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基金,能買嗎?

  • Share this:

文: Super Investor

from BeautyEnglish部落格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到2009年6月台灣各類型基金共有526檔,總規模是台幣1.88兆,總受益人數(包含法人及自然人)共1,815,275人。這些有海外基金、有國內基金,有股票型、平衡型、債券型等等,今天只談台股的國內基金,海外的就不談了。我生平只買過一次國內的台股基金,那時是剛發行的一檔新基金,一共買了5萬塊,閉鎖期三個月,在我進入法人圈後,贖回時只剩三萬塊不到,從此我痛下決心,決定這輩子不會再買任何一檔台股基金。當然那檔基金現在也早就不在了。

這是2008年8月的一則新聞 金飯碗難捧 30檔基金半數經理人離職 除銀行理專有離職潮,投信基金經理人也吹起離職、跳槽風!繼6月25檔基金換將後,7月更有30檔基金換將,其中有15檔基金是因經理人離職產生的異動,比例高達50%!由投信投顧公會所公布7月份基金經理人異動來看,有30檔基金換經理人。其中以債券基金經理人異動最多共有8檔,其次是跌幅最重,基金績效最慘綠的亞洲基金,也有6檔換將。若從績效來看,根據晨星統計到8月13日,08年初迄今這30檔基金只有4檔基金力守正報酬,另有10檔跌破1成、6檔跌逾2成、2檔跌幅在3成以上。一般散戶的你(妳),要想想,基金能買嗎? 許多單位常舉辦優良基金經理人選拔,這對認真的基金經理人是一種肯定與鼓勵,也讓投資人知道選擇好的經理人的重要性。然而一位經理人一旦被選上優良經理人,就有別的公司來挖角或者他自己跳槽,這使得投資人原先買A公司的基金是因為操盤經理人操盤有口碑,現在這位操盤經理人得獎後卻離職,換來的是另一位操盤經理人,則這樣對認同基金經理人的長期持有的投資人情何以堪?根據統計,台灣的基金經理人週轉率平均壽命為16.5個月即每一位經理人在位只有1年又4個月半。而且新手基金經理人可能連那檔股票的循環週期都還沒經歷過,那這樣基金能買嗎? 「平均而言,基金經理人汰換率過高,長期看來基金績效表現比較不好,這是確定的」,比起境外基金經理人2、3年輪替就算頻繁,國內投信基金經理人陣亡率實在高得驚人,3、5個月就走人都不在少數。 為什麼會這個樣子? 表面上可能看到的除了績效卓著的基金經理人因為同業挖角而琵琶別抱外,還有人說,躁進、急於獲利是主因。激烈競爭之下,不少投信公司要求經理人在短期內必須衝到好成績,否則就換人,頻頻「下猛藥」的情況大有人在。也難怪,業界盛傳,去年平均35.5小時就有1檔基金經理人遭到換將。所以基金能買嗎? 但這些都只是表面而已,我個人認為最大的原因是經理人與受益人的目標根本不一致,才是基金不能買的最大原因。因為受益人在乎的是絕對報酬,而經理人在乎的是相對報酬。雖然國內的這些基金經理人是很辛苦的,每天工作時間那麼長,還要有績效壓力 (當然啦,上班族,誰沒壓力啊!),可是買他們的基金的受益人更辛苦,因為基金經理人每天在意的是基金的績效排名是第幾名,管它每天基金淨值倒底是賺錢還是賠錢,淨值是增加還是減少,只要我排名今天比昨天前面就可以了,只要我操作的基金在同屬性的基金排名是前四分之一、前五分之一,甚至前十名,當然最好是第一名,這樣我就可以領分紅,就有人要來高薪挖角。至於基金的報酬率倒底是正、是負,關我甚麼事。但是受益人根本不在乎基金倒底是排第幾名,受益人只在乎淨值倒底有沒有增加,倒底買的這檔基金,有沒有賺到錢?就像前面談到的那30檔基金,只有4檔是正報酬,其他都是負報酬,而那些操盤的基金經理離職就好,有一番說詞再到下一家投信公司去,照操不誤,基金賠翻天也完全不必對受益人做任何的負責,天下哪有這麼好的事啊。 基金的主角是基金經理人,但是最佳男(女)主角,根本就不在乎身為受益人的你(妳),你(妳)又何苦一定要買基金呢?你(妳)的理財專員告訴你(妳)說要投資理財一定要買保險、基金、或其他有的沒有的,做資產配置,那是因為賣這些給你(妳),理專才有業績獎金可以領。 不買台股基金,股市多頭,該怎麼辦呢?很簡單啊,你(妳)如果不會選股,就買各個產業的龍頭股,或者更簡單的選股標的就是台灣50! 買台灣50,你(妳)都不用擔心買到地雷股,更沒有選股的問題。要買基金,那麼多檔基金,我哪裡知道要買哪檔基金,說不定,運氣很差,剛好你(妳)買的那檔基金,是股市多頭的落後者,績效很差,那你(妳)不就嘔死了嗎?至少買台灣50不會,也不用看著你(妳)的資金讓那些基金經理人完全不心痛的追高殺低。因為那不是他們的錢,所以不會心痛。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