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皇寶懺大法會 殊勝因緣今得渡

  • Share this:

梁皇寶懺大法會 殊勝因緣今得渡

梁皇寶懺 起緣介紹

梁皇寶懺是南朝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的。緣起是皇后郗氏在往生後的數月,有一天梁武帝正要就寢時,聽聞外面有騷亂的聲音,於是出去一看,竟然是一條大蟒蛇,而且睜大眼睛望著他。蟒蛇於是對武帝說:「我是你的皇后郗氏,妾因為生前喜歡爭寵,而常懷瞋心及嫉妒心,性情慘毒,損物害人,所以死後墮入蛇身。現在沒有飲食可吃,又沒有洞穴可以庇身,而且每一片鱗甲中有許多蟲在咬,真是痛苦萬分。由於深感皇帝平日對妾的厚愛,所以才敢顯現醜陋的形貌在您的面前,希望能祈求一些功德,脫離蟒蛇之身。」蛇說完之後就不見了。 武帝將這個情形告訴誌公禪師,禪師對梁武帝說:「必須要禮佛懺悔才能洗滌罪業。」武帝於是請誌公禪師搜尋佛經,摘錄佛的名號,並且依佛經來撰寫懺悔文,總共寫成十卷。然後武帝就依照懺本為皇后禮拜懺悔,有一日,突然聞到異香遍滿室內,久久不散。武帝抬起頭來,看見有一個人,容儀端麗,對他說:「我是蟒蛇的後身,因為承蒙皇帝為我作功德,所以現在已經超生忉利天,今天特來致謝。」言畢就不見了。從梁朝至今一千餘年,只要依此懺本,虔誠恭敬地禮懺,並反省改過,不生瞋恨嫉妒之心,相信一定可以將自已的業障懺悔清淨,得生天報。 梁皇寶懺素有「懺王」的美譽,是一部最受尊崇的重大寶典之一;本廟遵循佛教禮懺儀軌,舉辦的梁皇水陸寶懺大法會,可以讓您懺悔過失、洗淨宿冤、災難化解、心靈安祥、追薦亡者、蓮品增上、冥陽兩利,敬邀十方大德參與這場時間與空間的盛會,讓我們手牽手、心連心,盡一份心力,為新世紀為眾生祈求康泰福安。 眾生惡習積累,造作諸多業障和罪障,有礙修行。大乘佛教教導眾生通過懺悔,積極改惡修善,得還清淨,消除障礙,至趣菩提。懺悔這個詞是漢語和梵語合成。懺是請求寬恕的意思。悔梵文 a p a t t i - p r a t i d e ' S a n a (阿缽底体喇底提舍那)的意譯,是自申罪過的意思。中國佛教大德高僧制定了多種懺悔儀文,稱為懺法,供佛教信徒據以修習。歷來通行的懺法有兩類:一類是集諸經所說,懺悔罪過的儀則;一類是依五悔法門,修習止觀的行法。現今佛門通行的懺法以前一類為多,如《梁皇寶懺》、《大悲懺》、《慈悲水懺》、《藥師懺》、《地藏懺》和《淨土懺》等。其中《梁皇寶懺》素有「懺王」的美譽,是一部倍受尊崇的重大寶典。 《梁皇寶懺》是南北朝時期,梁天監時( 5 0 2 - 5 1 9 )蕭梁武帝的創修,原稱《慈悲道場懺法》,俗稱《梁皇寶懺》。依《廣弘明集》說《慈悲道場懺法》的來源是梁武帝時,有僧侶食肉,梁武帝召集京邑大德法師,進行辯論,根據《涅槃經》及《楞伽經》等,制斷食肉,並令諸僧七日行《慈悲道場懺法》。自此《梁皇寶懺》便在佛教道場或寺院通行。到了宋代,有附會說《梁皇寶懺》的因緣是梁武帝的原配 郗氏 夫人,妒忌側室,動心發口,有如毒蛇,三十歲時,突然喪命,因生前心懷瞋毒,致死後墮落蟒中。幸靈性不昧,知曉業因。到梁武帝登基的次年,現形宮中,向梁武帝訴說苦狀,及所作諸惡業,求帝救拔度脫苦難。梁武帝便請寶誌禪師與高僧十人,集經律懺罪要義,製懺文十卷,總列四十品章,前為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及三業(身、口、意),皈依斷疑,懺悔解冤;後及六道四恩,禮佛報德,回向發願。 《梁皇寶懺》的主要內容是「其中正以露纏結罪,滌過去之惡因,復憑發菩提心,植當來之種智。」 ( 見《慈悲道場懺法序》 ) 。寶誌禪師與眾僧建壇行道,為 郗氏 夫人懺悔,禮拜方畢,忽見一人,頭戴峨冠,身被赤服,對梁武帝稱謝說:「我蒙佛力,得脫蟒身,將生天上,所以到來禮謝。」說後便不見。這傳說的背後的真正意義是在說明懺悔功德,不可思議。。《梁皇寶懺》流布至今,為眾多佛門信眾多時共習遵行。 從梁朝至今一千餘年,只要依此懺本,虔誠恭敬地禮懺,並反省改過,不生瞋恨嫉妒之心,相信一定可以將自已的業障懺悔清淨,得生天報。經由懺悔過失得以洗淨宿冤、消災解難、心靈安祥、追薦亡者、蓮品增上、冥陽兩利。

