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聰舜 史記的人物世界&布洛克 史家的技藝 摘要

  • Share this:

1- 陳直在史記新證中認為史記年表首共和 本紀黃帝 世家吳太伯 列傳伯夷 都在表揚讓位跟反君者

2- 司馬遷說要考信於六藝 但尚書所記許多隱士之事蹟不見得真 不過遷請出孔子 以有否得到孔子論列為標準 故沒進六藝也能立傳了

3- 但是孔子對伯夷叔齊所謂不念舊惡 求仁得仁的評論有意見 司馬遷從采薇詩等史料 認為伯夷等不可能不怨 因為武王伐紂在他兩人眼裡並非義舉而是暴行 其實也為宣揚司馬遷自身遭遇 老子的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並非真的 對漢武朝的正義產生懷疑 故在游俠列傳裡 司馬遷表明除了統治者那套外 還有另一套正義的準則

4- 在天道無信下 司馬遷自己有做法 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 故他所寫史記即為此 故他效法孔子 用歷史紀錄 打抱不平 也就是以歷史做為天道的替代 人類可以建立自己的正義秩序 中國自古已有良史

5- 中國本土思想較缺乏來生觀跟死後審判概念做人受委屈的補償 故人間失去正義 往往會動搖 故司馬遷有一套是非謬於聖人的標準

6- 西方則不同 從舊約的約伯記可看出 一個好人不斷受苦 但全知全能的上帝定有祂的理由 所以只要約伯不懷疑繼續虔誠 就可以得到上帝的眷顧

7- 信陵君傳裡 用信陵與侯生毛公薛公交遊情形 刻畫他仁而下士的風格 對其重要事功如救趙伐秦都輕輕帶過 但這種以人特性的寫法更強 報恩一路貫串

8- 司馬遷在魏公子列萬給信陵君完美形象 把魏國生死連接其上 但在范睢列傳中可以看到信陵君缺點 像不敢收留得罪范睢的同宗 比不上輕身重義的 平原 君 且在魏公子列傳中把救趙都歸功信陵 然救趙的不只一趙還有楚 且加上范睢跟白起內鬥 然信陵跟那些知己的行為應是觸動司馬遷才得以有此傑作

9- 然食客本為一奇特背景 讀書人不自立而寄權貴籬下 並非一有效制度 且信陵君傳的侯生毛公等都非自動投靠他的

10- 史記在呂不韋列傳寫 姬自匿有身 至大期時 生子政 可見司馬遷雖採用此一說法 但仍存疑 故用大期時生子 因大期為十月懷胎 若非大期到生子 豈能瞞過所有人 大期到生子就是秦王的種了

11- 項羽封建為必然 因滅秦是諸侯合力 六國遺民仍思念故國 且若非項羽先做 後來的漢氏也不會封建郡縣並行了 且張良論頗客觀 分封人才流失 得到封地也要忙自己的地盤 未封的則不爽 且封舊六國諸侯 則自身有功部下怎麼辦 ?

12- 酷吏列傳一開始用孔子老子的話貶其 所謂官逼民反也是刑罰太酷之過 然後一段又說是無可奈何因為德治不行 但從根本看可知司馬遷本意為諷 酷吏之上就是武帝 若非皇帝太酷又怎有酷吏 逼反民後又要更酷 此一惡性循環

13- 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 小人哉 孟子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司馬遷讚游俠言必信行必果 與孔孟不同 加上身體髮膚不敢毀傷的信念與游俠不愛其軀不同 游俠價值觀跟儒家也不同 游俠擁有基層潛勢力威脅國家 游俠以武犯禁不容於社會穩定 班固批他有一定理由

布洛克 史家的技藝

所有歷史背後最重要的就是人 歷史要處理的也是人 即使是要做史料考證 發現是偽造的史料 也要追查其動機 連受騙的人也是了解對象 因謊言為他人相信 是了解一時代集體意識的入手處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