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傳桂水彩畫已被收購

  • Share this:

1988年作品   78*57 (2K)<奮起湖小巷>

1931 年生,台灣台南人,台南師範畢業 , 台灣師範大學大學美術系進修。

曾任中、小學美術教師37 年,縣市美展、全國美展評審委員。現任高雄市美術館水彩組典藏委員,退休教職專業創作。

個展

水彩畫個展於國立台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史博物館等地29 次。

聯展

國內 應邀參加全國美展、南瀛、高市、南部各縣市美展多次。

國外 日、韓、美、德、星、泰、加、法、馬來、香港、中國等地聯展多次。

典藏

作品獲台北市立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典藏。

出版

「水彩畫集」、「懷古」、「留白」、「意象」、「花卉」、「新新人類」、「50 年回顧」、「組合式作品」等 8 冊。

獲獎

1988 漢城奧運美展特別獎。

1990 韓國美術文化賞特選獎。

1991~1992 日本現代美術協會展優秀獎。

2002 日本大阪府知事獎。

2006 日本第 29 回國美展優秀獎。

畫會

「高雄水彩畫會」、「台灣國際水彩畫協會」、「日本現代美術協會」、「亞洲聯盟」。

1949 年考進台南師範普通科就讀〈當年没有美術科〉。喜歡學畫,僅能於課外活動選修美勞課。二年級時,非常嚮往學校新開的美術科,奮勇跑去求教校長(吳鼎先生),要求留級一年到美術班,校長說:「成績不符留級標準」「要賠公費」,指教我「可自己用功作畫,拿去請教美術科老師指導」等語,雖打斷我的心願,但很感謝他指示一條自習求教作畫的路,讓我遵循一直到台南師範畢業。分發在國小服務,還經常把作品拿去請教汪文仲、張麟書兩位老師,所以這兩位老師是畫畫的啓蒙恩師。 小學老師包辦制,缺少專業作畫時間和機會,想考美術系,但因母親早逝,又身爲長子,有五個弟妹須幫忙照顧, 才決定從中學美術科教師檢定這一條路走。經常和畫友互相研究作畫理論和技巧,並尋找機會進修。1960年左右,幸會藍陰鼎先生於台南社教館開水彩個展,專程去拜訪參觀求教,購他的畫集,在家認眞臨摹。又於板橋參加研習會,馬白水教授擔任水彩課,把握難得機會,請教甚多,並研讀他的「水彩畫圖解」一書,解開了水彩畫很多難題,增加水彩畫的興趣。對於日後的水彩畫創作,兩位大師影響甚大。 二、進修期(1971~1975) 1968 年中學美術科教師檢定通過,調職高雄市五福國中,擔任美術科專任教師,有了較專業的時間硏究繪畫創作。 不過在教學上和創作中感到理論基礎及技法尚不足,於是進入高雄師範學院夜間部修習教育理論兩年,又申請進入國立台北師範大學美術系修習美術科理論和技法,科目有西畫、國畫、素描、版畫、設計、色彩學、藝術概論等,此期拜師研究學習,感到很幸運,是一生中對於藝術創作知能的充實獲益最多,尤其是王秀雄教授的藝術概論、李焜培、郭軔教授的水彩畫指導、張道林教授的炭筆素描指導,對於水彩作畫的基礎幫助很大。 三、水彩風景寫生期(1976~1980) 於師大美術系進修時,李焜培教授對我戶外寫生作品評語:「將來可把水彩畫得很好」鼓勵,以及研讀藍陰鼎和馬白水兩位教授著作,引起水彩風景寫生的濃厚興趣,決心專攻水彩畫,至今已執著畫了三十年。 水彩風景寫生,由就近的高雄地區景點開始,假日經常到戶外寫生,課中調集美術課帶學生一起外面寫生,「教」 「學」相長下,打定了水彩風景寫生的基礎。 四、擴大水彩寫生期(1981~1987) 擴大寫生領域和寫生主題:由臨近的縣市至中部、北部、東部,參加外埠寫生隊,環繞本島全省作畫,由海邊石礁浪花、平地農村田野、山上林木山峰,都是取材對象。