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瑞嚴格按照規定禁止亂收費 帶頭拒收 也停止供應上級 剝奪了既得利益 張居正則動用手段逼官員完成收稅任務 擠壓他們的閒暇甚至皇帝的 督促他們提高效率又沒額外報酬 等於也是壓縮了既得利益 故他們的失敗可說必然
2- 各團體依據 加害能力 分肥 資源也是以此流動 造福人的能力反而是其次 馬基維利也任為施恩能不能得到回報取決於受益者的良心 加害則依賴對方恐懼 任何人都有恐懼 卻不是任何人都有良心
3- 百姓們容忍力高是因為把所有得失分到每個人頭上 可以減輕 犯不著招惹政府 但分攤到貪官汙吏手中 卻變成很大 因此貪官們的政治熱情一定大於百姓
4- 告官要花時間跟錢 必定是虧本買賣 貪官們則一定要打掉出頭鳥 不能壞了規矩 因此民不和官鬥
5- 始皇的徵發百姓 這個教訓使漢朝有了獨尊儒術 因為儒家的威脅變成事實 仁政和王道變成皇帝認可的好處 因此董仲舒等儒生使皇上獲得儒家支持和代理天道的地位 而儒生也獲得表述天道的特權 當然 儒家不反對家天下 百姓還是要供養皇帝 但王道還是比霸道多了條緩衝
6- 當政權開始橫征暴斂時 在乎榮譽的會自行退出 替換上來的則是貪官 剝削性強於服務性的政府需要的也是這種官員 因此清官跟貪官的比例是自然淘汰的
7- 在權力大小方面 皇帝強 在資訊方面 官吏集團優勢 封鎖和扭曲是官場文化
8- 北魏崔亮與明朝孫丕揚的 選拔文材用論資排輩與抽籤的方式 是安撫上下壓力集團的讓步 這是形勢使然
9- 崇禎死彎為一 U 形谷 官往人民壓下去 越到谷底反彈勢力越強 因此有了李自成後便往上升
10- 在官逼民反前期 因為反正都是死 人民選擇是以生死考量 故流民多屬災民 但到了反叛成形 考量的就是利益關係 反抗政府可以跟著得天下 當官 風險降低
11- 官營工業體系 在分工與專業化發展下 分工越細管理成本越高 分工效益低 因此當管理成本高於工分收益時 分收則停 而帝國下的民營工業受到太多限制 被帝國壟斷 但它又注定經營不善 那不善的惡果又要轉嫁給農民 因此民間工商業永遠受限
12- 一統以後士人面對皇家壟斷的人才需求還價地位下降 而儒家集團是一意識形態檔 根據孔孟之道的掌握被不同選拔與考試畫分不同等級 儒家的雙重性 道統傳承者與皇家法統雇員 因此有的是真心信奉道統 有的只想升官發財 在道統傳承方面 爭取控制皇權 皇帝的師友 但在現實中 往往不比宦官軍人外戚集團 因為缺乏西方教會的組織與政治對手不像歐洲一樣四分五裂 因此難以擺脫對皇權的依賴
13- 中國社會矛盾一堆 戰亂一堆 階級鬥爭的學說比自由主義更富解釋力 而且在馬列主義的藍圖中有的利益分配方案特別能滿族中國社會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