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時該不該在起火戶互相等待

  • Share this:

但是有人發生火災後,獨自逃生,結果老爸葬生火場,雖然保全自己性命,卻被鄰居圍毆。

我也曾捫心自問,我家發生火災,我真的狠的下心獨自逃生嗎?萬一我都做不到,憑什麼去宣導這個觀念?

這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而要解決問題,就必須了解問題。

我發現不會互相等待,大都是像公共場所,學生租屋等環境,因為大家還沒有熟到願意為對方冒生命危險,通常面對火災,就會各自分飛。

但是家人就不一樣,我們願意為家人犧牲、受罪,就像 S.H.E. 的 SELINA 在大陸拍戲被火紋身,他爸希望代女受罪,這就是人性。

可是當人性與對的觀念衝突時,我們該如何選擇,有無兩全其美的做法。

我開始分析過去的火災案例,發現很多人面對的火災沒有立即危險時,就會在屋內互相尋找家人,互相等待,互相討論應變作為,再加上不懂火災會來得又快又急,又無正確應變要領,結果等到逃生時機已過,就發生慘案,像 99 年斗六市的火災,屋主的家人就是明顯的案例,當火災時,屋主的家人還從屋內打電話報案,口氣並不緊張,推測當時並無立即危險,打完電話之後,可能發現已逃生無路,就選擇平時所建立之觀念,躲到浴室避難(因為屋主不斷告訴家人,火災時要躲到浴室最安全),最後三個家人都罹難在浴室,白雪大旅社在 200 號房浴室罹難的三位馬來西亞人應該也一樣,起火樓層在 2 樓,他們在 3 樓,尤其這場火災警報器有響,所以他們得知火災時還沒有立即危險,也因此大家就互相等待,最後喪命。

而火場會不顧家人,立即逃生,通常是危險已在身邊,就像斗六市火災之屋主,睡夢中被熱醒,看到火在身邊,立刻逃生,逃出後,急著拿滅火器要返回屋內搶救,而這些發現危險順利逃出火場之後,通常都會想要再回火場救家人。基隆市在 92 年也發生一件類似案例,媽媽驚覺火災,立刻逃離火場,逃出後發現兒子沒有跑出,又跑回屋內,最後雙雙罹難。 98 年高雄鳳山甲智路單親媽媽一開始試圖救小孩,但因未關房門,導致火煙竄入,實在無能為力,只好從浴室爬至隔壁陽台逃生。

所以,會不會在家中等待家人,取決於發現火災之時間點,這種等待是可以理解,但是等待卻會造成更大危機,怎麼辦?

另外,火災時要協助家中老小逃生,又要如何才能不互相等待,又能協助?

這些看起來都是對的,卻互相矛盾的觀念,是當前防火宣導一個很詭異的現象,請各位先進先想想,提出看法,因為只有事前充分解析,找出解決的方案,才能讓我們在火場臨危不亂。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