作畫主題不限風景,尋找各地古厝、寺廟、古舊的民間文物,都是目標。此期注重工筆寫實,常做嚴謹的構圖、細腻用筆,以重疊法、乾筆法,表達老舊古樸的古厝文物特徵,是自己認爲較滿意的作品,也由此有了穩健的寫實基礎。 五、創作高峰期(1988~1991) 兩個兒、女長大成婚,工作安定,即提早退休服務37年的教職工作,專心投入創作。設立畫室,充實設備,安排時間,研究畫理,磨鍊技法。另方面爲增加見識,遠赴歐洲、美洲,參觀先進國家的美術館、歷史文物古蹟,並做寫生或速寫,再到東南亞砂勞越及中國大陸的桂林、昆明、天津、北京,定點寫生,三、四年間畫了不少作品〈1990~91兩年畫四百多件水彩畫〉。有了作品,即應邀或申請辦9次個展。毎次個展以不同題材,配合展地,專題系列展出,因富有地方風味、鄉土風情,受觀衆的賞識。同時加入國内外藝術團體:日本現代美術協會、國際美術交流協會、台灣水彩畫會、高雄水彩畫會。國内聯展頻繁,國外聯展也不斷,於1988年東京亞細亞美展獲特選獎、漢城奧運會美展獲特別獎、 東京國美展入選;1989年韓國美術文化大賞展獲特選獎;1991日本中部第二回日現展優秀獎、日本15屆國際美展入選獎 ,於新加坡、德國曼海姆、韓國釜山、中國天津聯展等獲獎多次,作品得到好評,受到肯定,創作情緒更高亢。同時聘爲高雄市立美術館水彩組典藏委員、高雄市文化中心藝文班水彩組教師、南部幾個縣市美展的評審委員。此期創作多、 個展、聯展多、受到獎勵多,更有信心的做水彩畫創作。 六、風格變化期(1992~1996) 生活感性,心靈思維,抒發創作,時潮衝擊,理念省悟,催生創新。國内外作品看多了,藝術訊息聽多了,所看所聞,衝擊理念和感受,自然而然求變求新。由寫實轉人寫意,再轉入半具象形態,風格難突破,尤其水彩畫留白的困境無法解開,於是埋頭實驗嘗試。經兩三年的努力,終於發現使用P.V.C.膠帶〈黃土色的〉剪裁貼蓋留白法最爲理想。即把畫作重要的「點」「線」「面」貼蓋P.V.C.膠帶〈俗稱包裝膠帶〉於留白部分,使畫作顯出清新的「點」,流暢強勁 的「線條」,簡潔明快的「色面」,畫作嶄新的畫面,明暗對比強烈、乾淨俐落、耀眼生動,作畫過程簡便,優點多,對半具象作品採用此法感到新奇。這段期間的作品意象系列、留白意象、新新人類等,皆使用此法作畫。曾經於省立美術館、高雄市文化中心個展,以及中國上海、天津、馬來西亞、吉隆坡、日本鳥取、大阪、國内幾次聯展並且編輯三集有關的畫選,均受到觀者好奇和讚賞。 七、整合期(1997~2000) 作畫内容、主題、技法趨穩定,綜合歷年來創作理念和經驗,融合「寫實」「寫意」「留白意象」階段的技巧爲一體,繼續創作較大的作品,另預留時間,整理50年來的作品(共創作2100多件,被收藏260多件,尚有1800多件),以主題分類,找出各年代的代表作編輯七十回顧展畫集,並選出100件展出。另方面對於水彩畫「留白」方法再做深入探討,研究其應用價値、使用範圍、優劣點,作畫過程,製作圖表舉例說明,準備2000年2月七十回顧展時,公開發表,提供給愛好水彩畫的同仁,有興趣的觀衆做參考。 八、組合期(2001~2009) 平常作畫,一幅畫只有一個內容,一 個主題做畫面,近年來受到流行「數位」觀念的衝擊,就嘗試「數位」性的複合畫面,也就是把內容相關的、 風格相近的、色調相似的兩種或三種的畫作對象或主題,組合在一張畫紙上。使畫面的「物」、「景」等有 「數位」複數的呈現,如此的視覺效果將益形豐富充實、變化活潑,使觀衆更有想像空間。 「人生七十才開始」願人生有餘之年,陶醉於藝術創作中,健康的、快樂的、有意義的不斷地把作品求變創新。期待藝術界前輩、社會賢達,仍承過去熱誠,時賜指教,更盼望藝術界朋友,攜手互助互勉,繼續努力創作創新,奉獻智慧和心力,提高台灣的藝術文化。


Tags:

About author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