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窯

  • Share this:

北宋以來,由於汝窯青瓷工藝的迅速傳播,先後在豫西和豫西南各窯口相繼燒造青瓷,為了贏得信譽,除注重技術的交流、引進其他窯口的先進工藝技術外,各窯還 根據自己的擅長有所創新。汝官窯以素靜典雅、色澤滋潤純正、晶瑩多變取勝。民窯則以刻、印花卉圖案的裝飾來表現,不同的窯口,在瓷面的裝飾方法及其藝術風 格上各有韆鞦。如:寶豐清涼寺窯,為北宋宮廷燒制的御用汝瓷,不僅製作講究,工藝精湛,而且釉藥渾厚,光澤柔和,其釉面裝飾獨具特色。因汝瓷內有瑪瑙為 釉,其色光澤瑩潤多變,出現天青、豆青、卵青、粉青、天藍、月白、蝦青、艾青等。釉面的沙眼顯露了蟹爪紋、魚子紋和芝麻紋,器表還有魚鱗狀的開片,更顯得 造型古樸。釉面在陽光下觀察,釉中多布紅斑,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陽晚霞;有的象雨過天晴;有的如長虹懸挂,真可謂珠聯璧合,巧奪天工。寶豐窯的刻花 工藝別具一格,既先用刻花手法刻出輪廊、花葉筋脈用蓖劃紋加以映襯,這種工藝效果顯得主題突出,紋飾富有立體感,此類產品應係寶豐窯的最佳製品,其線刻龍 紋裝飾,更應是寶豐清涼寺窯之佳作。

寶豐窯民用瓷的裝飾,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中以印紋居多,紋飾清晰,碗內模印花卉紋飾均在六等份或十等份的框線之內,每格安排一組折枝花卉, 構圖嚴謹,圖案規範。纏枝和折枝菊花紋較多,碗心多印團菊,波浪紋中除以圓圈形為主以外,也有別的圖案,有的用海螺加以點綴,印紋中多為陽紋,並以蓖點紋 加以襯托;陰紋印紋者,輪廊線條較粗,不加其他裝飾,只有花葉輪廊,裝飾效果呆滯,因此產量有限。

由於汝窯採用支釘托燒的疊燒技法,創造了印花青瓷的獨特裝飾風格,使之成為中原地區的重要窯口之一。特別北宋以來,瓷業昌盛,各窯口相互競爭, 汝窯印花青瓷工藝,傳遍四方。汝瓷的裝飾,豐富多彩,在民間倍受歡迎,所以各地競相仿製。從目前考古調查獲知,河南地區宋元以來為民間燒造青瓷的窯口,有 原汝州地區的臨汝窯、魯山窯、寶豐窯、郟城(即今郟縣)窯,還有許昌五樓村窯,禹縣鈞臺窯、新安城關窯、宜陽窯、內鄉大窯店窯以及黃河以北的焦作窯、鶴壁 窯、安陽窯等,這些窯口,各具有不同規模,其裝飾技法和藝術風格亦各有特色。

臨汝窯位於汝州的中心區域,其生產規模和工藝技術都處於領先地位,其印花青瓷絕大部分是凸起的陽紋,葉、脈也多以點線紋表現,紋飾題材以纏枝、 折枝花卉為主,其內容有雲山禽鳥、海水遊魚、也有各種花卉圖案,構圖嚴謹,疏密有致,圖案清晰,做工精良。題材有“蓮生貴子”中的裸體嬰童,“寶塔秋 菊”、“纏枝牡丹”、“盛夏竹葉”、“白蓮出水”、“魚鴨遊戲”、“牡丹蓮花”、“轉紋折迭”等。在表現手法上,更是獨具匠心,有的花朵盛開,有的含苞欲 放,有的海水波瀾滾滾,有的則細水涓涓,風平浪靜,還有的魚鴨水中漫遊,給人以寧靜感覺。其造型為當時日常生活實用品,既實用且富於裝飾,具有濃厚的民間 藝術特色。

新安窯的刻花裝飾工藝精湛,圖案清新富麗,在同類窯中工藝出眾。產品以犀利的刀鋒,流暢的線條,在同一件製品上內外刻花,更顯得瀟灑自如。另外 該窯的貼花蓮瓣燈、百折洗、刻花蓮瓣碗的製作,不僅造型優美俊秀,而且修坯工整精細,顯示了新安城關窯製作工藝技術的高度水準。

