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拜占庭亡於回教帝國 俄羅斯便接續東羅馬命脈成為希臘正教中心 鄂圖曼卻大量採用拜占庭制度 甚至頒宗教寬容令 自命拜占庭繼承人 故開始俄羅斯與土耳其長久之爭 除了利益還有道統 俄羅斯在十七世紀以後尋求西方認同 採取與歐人相同的立場 也是最早主張瓜分土耳其
2- 經院哲學為中古教會學校的教與學之法 以希臘哲學 ( 亞里斯多德 ) 解釋基督教義 故還是神學 先讀經 再摘要 再辯難 結論 阿奎那之神學總論 認為真理已經存在 不必找 只需要把它系統化出來 故邏輯辯證法成為最重要科目 信仰高於理性 但兩者可相容 理性可增加人對信仰的認知
3- 中國與古希臘無超越性宗教信仰 較多人本精神 故無理性與信仰之分歧 儒家對道德的高標準 使仁義等被提升至信仰層級 至高無上而無法進一步討論理由 君子只能反求諸己而常陷入孤苦絕境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只是悲劇於事無補 故中國人文主義與人性無法提升
4- 百年戰後英國內戰 沒空再管法國 故本國之發展得以正視 法國百年戰後貴族衰弱 王室得以強化國家統一 故兩方成為海陸雙強
5- 朱元璋推翻元 卻不圖繼承其東亞帝國 西北西南都放掉 只自限傳統中國版圖 因其所持為漢族本位觀 而民國初本以民族革命為目標 後卻高舉五族共和 新疆蒙藏西南皆據 故民國並非 [ 民族國家 ]
6- 德義的統一建國被美化為政治榜樣 其實充滿中央集權與帝國擴張 A 兩國建國乃菁英份子主導非全民 B 主角是政府要員與外交高手而非民族主義革命家 C 普魯士與薩丁尼亞都是靠鐵血武力 & 煤鐵實力
7- 非洲在十九世紀末被瓜分 在二戰後建國 這些新興國家多非民族主義標準建立 是殖民帝國的產物 民族主義不僅是內政問題亦是國際問題
8- 迷信跟信仰的差別在迷信者用理性去合理化非理性的觀點 宗教勸人為善為一膚淺觀 信仰者關心的是真理 真理當然必為善 為善是信仰的行為 道德非信仰的真諦 從不信到信並非循序漸進 而是靠神秘主義的頓悟
9- 用科學證實耶蘇生死 或證明神的存在 磁場理論與天象等皆屬無義 希伯來人自始其認為神意不以自然現象傳達 是在歷史發展中
10- 蘇美的神是城邦或國家的守護神 到巴比倫才有個人神 埃及太陽神亦是群體神 不賜福給個人 尼羅河神是經長久演進才產生個人得救的內容 古希伯來人亦多神 摩西後才轉單神 到希伯來滅後先知解釋耶和華為唯一神 部落神才轉為普世神
11- 天文學比化學機械等高實用學 更易引發人文關懷與教義省思 因宇宙為神學之主要論點
12- 開明專制實行時已是啟蒙運動後期 且實行地也非啟蒙運動盛行國 且除了集權外都積極備戰顯非理性精神
13- 近代奴隸廢儲 並非啟蒙運動人道主義的結果 而是十九世紀經濟改變與權力鬥爭 不過近代的革命還是靠著啟蒙的提示與啟蒙的成效不彰而去推動
14- 英國工業革命 A 十一世紀來商人中產崛起 B 法律的保障尊重商業 C 新航路商品擴充 ( 英國值民地尤大 ) 與貨幣經濟 D 西歐十八世紀的人口增加 E 學術研究的肯定 ( 專利法皇家學會等 ) F 豐富的原料與資源 ( 羊毛棉花煤鐵水力 ) G 交通發達
15- 日耳曼工業化時工商業者地位仍低 另外路易十四取消宗教寬容 讓胡格諾新教徒跑到英國 這些有錢人對英工業發展貢獻大
16- 工業革命與一戰 造成社會人力需求大增 女性可填補 故女權其實並非是現代化的成果而是女性自己爭取來
17- 因工業經濟發達 人基本水平提升 階級對立反而沒有馬克思所說加重 無產與資產階級差距並不大到太多 生死交關問題被人比人氣死人的貧富差距取代
18- 法國雖為增稅召開三級會議 但法國非窮國 是歐洲最繁榮的國家之一 法國問題在貧富不均 稅制的不合理 法國的財政困難並非國內經濟 而是因十八世紀諸多海外殖民戰爭 像唯一重大勝利的美國獨立卻嚴重拖垮法國財政
