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擊彗星,深擊無明

  • Share this:

深擊彗星,深擊無明

■ 釋惠敏(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教授兼教務長、中華佛學研究所副所長)

「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於中,百千萬億、不可說、阿僧祇、恒河沙諸佛世界, 猶如空花,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圓覺經》

為了搜尋 46 億年前太陽系誕生的線索,美國國家太空總署( NASA )斥資的 3.3 億美元 (約台幣 104.4 億元)於今年( 2005 年) 1 月 12 日 發射「深擊號」( Deep Impact )太空船(如小汽車般大,飛行速度每秒約 20 公里 ),飛行了 172 天( 4 億 3100 萬公里)後,施放銅質撞擊器( impactor ; 372 公斤 ,直徑 1 公尺 ,高 0.8 公尺 ),以每秒 10 公里 (時速 36800 公里 ) 的相對速度,於台北時間 7 月 4 日 下午 1 時 52 分,在距離地球大約 1 億 3400 萬公里處,撞擊每秒 11 公里 高速運動的「坦普爾一號」彗星( Tempel 1; 約 6 公里 寬,半個紐約曼哈坦區大小,形狀像坑疤馬鈴薯),讓彗星深層的物質(彗核)暴露。

「深擊號」太空船以及全世界的天文台,包括哈伯( Hubble )和史匹哲( Spitzer )等太空望遠鏡在內,都會從各個波段觀察和攝影,收集從彗星上被撞出來的塵埃和氣體的重要資訊。預估此次撞擊的瞬間爆發威力相當於 4.4 噸炸藥,形成壯觀的太空燄火,也讓太空總署在 7 月 4 日 美國國慶日當天,推出史無前例的太空焰火秀慶祝。

太空科學家認為,彗星是太陽系形成過程中的原始殘留物。但是,彗星所噴出那些能被我們看到的氣體和塵埃已經不是原來的物質了。因為,彗星每次經過太陽周圍,表面都會被加熱,因而發生變化。所以,希望藉由撞擊,使那些內部深處未改變過的物質暴露,近距離接近收集資訊,探究以太陽系形成之初遺留的冰、礫共同形成的結凍彗星核,並利用其噴發物,研究太陽系的起源的種種問題。

為消除大眾疑慮,美國國家太空總署表示︰此次撞擊從彼此的大小比例來看,「就像蚊子撞到波音 767 客機一樣」,不會改變彗星的路線,也不會把彗星撞成兩半。所以,對地球不致構成危險。

科學家比喻此「世紀撞擊」( the crash of the century )任務像︰在遙遙浩瀚的太空,一顆超高速(每秒約 20 公里 ,一般子彈速度的 20 倍以上)母彈發射一顆子彈(每秒 10 公里 ),去打第三顆行進中的子彈(每秒 11 公里 )。這種精確的導航技術,遠超乎一般人的想像。

對此「深擊彗星」的探索計畫,我除了驚歎之外,也激發我開始構想「深擊無明」的禪修計畫。「無明」是一切煩惱的根本,以愚癡為其體性。眾生箇體猶如生命大海洪流中的水泡,緣起緣滅,變異演化過程中,不如實知無常、苦、空、無我,為求生存與繁衍,被貪愛所繫縛,造業受苦。所以,佛經說︰「於無始生死,無明所蓋,愛結所繫,長夜輪迴,不知苦之本際。」

探究此曠古的「無明」是如何形成?如何開展生死流轉?無明→行(過去的業)→識(胚胎的神經系統開始發展之時)→名色(胚胎的感官尚未發展之時)→六入(胚胎的六種感官發展之時)→觸(出胎後以接觸外境為主,乃至二、三歲為止)→受(四、五歲至十四、五歲間,感受性極勝)→愛(愛慾強烈之十六、十七歲以後)→取(貪著心勝之三十歲以後)→有(業力累積的存在體)→生(存在體的再生)→老、死、憂、悲、苦惱等十二緣起。

所以,「無明」猶如太陽系之彗星,含藏者是生死流轉形成過程中的原始殘留物。但是,眾生執著語言文字,虛妄分別,於順境則愛,於逆境則恨,造種種業等等的現象,只是表面性、枝末性的無明。若只觀察這些,我們無法瞭解微細難測的「根本無明」,在主客未分之際,如何現出生滅流轉之妄法。若要從生死迷情中解脫,必須發射「般若太空船」,飛行「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參放「拖死屍是誰」的高速撞擊器,以深擊無明「彗星」的內部深層處,讓無明妄想的核心暴露,在妄想未起處(話頭),觀照著,「看」如何是本來面目,名「深擊無明」禪修「看話頭」計畫。

依此禪修計畫,觀照太陽系、地球 46 億年生命的奧秘,將地球全部的歷史 46 億年轉化成一天 24 小時。約 38 億年前,地球最早的生命跡象則出現於早上 6 時 15 分。約 10 億年前最早的多細胞生物開始於下午 1 時 30 分。約 6 億年前的寒武紀(海洋中有各類低級植物、原始無脊椎動物和原生生物,陸地上還沒有生物活動)是從晚上 8 時 55 分開始。約 6500 萬年前,恐龍滅絕於晚上 11 時 39 分︰而約 500 萬年前開始的人類歷史記錄只發生在最後的十分之一秒。一切的生命如電光石火,剎那變異,無常生滅,「百千萬億、不可說、阿僧祇、恒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花,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體證生無所來,去亦無所至,悟入法空寂滅性。

《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第 264 期 》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