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課程回顧

  • Share this:

4/25課程回顧

親愛的伙伴們 :

成立一個團體本來就不容易 ,要維持營運更是不容易, 我們是一個自發性的團體 , 每一個成員來自不同的生活背景 , 也擁有不盡相同的內在 「 父母 」「 成人 」「 兒童 」 的人格自我特質分身 , 成長團體之間的互動 , 就是每一個人內在的 P 「 父母 」 A「 成人 」 C「 兒童 」 對應另外一個人的 P 「 父母 」 A「 成人 」 C「 兒童 」的溝通。 當無法有良好互動的時候,溝通就會中止。

因為我們相信自己是可以改變,因而可以向善向好,有了這樣的念頭大家才會來這裡上課成長,這就是你的「成人自我」催促你到這團體來。在團體 回饋 當中我們肯定自己的想法時,也同時尊重別人的想法,積極傾聽正向回饋, 不批評 、 不指責 、 不建議 、 只說自己的感覺與想法 這也是學習「成人自我」狀態的方法,若我們常將「父母自我」狀態教導﹔建議﹔當成「成人自我」狀態的使用,那在別人的眼裡及收到的訊息 就是批評與指責 , 若使用同理心 「成人自我」狀態即是接納對方的「 兒童的自我 」 狀態

「 成人 」 A觀察「 父母 」P與「 兒童 」C目前處在 何種功能自我狀態 ,多演練 A「 成人 」可以提升自我的察覺能力,當你的C「 兒童的自我 」狀態太多時會釐不清自己對當下的感覺想法是什麼。

TA 溝通是一個 ( 刺激 ) 對應一個 ( 反應 )

TA 溝通就是每個人的 PAC 對 →→→ 另外一個人的 PAC 做互動

我們人格的自我狀態結構有三種:父母( P )成人( A )兒童( C )所以溝通就是每個人的 PAC 對 →→→ 另外一個人的 PAC 做互動。當無法有良好互動的時候,溝通就會中止。

情境題 : 不批評 … 不指責 … 不建議 … 只說自己的感覺與想法

當某甲成員的 「 父母 」 對應另一乙成員的時 , 若甲成員是正向 「 父母 」 的回饋 , 那乙成員收到的訊息會是溫暖鼓勵與支持 , 這時乙成員就是 「 兒童的自我 」 狀態 , 若甲成員是負向的 「 父母 」 那乙成員感受到的就是批評與指責 ,這時 乙成員 「 兒童的自我 」 狀態是受傷的 ,若 乙成員的 「 兒童的自我 」為了防衛自己受傷,就會以兩種不同自我狀態來回應:

(一) 乙成員會使用 CP「 父母 自我」狀態:不以為然指責回去, 這時甲成員 「 兒童的自我 」也被挑起不好 的情緒,那 溝通就會中止。(這是交錯溝通 , 留下不好的感覺或者爭執不休)

(二) 乙成員會使用A 「 成人 自我」狀態: 此時此地 收集資料,客觀不帶情緒的 告訴甲成員回饋訊息未被接收或被誤解。甲成員即可用不同方式再傳送訊息,兩人才得以繼續正確順暢地溝通

彼此自由的互動與溝通,過程便充滿了回饋;而有了回饋,也使溝通由單向便成雙向。由於溝通過程中的任何時候都可能會受到( P )父母( A )成人( C )兒童干擾,而對有效溝通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回饋的功能,即是可以核對出,因干擾而造成溝通不良的地方,使彼此有再溝通與澄清的機會。

親愛的伙伴們 : 這團體因為有你有我,共同的參與;互動回饋才得以持續的成長,同時也要感 謝炤容 老師不時給予這團體的叮嚀與指導,在這團體的背後有一位良師益友的督導來幫助大家成長,是我們共同的福氣。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