唯一的「泥質溫泉」,屬鹼性碳酸溫泉,泉水濃濁含有硫磺成分,具滑膩感,溫度約略在 75 度之間,泉水可浴不可飲,浸泡後全身舒暢,對於皮膚過敏、消除疲勞、腸胃病及風濕關節炎等疾病具有療效,堪稱為渾然天成的養生泉。 過寶泉橋即可發現溫泉泉源

紅葉公園入口

紅葉公園由嶺一旅社旁的石階拾級而上,也稱關子嶺公園,在溫泉區的上方,面積不大,園內遍植花木,入秋可見滿目紅葉非常富有詩情畫意,景色宜人。紅葉公園是南台灣唯一以變葉植物為植栽特色的植物園。園內遍植槭樹、大葉欖仁、杜鵑等各式花木,只見園內千餘株槭樹一片火紅,令人驚豔。公園內有數株高大的百年龍眼樹,成列的桂花形成「桂花巷」及百餘株新種植的山櫻,巧緻的花台,花團錦簇,紅艷青翠,爭妍比美

好漢坡與「水火同源」是早期關子嶺最負盛名的兩個景點,好漢坡在日治時期稱為「男人的坡」,原是日軍醫療復建之所,現則為登山健行步道,因階梯陡峭,登好漢坡需有好腳力。「好漢坡」又稱「三百棧」(日語),原有兩百九十三階,南一七五縣道拓寬時,「好漢坡」被從中截斷,僅餘兩百三十四階,「三百棧」的氣勢不再,惟登高遠眺,還是可以飽覽關子嶺風光

嶺頂公園」在溫泉區的上方統茂溫泉會館旁,花木扶疏,景色怡人,公園內數株高大巨碩的龍眼樹,巧緻的花台,花團錦簇。 公園內最醒目的建築物,大概要數「大成殿」了,一樓原關嶺里辦公處已闢為「溫泉展示館」,分成關子嶺溫泉展示區、歐洲溫泉展示區、國內溫泉展示區和關子嶺形象商圈經營成果展等四區,成為此地最知性的新景點。

水火同源又名「水火洞」,名列台灣七景之一和台南縣八景之一,被視為台南縣的觀光櫥窗,聞名遐邇。水火同源位於 碧雲寺 東南方,依自然定律而言,水火本不相容,然而,此地地質構造特殊,崖壁間有天然氣冒出,經點然後火焰永不熄滅,而崖壁縫隙中同時又有泉水湧出,形成「水中有火,火中有水」的水火同源特殊天然景觀

碧雲寺

嘉慶元年, 大仙寺 開山祖師 釋應祥祖師 ( 參徹老禪師 ) 已在大仙寺修行三載期滿;為覓尋其晚年隱修之所,雲遊探勝,攀山涉水,終於發現枕頭山麓端山姿秀,寒氣不侵;乃斬荊披棘,結茅構現今供人參拜的大殿,還有觀音菩薩聖像、善財良女及十八羅漢金身,就是那個時候修建和雕塑的。民國三十八年,住持霖淨法師、明淨法師率眾增建清虛宮 ( 天公廟 ) ,至四十三年完工宇,並將原供於大仙寺的觀音聖像迎移其間。隨後有安溪、土庫、番社 ( 今東山 ) 儒生林啟邦等八人,隱居本寺大岩石頂 ( 今九股仔菜園處學地 ) ,隔俗離塵.專心為學,果於嘉慶十一年應試登科。返梓後,率先捐款,鳩工興建,是為碧雲寺正式立寺之始。 釋應祥祖師自結茅之始,即賴其雙手,不斷墾田地、播五穀,開拓寺院所需財源;如此積年累月,總算漸具規模,而且信眾日多,香火也漸鼎盛。此後.在嘉慶及咸豐、光緒年間,都有檀信相繼捐獻,本寺各項建設始克順利完成。 民國二十年,本寺原有的建築物,都已經歷盡風霜侵襲,樑殘壁裂,百孔千瘡,乃由當時的番社庄長陳按察等信士發起,呼籲各地善信集資改建;;殿堂雖不算大,但古色古香,美侖美奐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

大仙寺 大雄寶殿

雄寶殿是使大仙寺列為三級古蹟的主因。民國四年,住持德融禪師與灣龍華會會長 廖炭 居士,以及仙草埔數位地方仕紳,意圖挽回寺運,四處奔走募款, 廖炭 居士不惜變賣家產,赴日學習寺廟建築之法,返台後隨即仿奈良大佛之模改建大雄寶殿。據傳廖炭多次在狂風驟雨之後重新立柱,終以其堅定不撓之意志,克服萬難,一座堪稱全台第一,規模宏大,殿宇雄偉壯觀的殿,大功告成。整棟建築全由木材 契合 而成,不著一根釘子,這是它最大的特色,屋頂雖鋪上日本瓦,但其屋身架構、彩繪、雕飾等仍保持中國傳統風味。為南台灣佛教中心。

大仙寺 大雄寶殿

大仙寺位於白河鎮仙草里,枕頭山之西麓,亦即在關子嶺群山的尾閭,俗稱舊岩,碧雲寺為新岩。相傳大仙寺為「仙人拋網」靈穴,而碧雲寺為「半壁吊燈火」靈穴,兩地一氣相連,靈光互映。

康熙四十年,也就是西元 1701 年,有位禪師遠從大陸福建渡海來台,只為成就一圓滿的因緣 -- 在此島播一佛種子。祖師來臺之後,憑著特有的靈感,直接來到了南臺灣,且在山明水秀,林木婆娑的赤山龍湖巖駐錫,此禪師日日唸彌陀,日日不忘尋山遍野,盼修覓至一處立命之所在。皇天不負苦心人,於半年後,在一偶然的機會,踏遍現在大仙寺現址白河鎮的仙草里,只見此山相貌奇異,隱隱中透著一份靈秀之氣,福至心靈,立刻決定在此結盧為居,並請祀龍湖邊觀音佛祖的香火,虔誠的修行,日久信徒增加,香火日盛,在因緣聚成之下,籌資興建寺廟,即為今日的大仙寺,而這位禪師就是開山祖師參徹老禪師。 大仙寺在歷代禪師的主持之下,於乾隆十二年、五十五年,嘉慶元年、十四年、廿三年、同治八年,均有修建的工程,廟寺也擴建良多,廂房亦增加不少,造福佛國不遺餘力。正常輝煌之時,參徹禪師突然宣佈將大仙寺傳給徒弟鶴齡和尚主持,而自己卻於鄰近的玉枕山腰處,結蘆而居,不食人間煙火,欲於此終其一身,但,由於參徹禪師的德高望重,難以抗拒熱誠的信徒,徒眾見禪師清苦,亦紛紛於此建寺為老神師遮風避雨,所以,有了今日的「碧雲寺」 …‥ 「大仙寺」與「碧雲寺」參徹老禪師的因緣聚合而成的,而當地居民稱「大仙寺」為「舊巖」,而「碧雲寺」為「新巖」 。

大仙寺 小山門

阿里山旅遊聯盟 玉山登山協會 黃經理 0935437026  05-2688555


Tags:

About author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