宜陽窯產品也善於裝飾,器物除一部分光素無紋外,刻花和印花者佔絕大多數。還有少量的劃花或刻、劃兼作,以及劃、刻、剔的製品。在裝飾紋樣中, 以花卉為主,另一種是海水遊魚,花卉題材可分:纏枝、折枝、交枝花卉、團菊紋和蓮瓣紋等。除此之外,尚有海水波浪紋和遊魚水藻紋。前者用放射狀的波紋,並 以蓖點襯托,象徵著兇濤逐浪;後者則在印有兩尾魚的身旁印上水藻陽紋加以映襯,遊魚形象,生動自然,水藻則顯平靜,頗有靜水漫遊的氣息。

禹縣鈞臺窯汝青瓷的裝飾,以印花為主,刻花較少,已發現的刻花汝瓷盒,不僅造型美觀,而且刻工精細、刀法熟練,器表滿刻菊花圖案,盒蓋的邊緣以鼓釘紋樣襯托,具有較強的藝術效果,這類產品,當屬鈞臺窯刻花青瓷之佳作。

內鄉大窯店窯的汝瓷裝飾,大部分是凸起的陽紋,紋飾題材大體分為花卉與水生物兩類,花卉題材包括纏枝、折枝、交枝花卉和團花紋等,線條流利生 動,圖案優美大方。而水生動物的題材又可分為兩種:一是以海水紋為主,在水浪中有海螺、遊魚、荷葉映襯;另一種是以魚紋裝飾于器物的內底上,圖案頗具生 趣。

該窯的印花紋飾和臨汝、宜陽、新安窯均有差異,上述各窯印花較淺,施釉後,紋飾雖十分清晰,但手摸時,仍有低凹的感覺。而內鄉窯印花標本有的印紋較為高起,上述各窯印花碗的外壁,多刻荷葉筋紋,而在內鄉窯中所不見,保持了自己的獨特的圖案風格。

正是由於內鄉大窯店窯產品豐富,種類繁多,不僅保持了汝窯的傳統瓷藝,又具有自己的獨特風格,燒造出一批精良作品,而博得北宋皇宮的賞識,將民 窯寵絡為官窯或派職官進行監燒。從該窯採集的標本中,在一件青釉器的殘片上,刻有“窯司”字樣,而“窯司”刻銘,應是宋代主管窯務的窯司對其承燒製品窯口 進行監燒的實物見證。

綜上所述,汝窯在繼北方相州窯之後,既發揮了隋唐釉下刻、劃和堆、貼工藝傳統,又接受了南方越窯的釉色特點,且運用定窯成熟的印花技術,還受到 陜西銅川耀州窯的影響,採用支釘托燒的技法,從而廣取博收創造了印花青瓷的獨特風格,使之在為中原地區的重要窯口之一。特別是北宋以來,瓷業昌盛,各地窯 口互相競爭,汝窯青瓷工藝,傳遍四方,贏得了信譽,受到宮廷的賞識,汝窯為宮廷燒制的御用品,在製作上精益求精,鐵的還原也恰到好處,由於工藝精細,品質 上承,對其他窯口有較大的影響。特別由於釉中和瑪瑙末,出現了豐富的色彩,尤以天青最為名貴。所以到了北宋晚期,汝窯的燒造工藝技術發展到鼎盛時期,成為 全國的名窯之魁。

