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力 一本就通中國哲學史
1- 盤古傳說 為先民對自然的看法 中國人認為人的力量很大 天地是一個叫盤古的人開闢 斧頭等工具也是他自己做的 勞動創世的思想 而非把命運交給虛幻的上帝
2- 殷人最看重祭祖 可知其對歷史經驗的珍視 反映人類征服自然的勝利 並且商朝祭祖時 其它各方國和部落也要參與 將神權和政權合一
3- 鄒衍的五德終始作為改朝換代的依據為各王朝信奉 且為董仲舒採取進儒術 並且用以今推古的研究方法得出五德結論 雖克服經驗論的缺點 但又踏入神秘主義的缺點
4- 始皇將封禪原始簡單的風格變成隆重的就職大典 將秦王朝由多神崇拜轉為一神崇拜 並架起了齊魯文化通往全國的路 也慢慢讓後世有了國泰民安要去封泰山的習俗
5- 曹參的蕭規曹隨 黃老術適應漢初需要 有利於國家恢復 但也造就地方豪強
6- 今文經認為六經皆孔子作 為托古改制的素王 主張通經致用 以當時的政治經濟法律為論證 以董仲舒等公羊為主 古文經尊周公 偏重考證 留意經典的內容與歷史事實 所以與現實政治聯結較弱 以劉歆等為代表 重周禮 但後來今文經與諱讖等結合變繁瑣的神秘主義而日漸衰落 東漢後期古文佔上風 鄭玄又融合今古 一直到清代又起 古文的乾嘉學派有章太炎等 今文有常州學派得康有為推動變法維新的理論根據
7- 漢初行的黃老到七國之亂平定後 中央集權勢力大漲 為鞏固地位遂急需大一統的思想標準 有了獨尊儒術
8- 司馬遷與壺遂辯春秋 因太史公認為六經中以春秋更貼近政治 歷史記載是嚴肅的事業 治世亂世都需要
9- 公羊強調尊王攘夷 大一統 配合現實政治需要 在武帝時得勢 穀梁強調禮樂教化 宗法情誼 成人之美等 在宣帝時得勢
10- 王充認為聖人只是因為學習得到知識才成為聖人 如果真的有鬼 那鬼應該比活人多 N 倍 為何看不到或是很少見 可見沒鬼
11- 荀彧的孫子荀粲 認為女人才德姿色不必都具 以有姿色為主 他妻子生熱病 他就把脫光把身體弄冷 再去抱妻子 妻子仍死 荀粲傷心過度就死了
12- 南北朝的鮑敬言寫 無君論 認為自然界本無尊卑 原始社會被君主制弄得複雜 但同時未看到原始社會生產力的低下 為其缺點
13- 北魏寇謙之改革簡化信徒修練 認為信仰不需一定要出家苦修 贏得大眾喜好 又與國家相連 受太武帝定為國教 授符祿給皇帝 從此真君皇帝與教主國師大團結 天師道從此質變 由民間宗教變為符合封建體制的宗教
14- 顏氏家訓以全新的理念與教育提高素質 如唐代音韻大師顏師古 書法家顏真卿 有儒道釋三家的體悟 幼年立志與學習的重要性 專精培養一職與愛子教子結合等
15- 永嘉禍後洛陽士大夫南下 玄學跟著到南方 北朝儒學則不繼承洛陽玄學 而是跟著十六國的東漢儒學傳承 故北人漢學正統 南人玄學風氣
16- 韓愈拒迎佛骨 提道統論 希望把人從虛無的佛道裡拉回 君臣父子的現實世界 對封建有利 宋代道學的影響也在於此
17- 柳宗元孫與韓愈為好友 但他信佛 他完美融合佛儒的思想在其名詩 江雪 千山鳥飛絕 … 獨釣寒江雪 把空茫靜遠與堅持執著調合
18- 孫復等創立於北宋初的泰山學派 主張以仁義禮樂取代詞賦取士之風 文章需為道統服務 強調封建倫理 將倫理學建立為理學的原則與概念 把道德規範作為理與自然社會的接觸
19- 朱陸異同 陸認為尊德性 把心中的道德本性建立好再說 心即是理 朱強調道問學 主張考察事物後獲得知識才能認識天理
20- 王重陽的全真即是三教合一之路
21- 王守仁的致良知為孟子不學而能的道德延伸 故心即是理 好比孝順是父母還是自己 如果孝之理在父母 那父母不在心中即無孝 故孝在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