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編輯 發現台灣 心得

  • Share this:

1- 荷治時代使台灣在三百年前有機會顯現出口為導向的經驗 與中國強調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不同

2- 明朝海禁是為了防止東南沿海發展太快與內地貧富不均而引發政治不安 日本鎖國只是管制 准荷蘭與唐船在長崎交易 是幕府為了攬權的攏斷作法 並非真的封鎖

3- 順治為打擊鄭氏 下令沿海內遷不許下水 非導致居民流離失所 但也使台灣商業大打擊 鄭經時連出口砂糖的木箱都缺貨

4- 康熙 30~60 年台灣很有錢 因米糖專業生產 賺取大量財富 台灣錢淹腳目即是當時流下的諺語 台灣府志即描寫當時人的豪華

5- 台灣本是安平原住民部落名 後漢人來到此地問原住民 有的發音為大員 有的是台員 或台灣 荷蘭人也稱安平港為台窩灣 漳泉的人後來到台南 都跟家人說去台灣 後康熙定名為台灣府 屬於福建省台灣廈門道

6- 閩粵械鬥開端是 1721 的朱一貴 本為合力抗清 後閩的朱一貴和粵的杜君英反目 杜離去且互鬥 藍廷珍來台平亂後 原本抗清的粵民主動為清軍打擊朱一貴 後客家人在民變中常擔任義民 打擊閩人利益

19 世紀初以後 閩粵便少鬥 反而同是閩人的漳泉兩地開始鬥 到 19 世紀中葉 泉州人甚至分縣在鬥 以及宗姓間互鬥

7- 鄭芝龍到北港的前一年 1620 五月花號登陸美國 荷蘭人佔領安平的 1624 年 另一群荷人也在曼哈頓島定居 稱新阿姆斯特丹 鄭成功收復台灣死後兩年 1664 英國人趕走荷人 改名紐約

8- 中國人觀念裡 人神互通 關公等人本為人 像哪位領袖受人敬佩就會神化 是人治的標準 基督有原罪觀 故人要守神的信條 是法治的基本邏輯 不管是十誡還是法律 中國信仰甚至可以與神交易或賄賂

9- 一府二鹿三艋舺 都因天然港口條件崛起 也因淤積沒落 安平在 1885 年完全不通 鹿港因濁水溪氾濫也淤積 艋舺則在 20 世紀初淡水淤積 除了中國船亂丟壓艙物外 基隆河的掏金熱 以及中法戰爭時劉銘傳在淡水港沉了 20 艘裝石頭的船 還有主題小城 如九份金瓜石等也失落 吳密察稱為游牧民心態

10- 福澤喻吉等人認為脫亞入歐的方式就是有一個殖民地 在中法戰爭時日本的東鄉平八郎就在海上看 法軍攻下基隆後 東鄉也到基隆訪問並視查 故割讓後第一個來台接收的就是東鄉 日俄也是他打的

11- 台灣雖多富商 然因封建思想 商人將錢拿來買地 買功名 無法用貿易進一步提升財富 也無法進一步獲取生產機器原料等 日本即是商人拿錢投資工廠或製作業

12- 光緒時為運礦建的唐胥鐵路 規定不能用機關車 只能用驢馬拉車 洋人叫它馬車鐵道 超級笑話

13- 1920 年代台灣總外銷 砂糖就佔一近 40% 其中三井三菱藤山為台灣三大 故光復後台糖為 1950 年最大企業 供應全島半數外匯 而糖業又可促使政府開辦工業用電 機械 肥料 水泥等 1898 年台灣公司只有 3 間 1930 年代已有 800 多間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