19- 魯賓遜之形象被視為新帝國主義的榜樣
20- 新帝國主義發生在德義建國成功 反映民族主義 以武力造就一個單一世界 它是歐洲現代化後的實力權力與全球化推動的欲望
21- 1783 到 1870 A 美國獨立使列強警惕 B 重商主義衰弱 自由放任經濟興起 使殖民地工商業壟斷價值降低 C 工業革命與法國大革命使歐洲各國專心內政 D 新世界沿海跟島都被佔領 進一步內陸開發危險耗財
22- 教案多是帝國用以政治交涉與軍事行動之藉口 傳教士被殺在個人而言是殉道 但主政者將之解釋為殉國
23- 十九世紀是稱歐化 到十九世紀後期美日變強 西化之說起 二戰後 非西方國家紛建國 為推銷西化免其反感 以現代化之名包裝 現代文明因此被視為文化帝國主義
24- 西方擴張固展現其軍力與優勢 但帝國主義也散發現代價值觀與意識形態 如人權民主自由平等 其實這些西方觀念也都是反壓迫與親略的 故人性的黑暗面非理性可解決 西方自稱其有教化使命 當此使命完結帝國即瓦解
25- 歷史中進步觀罕見 因基督教或其它宗教 都認為歷史是人墮落的過程 結局是末日 而不抱持末日觀的也多為循環論者 此多為人世苦難之感 然而十九世紀後期工業革命後 人們明白感到生活與物質的進步 然而一戰使進步觀受疑 因文明的弊端甚大
26- 進步觀的宣導由馬克斯 達爾文等演化理論者有關 加上十九世紀後期的工業革命已經擺脫髒亂污染危險與勞資對立的階段 像腳踏車的發明改良 使大眾得到 [ 行動自由 ] 鐵路系統使平民也有貴族體驗
27- 後現代論者反對專家概念 反對近代專業化與分工文明 認為每人都是一獨立而全方位之個體 個性需不受限的發揮 推理方式不再是基礎命題單線 而是多面性 反對理性主義 懷疑一切理論與客觀性 反抗權威 企圖顛覆主客關係 反對所以對立概念 ( 善惡好壞等等 ) 不輕易下判斷因為會忽略掉另一方面
28- 馬克思主義 A 人歷史是階級鬥爭史 社會進化靠革命 B 生產工具掌握是階級優勢的關鍵 科技進步使中產階級壓迫下層大眾 C 資產階級以分工論合理化其地位 D 無產階級意識終將覺醒而推翻資產階級 E 法律為強者意志 代議為資本家統治 民主終將被暴力革命取代 F 工人受害非國際衝突 所有工人不應以國為效忠對象 而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世界革命 G 無產階級專政將經濟條件差異消除 造成沒階級的社會 H 沒階級的世界 宗教跟政府都將消失
29- 馬克斯與巴枯寧的爭執造成第一國際瓦解 無政府主義與社會主義的衝突
30- 馬克思雖仇恨宗教與政府 然建立政府也是其通向無政府之路 而宗教麻醉蒼生視聽忘卻革命尋求來生 但馬克思主義也頗類似一宗教 資本論比聖經 歷史決定論為上帝計畫 社會惡化與人類墮落觀 階級鬥爭與善惡對決等等 基本上絕對的唯物主義即是一信仰 無法完全以理性實驗它
31- 伊朗在 1905~1911 要求憲政改革 鄂圖曼在 1908 青年土耳其黨革命 墨西哥革命 中國 1911 辛亥革命 與俄國大革命皆挑戰西方霸權 但只有俄國成功打倒歐美列強入欽 取得徹底的社會改造 且俄國共產革命也為東方世界示範 提出建築新社會文明的新意識形態 展現令一種與西方抗拒可能
32- 二月革命北建立一個效法西方自由主義的新政 旋被共產十月革命推翻 然俄國的現代化其實頗有取經西方經濟的作法
33- 對馬克思來說 歷史是命定論 而列寧超越歷史進程強行提前共產革命 展現人力在歷史中的作用 史達林與毛澤東的個人崇拜 將人化為歷史主宰 顯示馬克思主義的扭曲
34- 登陸月球是冷戰產物 政治意義高 但科學與軍事用途少 且登陸月球對文藝美感的傷害巨大 文化資產的損失 大眾最後對登陸月球失去興趣 最後兩次登陸月球都無人聞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