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大學四年級的時候我獨力完成的研究,當時我對於課業上一直有一個疑問 ? 到底該怎麼唸才是正確的方向,於是我決定用兩種方法同時進行,一種方法就是從大一就一直在使用的「看老師上課的筆記 + 考古題就夠了」,另一種就「看書 ( 例如 : 中國近代史我就看張玉法的著作,台灣近代史我就看黃昭堂台灣總督府 ) 」,這項實驗題目我名之 曰 : 「文化大學 史學系準備考試的正確方法到底為何 ? 」 當然這是以我四年級所選修的課表來參考的一項實驗。
( 變數 : 以上實驗課程點名均有到,均有交認真作的報告 )
學期是過的很快的,實驗結果接曉,我學期末的成績中,採用第一種方法的宋史與中國法制史得到的分數是高於中國近代史與台灣近代史,於是從這四科的樣本中吾人可以得知,在文化大學史學系,要拿高分的方法還是要靠第一種方法「看筆記 + 考古題」。
( 原因絕對不是因為我中國近代史與台灣近代史的考試不會寫所以分數才不如宋史與法制史,反而我自己認為我寫的很完整且正確,只是結果出乎意外 )
這實驗並沒有到此為止,大四那年正是我在準備研究所考試的時候,研究所考試的準備對臨時決定要報名的我而言是很吃重的,畢竟大學時不用功,所以考試重點就擺在中國通史與世界通史這兩門每間學校都要考的科目使用「看書 ( 國史大綱等書」,相對於此,像中國史學史此類科目則採用「看筆記 + 考古題」的方法來應付。
放榜時的結果剛好與前述相反,中國史學史考的不理想,大方向的考題只靠筆記是很難去寫的很完整又正確,而準備充份的中國通史則考的頗佳。
結論就是學期考試要靠聽課抄筆記看考古題知道每一個老師的出題方向才能取得高分,而要考大考試就一定要靠多唸書才有用。
當然寫論文需要什麼 ? 我想這不必實驗也可以知道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