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特約茶室~軍公教溫柔鄉(831的故事)

  • Share this:

金門縣規模最大的金城總室舊貌,目前也已遺跡難尋。(李金生攝)  …

中國時報【李金生╱金門報導】

「大丈夫效命沙場,小女子獻身報國」,金門在軍管時期,全島有十餘處又稱「軍中樂園」、「八三么」的特約茶室,鶯鶯燕燕服務三軍官兵之外,後來也擴大到無眷公教員工。這些解決性需求的「特區」,因為豆導鈕承澤開拍「軍中樂園」,大時代故事和背景再度引起矚目。

特約茶室成立目的在「調劑官兵身心健康,解決官兵性的需求」,曾主管金防部相關業務的地方文史工作者陳長慶指出,民國卅八年國軍剛撤退到金門,有五萬多官兵借住民宅、寺廟和宗祠,衍生許多軍民糾紛,甚至發生性侵事件,「軍中樂園」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走上歷史舞台。

民國四十年,首先在「朱子祠」旁設立第一座軍中樂園,後來因名稱不妥,才改名為特約茶室,除金城總室之外,還有山外、沙美、小徑、庵前、東林、青岐、后宅和大擔等分室,以及配合慈堤興建工程,竣工後即關門的安岐機動茶室。

十萬大軍期間,這些坐落於聚落四周,卻形成獨立「小區」的特種行業場所,在「金門廈門門對門,大炮小炮炮打炮」,兩岸軍事緊張的年代,發揮安定官兵情緒,確保金門前線的作用,也在官兵與侍應生間,發生許多讓人動容的故事。

民國六十年間,「八三么」為解決無眷公教員工的性需求,特成立「社會部」,並在金城總室試辦半年,營業時間是晚上八時至十時。但因有人冒充無眷員工,拿同事的「識別證」混入,加上金防部司令官接到匿名信,指稱老公、老爸沈迷溫柔鄉,破壞美滿家庭,還曾發生民眾與侍應生在菜館、飯店作樂,老婆聞風趕到大打出手的糾紛,民情壓力下,六個月試辦期滿就收攤。

民國七十九年,反娼意識抬頭,當時國防部長陳履安下令全面裁撤特約茶室,但軍方唯恐官兵適應不良,還特地轉由民營一段時日,最終在八十年十一月卅日,送走最後一名客人,正式結束四十年鶯燕鬧春,蛟龍騰海的紅燈歲月。

金門縣政府祕書長盧志輝表示,軍中樂園是大時代的產物,也是一段不再回頭的過去,當年軍方未徵得縣民同意,即逕行開設,是非功過都成歷史,如今若有人舊事重提,欲再於金門設置性專區,絕不會為純樸鄉親所接受。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