然而由於汝窯為宋皇宮燒制御用瓷器,不僅造價高,且受到許多限制,所以產量不大,而民窯系統,則得以較大發展。特別是汝瓷的印花裝飾,頗受民間 喜愛,所以各地窯口也廣為運用這一傳統技法,燒造出各有特色的代表作品。從北宋河南各地窯口燒造的青瓷觀察,有其顯著的演變發展過程,如北宋早期的碗、盤 裝飾簡單,多唇口。在碗盤的內壁往往用凸線紋分成六等份,外壁刻以簡單的直線紋。北宋中期的碗、盤等紋飾簡練、奔放,內壁多刻劃牡丹花紋,外壁刻纏枝牡 丹、折枝葉紋和蓮瓣紋。有的瓶身刻滿花紋,或刻花篦劃兼施,紋飾生動有力,具有較高的藝術效果。而大量印花紋飾的出現,豐富多彩的紋飾圖案,如折技、纏 枝、交枝牡丹和菊花,以及折枝、纏枝、交枝牡丹和菊,以及折枝葉紋、波浪、水草、團菊等題材的大量出現,並採用了模印間刻、劃的製作方法,以及碗、盤的內 壁,用¥線紋隔起,將碗盤分成六等分或十等分,再印製成折枝牡丹花紋加以點綴,另由簡單的水浪發展到海水遊魚、鴛鴦戲蓮、海螺浮于水浪之中,以及嬰戲、水 鴨、荷花、把蓮等富有生活氣息的圖案等等,均屬於北宋晚期特徵。各窯不僅在製作工藝上各顯其能,而且普遍注重裝飾技法,一則保持了汝窯的工藝傳統,同時也 創造了各自的藝術風格。特別為了贏得信譽,各窯還創立牌號,互相競爭。常以姓氏為標記的碗銘作為標記,以招徠顧客,而一旦成為名牌產品,各窯又競相仿製。 如“吳”姓碗銘,在臨汝、宜陽、新安窯皆有之,“同”字在宜陽、新安窯共存。另外,臨汝窯的“童”字,宜陽窯的“吉”字和“思”、“劃”字,新安窯的 “楊”、“惠”、“張”姓,以及內鄉窯的“田”字等眾多姓氏出現,就反映了各窯口之間在創立牌號上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為打開銷路,出現了激烈的商品競 爭,從而刺激了產品品質相繼提高。所以汝窯的印花青瓷,從創燒以來,便成為河南地區的重要窯口之一。但金兵南侵,宋室南遷之後,汝窯和其他各窯一樣均遭到 同樣厄運,窯廢人亡,有些窯工也隨之南渡,使得這一精良瓷藝技術失傳。金元時期,對恢復汝青釉生產雖有所舉,然日趨衰落。到了明代已全部停止生產。曾在歷 史上大放光彩的汝瓷,逐漸被其他產品所代替。

綜上所述,汝窯係我國北宋時代的五大名窯之一,從興起到昌盛,直到衰落,經歷了漫長的歲月,鐵的還原氣氛的運用掌握已至完成階段,在我國青瓷發 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汝窯的刻花工藝具有較高的藝術效果,然刻花工藝複雜,效率低,僅是曇花一現,遂被印花工藝所取代。由於印花製作方便,加上花卉圖 案豐富多彩,頗受民間歡迎。因此得以較快的發展。汝窯為宮廷燒制的御用品,作工精細、胎堅緻密、釉層渾厚、清澈蘊潤、青雅素凈、質美蘊蓄、光澤柔和、富有 水色、開片密布、隱若蟹爪,芝麻花的藝術效果真可謂工藝精湛、技藝卓絕,為我國古代陶瓷發展史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在失傳八百多年後的宋代汝窯,從本世紀五十年代又獲得了新生。建國後,經過幾十年科技人員的奮力攻關,對汝窯遺址反復勘察。又經過多年試驗,終 於使汝瓷重放異彩。如汝瓷天藍釉的試製成功,汝瓷豆綠釉隧道窯的一次燒成,汝瓷天青釉、卵青釉和月白釉的試驗,先後通過省和部級鑒定,在1986年還獲得 了國家金盃獎。所恢復和仿製的產品,不僅造型類同,而且釉色相近,甚至有的產品幾乎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從而使汝窯的新發現,不 僅在陶瓷考古的學術領域取得成果,而且從“古為今用”的角度為瓷業的振興提供了重要參考資料。

汝瓷產品特徵和鑒定要領是:

(1) 胎質細潔而呈香灰色。

(2) 釉色以純正的天青色為主,有淡和深兩種。此外還有卵青和粉青等色。釉面較為光亮,一般都是細密開片,無紋片者較少見。

(3) 器形有盤、碟、洗、出戟尊、玉壺春瓶、膽式瓶、三足洗、撇口碗、十瓣葵花口碗、葵瓣盞托、橢圓形水仙盤等。盤的圈足較大,圈足外卷呈八字狀。

(4) 燒造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支釘支燒,一種是墊圈或墊餅墊燒。採用支釘支燒的器物通體滿釉,器底留有支釘痕,支釘細小如芝麻狀,且多靠近圈足內墻,支釘斷 面處一般呈白色;支釘數為3、5、6個,以5個為多,橢圓形水仙盆則採用6個支釘。採用墊圈或墊餅墊燒的器物圈足足端無釉,但少見。


Tags:

About author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