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創月刊 投資從不曾像現在如此的「宅化」,你幾乎可以不出家門就能蒐尋資訊、開戶、網路下單作交易決策。只是有那麼多用不完的網路資訊,投資人到底要從哪裡開始學習呢?
天曉得也許有那麼一天,金融商品會變成百貨公司專櫃或是大賣場裡面量販的物品。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光景呢?我想,其中的橋段很可能會是這樣:
「先生,您好。要不要看看我們最新的宇宙資源開採基金?買一單位可以操作一百單位,滿千送百唷!」
「小姐,我們有一套不會出錯的規則性避險基金,妳在SPA做臉的時候還可以幫妳繼續賺錢,定期定額可以集購物點數。一次買三檔,還可以到樓上兌換高級面膜。」
「太太,我們正在週年慶。這裡有賣退休福袋,保證保本,只要三十萬元,三年後保證增值到五十萬元的結構債,還有摸彩券,可以抽私人飛機。」
「帥哥,你剛進社會想要發財,一定要來買我們家的自動指標交易系統,全世界的商品報價一目了然,高頻K線圖一秒更新六十張,觸控式下單介面,進出場、停利停損位置都可以直接顯示在圖表上,電腦還會自動幫你篩選出線圖內的技術圖形作交易。您還可以跟好朋友組隊,參加團體競賽。」
網路增強個人資訊蒐集的能力
以現今的標準來看,過去的市場效率的確很糟糕,對於事件與訊息的掌握都相當不透明。由於沒有任何的計算機輔助,連最基本的價格線圖都要花錢購買或是手工製圖,更遑論複雜的財務工程計算。直到電腦與網路的普及化以後,你幾乎只要幾秒鐘,就可以看到一家公司十幾年的價格走勢,幾秒鐘就可以開始查詢到那家公司的各種訊息或是公司的財務歷史。
想當然爾,這是人類時代的一個里程碑,訊息的傳遞無遠弗界,世界因此而改變,人類很快的可以「Google」各地的公開訊息,不再只是侷限在自己的國家當中。一個人理財的世代,也就漸漸成為我們的生活當中的一部分。
由於國際金融的整合與互動性提高,加上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規模的與日俱增。很多經驗老道的投資人,也必須從很多方面學習新的東西。也因為有越來越多的東西要學習,一個人的投資其實充滿著驚奇與挑戰,每天有讀不完的訊息,二十四小時幾乎不中斷的金融事件,有時風平浪靜,有時波濤洶湧。
儘管金融科技與財務工程發展的腳步很快,在投資的世界裡。還是有兩個不變的東西,這兩種核心不會因為科技而變質。一個是成功的交易必須仰賴投資人的知識與技巧,在投資架構上要能追隨經濟推動的大方向。第二就是要有足夠的資本與資金控管,加上合適的操作部位。這些東西不管在任何時代、任何市場都堪用。
從海外觀點增加世界觀
研究海外的金融事件與訊息,真正的重要性在於,要讓投資人學習那些國際訊息對市場的短期影響,並從中找出真正足以改變大方向的事件。所以,這是個相當漫長的摸索與學習過程。不管你要投資什麼,你必須聚焦在某個點上,然後慢慢往其他更大格局的領域或是更精確的細節去分析擴展。
台灣是一個小島,地球並非圍繞著台灣旋轉。所以,在台灣的投資人經常需要把頭抬起來,看看國外發生什麼大事情。很多投資人,想要做投資研究,不是上台灣雅虎新聞,就是看國內財經報紙,認真一點的天天看財經電視。想要找投資標的,就翻閱仿若採購型錄一般的理財雜誌,裡面兜售著看起來任何時刻都可以買進的金融商品。
全世界許多大型的資金與大型的機構投資人,並不在乎台灣發生哪些事,也不會來看台灣新聞,甚至根本不會投資台灣。他們關注的是CNN、BBC、NHK、CNBC、Bloomberg…等更專業的頻道與資訊來源。如果我們投資,都只注意國內業者提供的訊息,將會落後國際一大截。這是我所看到多數初學者的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