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評價演變

  • Share this:

《三國志 ˙ 魏書》 橋玄 「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三國志 ˙ 魏書》許子將「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出師表》豬哥亮「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計也,仿彿孫吳。」

《三國志 ˙ 吳書》孫權「操之所行,其惟殺伐小為過差,及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至於御將,古今少有。」

跟曹操同時代的人說的話說服力自然是不錯的,尤其當中還有跟他作對的,所以曹操的正面處,本來是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 ?

《武帝誄‧序》 曹植 「 華夏飲淚,黎庶含悲。神翳功顯,身沉名飛。敢揚聖德,表之素旗。 」

《三國志》陳壽、《魏書》王沈在行文中均對曹操有正面的評價。

首先魏國人不敢批評曹操是想當然,而《晉書》中說陳壽父親在馬謖失街亭時,因擔任參軍而被連坐。而諸葛瞻也看不起陳壽,所以陳壽有抑蜀揚魏之傾向。

( 此一說在清代受學者批評。但趙翼的《廿二史劄記》中認為陳壽於晉時修書,故不得不為魏諱。 )

《晉書》中亦說王沈的《魏書》 「 多所時諱,未若陳壽之實錄也。 」

《異同雜語》 ( 東晉孫盛 ) 和《曹瞞傳》 ( 作者為吳地人無名氏 ) 為批評曹操之先驅。主要是爆曹操陰險腳滑的料。《三國演義》中滿多這方面的題材是源出這邊,奇的是三國演義還寫得沒那麼狠。《漢晉春秋》 ( 東晉習鑿齒 ) ,提出了蜀漢正統而魏是叛逆的新鮮說法。於是接著的南朝,《世說新語》 ( 劉義慶 ) 裡邊就寫出一些曹操的小故事,像是會邊作夢邊殺人、絕妙好辭因而猜忌楊修等。

《祭魏太祖文》 ( 李世民 ) 「 觀沉溺而不拯,視巔覆而不持,乖徇國之情,有無君之姿。 」 ,連皇帝都這樣說,唐朝人的說法自然一面倒的貶多於褒。

《董逃行》 ( 元稹 ) 「 劉虞不敢作天子,曹瞞篡亂從此始。 」

《赤壁》 ( 杜牧 ) 「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

《史通》劉知幾 「 罪百田常,禍千王莽。 」

也有例外《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 杜甫 ) 「 將軍魏武之子孫,於今為庶為清門。英雄割據雖已矣 , 文采風流今尚存。 」 ,吉米被稱作詩聖不是浪得虛名。

詩人歌詠三國作品不少也可看出三國故事流傳向大眾,《驕兒詩》 ( 李商隱 ) 「 或笑張飛胡,或謔鄧艾吃。 」 當時民間流行談笑三國跟現在差不多。

《資治通鑑》 ( 司馬光 ) 「 天下離析之際,不可無歲、時、月、日以識事之先後,若使用蜀漢紀年,將有數月之空檔。茍不能使九州為一統,皆有天子之名而無其實也。 」 ,又回到用魏為正統,感覺這番話欲蓋彌彰意味濃厚。從他評論荀彧 「 漢末大亂,群生塗炭,自非高世之才不能濟也。然而荀彧捨魏武將誰事哉? 」不難看出其意思 ,當然通鑑中也不乏對魏武反面之言。

《東坡志林》 ( 蘇軾 ) 「 塗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古話。 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顰有出涕者 ; 聞曹操敗,即喜唱快。 」 開始有說書人大聊三國事,內容也以劉備為尊。《諸葛亮論》蘇又說 「 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廣,言戰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勝之者,區區一忠信也。 」 《孔北海贊》老蘇說得更明白了 「 曹操陰賊險艱,特鬼蜮之雄者耳。 」

《通鑑綱目》 ( 朱熹 ) ,把資治通鑑原本用的紀年改用蜀漢。也把曹操正式定位為歌仔戲中的大花臉奸臣,直接稱曹操為篡逆。《朱子語類》中說得直接開罵 「 曹操作詩必說周公,如云 '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 ……他也是作得個賊起,不惟竊國之柄,連聖人之法也竊了。 」

《全相三國志平話》於元代至治年間發行為現存最早三國話本。在已有故事加油添醋而成的《三國志通俗演義》 ( 羅貫中 ) 已經把三國人物寫得入木三分,曹操自然也在其中,到了乾隆朝編《四庫全書》時,看到《亳州魏武帝帳廟記》中有褒曹操的地方,就認為這篇文章 「 獎篡助逆、大乖於名教 … 刊除此文,以彰袞鉞 」同李世民 ,皇帝都選邊站了,於是清人自此便不敢正面評曹操。

到了現代,在網路上隨手便可看到為曹操翻案或坊間一堆曹操 「新」傳 ,既然翻或是新,可見是要扭轉曹操被誤會之處,以及重新還曹操本來面貌。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