贖罪》是一本好小說,《贖罪》也是一部好電影~~
因為小說在敘述形式語言上的豐富,導演也採取了豐富的電影語言,
在電影剛開始建構男女主角如何墜入情網的過程,電影的鏡頭、場面調度、剪接節奏都充滿騷動的能量
強烈緊湊的推移鏡頭讓觀眾感受到片中人如何在命運的推移之下陷入無法自拔、身不由己的人生困境,
但這個困境卻不是來自兩個相愛的人的本身,而是他們身處的不平等的環境的惡意,
而最殘酷的惡意竟然來自愛的嫉妒....
嫉妒從來不能讓人們擁有真愛,只會摧毀愛!!
《贖罪》是關於愛如何被人類的惡意所破壞的悲劇,當悲劇開始呈現時,
電影的敘事風格開始緩慢沉重下來,導演開始拉高觀察的視角,
彷彿有一個較高的神性之眼在看待個人的命運~~
最精采的面調度是將近六分鐘不停止的移動長鏡頭,我們跟著導演俯視戰爭中的人性恐慌與無助,
看到即將上戰場的人群聚在一起祈求神的憐憫,看著男主角陷入迷離的狀態.....
這一場長戲的電影語言,證明電影有時可以比文字走得更遠,當電影的意象夠精準及有力時,
創造的實境空間就非文字的想像所能企及。
但這種文字語言到電影語言的深度轉換,就需要好導演的功力!
電影《贖罪》的下半場,越來越呈現不同敘事形式的張力,
觀眾會發現他們所看到的一切是如何受作者的想像與觀者的願望所塑造,作者很清楚故事的虛構性,
巧妙運用不同的虛實真假的對立,讓觀者面對更複雜的想像世界。
《贖罪》的觀眾,在觀賞過程中被設定有一個移情及涉入的角色,
這其實是大部分電影都依賴的作假成真的手法,
通常電影不會點醒穿破這部分,《贖罪》的導演卻要觀眾跟著作者一起既入又出,
知道故事永遠是故事,同樣的故事可以有不同的說法,不同的說法可以造成不同的故事。
《贖罪》高明之處就在於觀眾最後會和作者一起陷入悔恨,
因為觀者會發現即使文字或電影的想像都不能彌補生命的流失與愛情的錯失....
我們每個人一生之中,都有可能像《贖罪》的敘述者般有大大的悔恨,需要大大的贖罪,
也可能只是小小的悔恨,需要小小的贖罪;不管是哪一種,觀看《贖罪》這部小說或電影,
都會讓我們必須面對自己生命的悔恨和贖罪,而當我們並不能仰賴文字或電影時,我們靠什麼贖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