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康熙時定下的 [ 永不加賦 ] 成為祖訓 使得後世為錢發愁 尤其乾隆朝對外十全武功六次南巡 因此在密記檔中充滿很多謎 也產生了和珅 像當時有一制名 [ 自行議罪認交銀兩 ] 被編入文獻叢編 議罪銀交了以後可原罪不論還可另派更好差使 使罰銀者又可再補交更多 此為和珅之辦法 藉事罰外臣再讓他們湊錢
2- 袁枚十二歲中秀才 對八股沒興趣到二十三歲才中舉人 進士 入庶常館 但庶起士三年後要考試 優等才當翰林 考不好的外放知縣或內用部屬一輩子不能當翰林 袁枚被命學滿文 但他沒興趣 所以考翻譯跟書寫都不及格 於是外放
辭官歸隱後買下隨園開始建成風雅士聚會場所 配上他的文采 很快此地引領潮流 賣書也讓他發了財 因此成為一備受批評的暢銷作家
3- 清椑類鈔 : 豆腐店員葛品蓮娶畢氏 ( 正妹外號小白菜 ) 老婆與縣長之子私通又與當地秀才楊乃武私通 楊乃武中舉人 畢氏欲改從他 引起縣長兒子不滿 適葛品蓮掛 縣長兒子便聯合葛母控告楊乃武毒死葛品蓮 驗屍後認為葛死於砒霜 藥鋪老闆說是他賣給楊的 因此判死 但楊之妻上京告狀 給事中認為有疑 此案發給浙江學政 但學政仍照巡撫之原意判 於是浙江官紳又群起聯名上訴都察院 最後刑部把所有人事物證都帶來北京審 認為屍體非死於砒霜 藥店老闆的母親跟朋友又說從沒賣藥給楊 因此案情改判無罪 浙江巡撫以下革職 縣長兒子充軍黑龍江 楊乃武在審訊時小腿受傷從此不良於行家業散盡在上海賣字 畢氏出家
可疑處在刑部只說葛非死於砒毒 至於葛死於何毒則不管
[ 清史稿 – 循吏傳 ] 光緒十九年 … 餘杭巨猾楊乃武,因奸通民婦葛畢氏,興大獄。刑部訊治,倖免重罪。歸則益橫,攬訟事,挾制官吏,莫敢誰何。啟捕治之,乃武控京師,不為動,卒論如法。
[ 清代野記 ] [ 越縵堂日記 ] 也都說楊是無賴
且不管葛怎麼死 初期都認為楊是西門慶 畢為潘金蓮 一旦知道中間有知縣兒子的差一腳 馬上輿論大轉彎都同情起楊了 至於楊到底有沒有殺葛則不問
上海 [ 申報 ] 中的大力報導楊案也是刑部之所以重視此案的原因 因申報管是英商經營 而英國又在謀領事裁判權 故想抹黑中國司法
4- 清末恭親王派人打麻將輸錢給老佛爺藉以保持權位 光緒後行新法廢科舉反使士人不知自處 翰林進士地位一落千丈 鑽營進取的人變多 學術開始搖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