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期 : 2011/12/03 - 2012/02/26 地點:北美館三樓 3A ~3B~ 3C
顏水龍( 1903-1997 )是二十世紀臺灣美術史上最重要的前輩藝術家之一,出生台南,曾赴日本及法國深造,繪畫風格造型簡鍊,用色對比強烈溫暖,畫風傳達出台灣特有的陽光與熱度。戰後致力推廣臺灣工藝美術,嘗試用生活實用美學改造一般大眾的生活品質,其後理念擴展至都市景觀設計與公共藝術領域,堅持美化現代社會的理想。顏水龍成就橫跨眾多領域,本展嘗試以顏水龍一生藝術的公眾性,以及獻身形塑台灣共同理想的特質為主題,展出包括油畫、素描、工藝設計、廣告商業設計、馬賽克公共藝術等作品。優雅、素樸、都會不僅代表顏水龍的個人一生形象,也代表他所要推廣的現代台灣的文化形象。藉由這些原作,本展期待讓更多關心台灣美術的人藉此更深刻地瞭解顏水龍一生的成就與理想
中年時期 晚年與退休
顏水龍的維基百科介紹 ~ http://zh.wikipedia.org/zh-hk/%E9%A1%8F%E6%B0%B4%E9%BE%8D
顏水龍 ( 1903 年 6 月 5 日 - 1997 年 9 月 24 日 ),台灣畫家, 台灣 台南縣 下營鄉 人, 1922 年 4 月留學於日本國立東京美術學校(今 東京藝術大學 美術學部)學習西畫與 油畫 , 1929 年 10 月在 法國 學習 素描 、油畫, 1934 年 - 1937 年 時與 楊三郎 、 廖繼春 等人合作,分別創立了 台陽展 與 台陽美術協會 ,致力於台灣 工藝美術 的推動,半生研究、推廣台灣 手工藝 ,專心培育與工藝設計人材。
1944 年 起,顏水龍先後於台南工業專門學校(今 成功大學 )、台南家政專科學校(今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任教, 1950 年 後,其作品開始限定於某些特殊題材,如 台灣原住民 、台灣風景等,而在台灣風景的作品上,更表現出了他對 人文 的關懷。
顏水龍 1903 年 出生於 台南 下營鄉 紅厝村, 1910 年 ,顏水龍父母先後去世。 1915 年 下營公學校畢業後入 台南州 教員養成所 , 1918 年 回母校下營公學校服務,擔任教職。受其同校教員澤田武雄( 石川欽一郎 學生)鼓勵, 1920 年 赴日學習美術。
1922 年 ,以半工半讀方式進修於 日本 美術學校的顏水龍順利考上 東京美術學校 西畫科,期間受教於 藤島武二 (1867-1943 )與 岡田三郎助 ( 1869-1939 )。其中藤島武二嚴謹畫風與岡田家中工藝收藏品影響顏水龍最大。
1927 年 3 月,東京美術學校畢業, 9 月順利考上該校研究科。 7 月,與 陳澄波 、 楊三郎 、 倪蔣懷 、 陳植棋 、 李梅樹 、 郭柏川 、 范洪甲 、 陳承藩 、 陳慧坤 、 張秋海 、 張舜卿 、 廖繼春 等十三人組織「 赤島杜 」畫會( 1934 年 解散)。
1929 年 ,因 霧峰 林獻堂 資助,留學 法國 。期間作品受到 馬爾香 ( Jean Marchend 1882-1941 )與 勒澤 ( Fernand Lger , 1881-1955 )影響最大。除此,顏水龍於 康城 ( Canne )認識畫家 梵‧鄧肯 Van Dongen , 1877-1968 ),也師承梵‧鄧肯的裝飾性色彩。
顏水龍,日本齒磨スモカ廣告海報, 1934 年印刷。
1933 年 ,顏水龍任職於 大阪 的「株式會社壽毛加社」(今 スモカ齒磨株式會社 ,製售齒磨,即牙粉),從事廣告設計,是台灣人第一位專業廣告人,也自此生平走向以工藝美術為主。 1933 年 - 1944 年 之間,顏水龍除了任職大阪外,也曾受台灣總督府之聘回台推廣工藝美術, 1940 年在台南州學甲鄉北門地區創立「南亞工藝社」。
繼 1942 年 在台結婚後, 1944 年 ,顏水龍回台定居,隔年被聘為台南工業專門學校(今 國立成功大學 前身)建築工程學科助教授,教授素描與美術工藝史,專門推廣台灣工藝美術作品。除了工藝美術推廣外,他也是台灣 企業識別標誌 ( CIS )的肇始者,例如台中太陽堂餅店之識別標誌作品,食品包裝與該店室內設計即出於顏水龍之手。
中年時期,以工藝美術為主的顏水龍仍有《范無如訣別圖》、《憩》等佳作,另外 1934 年與 1937 年也與 楊三郎 、 廖繼春 等人合作,分別創立了 台陽展 與「 台陽美術協會 」; 1940 年與 張萬傳 、 陳德旺 、 范倬造 、 黃清亭 、 洪瑞麟 、 藍運登 、 謝國鏞 等人組織「 台灣造形美術協會 」。
顏水龍晚年藝術作品,大多是以 原住民 為題材的繪畫創作。除此,從 1961 年 起,他陸續製作了一連串的 馬賽克 壁畫 ,例如 1961 年 在 台灣體育大學 ( 台中 ) 體育場 外牆的《運動》、 1964 年 在 太陽堂餅店 牆上的《向日葵》、 1966 年 在台北 日新大戲院 牆上的《旭日東昇》,與 1969 年 應 高玉樹 市長所委,於台北 劍潭 公園牆上的《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作品,該年,他亦參與 台北中山堂 、台北 自強隧道 的馬賽克美化工作,他也是美化都市景觀的主要推動者,應 高玉樹 先生擔任台北市顧問時,提出 敦化北路 、 仁愛路 寬闊林蔭大道及 仁愛圓環 的構想 [1] ,這正是顏水龍年輕在 法國 巴黎 香榭大道 的經歷所演化;這條呈英文字母L字形狀的林蔭車行大道起終點則為 松山機場 與 總統府 。該道路配合松山機場的擴建,充實了台北做為首都迎賓的門面。
除此,他尚製作過一些浮雕,例如 1970 年在台北市東門游泳池(今中正區市民運動中心)外牆的《游泳跳水》及 1972 年在台北市立網球場(台北小巨蛋隔壁)外牆的《打網球》。 1960-1968 年,於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今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兼任教職;並於 台南家政專科學校 、 東方工專 擔任美工科創科主任; 1984 年 ,顏水龍自實踐家專(今 實踐大學 )教職退休,之後大部分時間都專於繪畫,也舉辦了多次的回顧展。此期間的《藍與白》與《穿白禮服的小姐》為其代表作。 1989 年規劃台中縣編織博物館。
1997 年 9 月 24 日 ,因多 器官衰竭 ,病逝於 台中榮總 ,享年 95 歲。
~以上資料取自網路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
↓顏水龍,台中市太陽堂餅店向日葵馬賽克壁畫, 1966 年
↓ 圓山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