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狀態間轉換的例子:

  • Share this: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

自我狀態間轉換的例子:

簡 小姐在擁塞的馬路上開車,她注意 著周圍汽車的速度,也很小心地看著交通號誌,她根據此時此地發生 在周圍的狀況來開車,所以她是在 ( ) 自我狀態裡。忽然一個人從外線道切過來想超車,兩輛車子太近了幾乎擦撞, 簡 小姐嚇了一跳,瞥了照後鏡一眼,見後車還有一段距離,趕緊輕踩煞車。她的害怕是對眼前的危險而做適當的反應,幫助她在電光火石之間避開可能發生的車禍 ,她仍然保持在 ( ) 自我狀態裡。待那輛車子逐漸駛遠, 簡 小姐頗不 以為然地撇著嘴搖頭,轉頭對同伴說「這種駕駛根本就該吊銷他的駕 照。」這時她轉到 ( ) 自我狀態中了。當她小的時候,她坐在爸爸旁看他開車,當他父親對其他駕駛不以為然時,就是這樣子撇著嘴搖頭。不久她開到公司,看看錶發現已錯過和老闆約好要談一件要事的時 間,她的心往下沉,感到一陣恐慌。此時她又轉到 ( ) 自我狀態裡,小時候上學遲到最怕的就是老師嚴厲的處罰,她恐慌的感覺是來自兒時的經驗,而不是根據現在已成人的處境。除了這些想法和感覺,她還會伴隨一些行為,一如當年那個遲到的小女孩,如心跳加速、張大眼睛用手摀著嘴,靠近點看,還會發現她在冒汗。此時她並非在意識上知道自己是針對舊時的經驗起反應,如果這時問 她「現在的情形有沒有喚起什麼兒時的回憶?」她可能會想起小時在教室被處罰的景象,也可能這種痛苦的記憶被壓抑的太深,而無法馬上憶起,如果她願意去探索這些被壓抑下來的痛苦經驗,可能要花更久的時間,甚至藉由心理治療才能想起來。她馬上對自己說「等一等,我在怕什麼?老闆是個講理的人,她會接受我因塞車而遲到的情形 ,我也可以利用休息時間來和她談。」她又回到 ( ) 自我狀態,她整 個人放鬆了,手也放下不再摀著嘴,臉上恢復笑容。

※ 對於人格結構分析 ,在生活情境中每一個人都處在父母、成人、兒童人格分身裡, 這三個部份的界限要明確,自我要能非常直接迅速的作自我轉換,並察覺其對目前生活及行為的影響,熟悉這三者彼此間的交互功能,自然可以強化自我人格的界定,自我狀況間若有互相重疊或干擾的現象,會讓自我產生問題或不適當的行為,如偏見是父母自我狀況干擾成人自我狀況的結果,妄想則是兒童自我狀況干擾成人自我狀況,自我必須了解自己受干擾的狀況,並了解誰在干擾?如何干擾?當自我的反應、感覺或對事物的看法,有偏差曲解或混淆時,就必須藉認知的剖析,來修正現有狀況,以重建流暢協和的自我狀況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