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囤積毒素?

  • Share this:

消化力衰退就會囤積毒素。

阿育吠陀將吃下的食物中,未被消化的食物稱為毒素。

毒素具有很強的黏著性,會囤積在體內較弱的地方,引發各種疾病與老化現象。

雖然攝取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是非常重要的事,但如果這些食物無法被確實消化後化為養分,並被身體吸收,就會在體內成為毒素。

由此可見,除了必須攝取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外,同時也要選擇適合自己消化力的飲食方式。

只要採取適合自己體質與消化力的正確飲食方式,體內就不會囤積毒素,但只要消化力變差,或採取會造成消化負擔的飲食方式,吃下去的食物就無法被轉換成養分,最後只好成為毒素囤積在體內。

所以除了必須隨時確認自己的體質外,也要隨時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尤其是消化力,更應特別留意。

與心靈毒素也有重大關係。

附帶說明,這裡所說的消化力並非指食慾,而是指身體的狀態、消化食物的能力。

食慾是心靈的狀態,是一種「想吃」的情緒。

如果消化力能夠等於食慾的話,就是最佳的狀態,可惜通常兩者之間並不存在等號。

阿育吠陀認為,當我們吃下的食物沒有被確實消化時,身體就無法充分得到養分,不僅容易引發便祕、疲倦、皮膚粗糙乾燥等肉體上的問題,也會影響到心靈層面,也就是「情緒上感到不滿足」,表示心靈裡也囤積了毒素。

不僅如此,人一旦心靈上感到不滿,就很容易過食,而只要一過食,就會超出消化力的負荷,導致吃下的食物變成未消化物,換句話說,就會變成物質性的毒素。

當心靈毒素與物質毒素加在一起後,就會出現嚴重的疾病。

阿育吠陀思想中的解毒(排毒),不只是要淨化體內囤積的未消化物,同時也要帶給心靈滿足。

既然身體上的消化力與心靈的消化力,擁有深切的關係,那麼唯有將體內的毒素排除出去,才能有效排除心靈的毒素。

(本文作者/蓮村誠)

(摘自/無毒外食革命/三采文化出版)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