齋天,感恩諸天菩薩的護持 粱皇寶懺的由來,相傳是南朝梁武帝為了救度往生之後變成巨蟒的皇后,請來了高僧大德為皇后舉行超度,而超度的內容,就是此一懺法的緣起。 實際上,梁皇懺的內容就是大乘經典的菁要,由佛號及經典內容編輯而成,而且懺文的文字相當優美,我們現在所讀到的版本應是宋明朝代的語體文,然而直到今天,仍是一樣的流暢易懂。 在梁皇懺的最後一天,我們舉辦了齋天,而齋天的意義是什麼?佛教徒在念佛、念法、念僧之外,為什麼也要拜天?從佛教的角度來說,所謂的「天」,是指欲界、色界以及無色界天。包括欲界的六天,色界的十八天,加起來一共是二十四天,另外還有無色界的四天,無色界天是處於完全的深定之中,只有無形無相的深細識體,而沒有物質的存在。 我們齋天的主要對象,就是這欲界及色界的二十四諸天。這些天都是外道嗎?不是的,其中雖然有外道天,但是也有學佛的天。比如,釋迦牟尼佛的母親往生之後到了忉利天,忉利天即為欲界的第二層天,也就是三十三天。而釋迦牟尼佛到忉利天為其生母摩耶夫人說法,可見忉利天的天主,也是佛教徒。 還有,佛教的護法神四大天王是欲界的四天王天,以及生於兜率天的彌勒菩薩等等,也都是居住於天上的菩薩。其中彌勒菩薩的兜率內院,是很多人期望往生的淨土。四十多年前台灣有一位慈航法師,就是專修彌勒菩薩法門,而期望往生兜率天,太虛大師也是願生於兜率天的,這就表示天上也有淨土,也是佛國。 而諸位也應該聽說過,小乘的聖人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之分。其中,初果是到人間七返生死,二果則為一返生死。而三果叫做不還,證到三果之後,就是直接生到色界天的五種淨居天,又叫五不返天或五不還天,就是不再到人間欲界來投生。阿羅漢果就是證了涅槃,所以出離了三界。由此看來,許多的天都是學佛的菩薩和聖眾。 釋迦牟尼佛在涅槃之前,把護法重責付託給了國王大臣,同時也付託給金剛力士以及諸天菩薩,來護持娑婆世界的三寶弟子。所以,二十四天之中,都有佛菩薩眾,我們稱為「諸天菩薩」,這些都是菩薩的顯現、菩薩的化身,以天人身來護持三寶。 所以,齋天的意義並不是民間的拜天公,而是對佛法的護持與修學。 我們一方面除了感恩諸天菩薩的護持,同時也祈願諸天菩薩,使得佛法興隆,三寶常作眾生的暗夜明燈,保佑我們這個世界,能夠長久的祥和平安。

懺悔的意義與功能 ~~ 梁皇寶懺聖嚴師父開示 拜懺,事實上就是修福修慧的大功德 「懺悔」一詞,是中國佛教特有的名詞,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漢文並沒有「懺悔」這兩個字的連用。而在印度,懺悔是做為一個修行人必須要具備的條件,不論自己這一生之中是否犯了過失,都應該懺悔。對佛教徒來講,懺悔可分有幾種程度的不同。 最基本的程度,就是自己犯過失,而其他的人不知道,並沒有從其他的人發生什麼不愉快的事。也就是說,沒有妨礙人,沒有讓人家受傷害,可是對於自己的修行,是有過錯,或者是一種過失,那就要懺悔。這種懺悔,是對自己個人,就是「責心懺」,責備自己。所謂責備,並不是罵自己,不是悔恨自己,而是檢討自己。檢討自己不應該犯的錯誤,而已經犯了錯,那怎麼辦呢?從此以後發願不再犯錯。這是懺悔的第一種。 第二種是「對人懺悔」。對誰懺悔?對自己所傷害的人,或者是自己覺得讓他人痛苦,或者自己知道對他人造成傷害,可是對方沒有發現。這時候要自己請罪。不管對方知不知道我們傷害了他,還是要懺悔。我們發現自己對人不起,就要跟他懺悔。懺悔的意思是說,自己做錯的事,要負擔起責任來。對人如此,甚至對動物,也是相同的。我們傷害了動物,動物是不會講話的,但是我們知道讓動物困擾了,一樣的要懺悔。 比如說,我們跟人在一起互動講話,無意之中,你說了一句讓人家傷心的話,也許你根本沒有想到你傷害了人,可是你發現這句話是不應該講的,這時候要馬上對他講:「我懺悔,對不起!」從此以後,希望我對你不要再有這種行為,甚至於對所有的人,也不會再有這樣的行為了。這是第二種懺悔。 第三種,就是犯了眾怒,或者是讓一組人、一個團體受到傷害、受到損失,不論是在精神或者物質方面,讓一個小團體或是大團體受到傷害了,就要當面懺悔,叫做「當眾懺悔」。 眾,有小眾,有大眾,如果局部的人、幾個人被你傷害,或者因為受你的影響而損失了,那就對局部的人懺悔。如果整個團體,因為你做的事,而使得名譽上受損失,或者是財務上受損失,那就要向大眾全體懺悔。 舉例來說,我們每半個月舉行的誦戒會,就是當著大眾懺悔。這是比丘(尼)、沙彌(尼)的受持,其實已經受了菩薩戒的在家居士,也應該是這樣。如果沒有受菩薩戒,也不是出家人,那怎麼辦呢?就是有聚會的時候,向大眾公開懺悔,或者寫悔過書,讓大家知道。 在我們團體裡邊,不論是出家人或者是一個修行的人,要經常懺悔,才能保持三業的清淨。就好像我們每天都要吃飯,在吃飯以前,要把碗筷洗乾淨,吃完飯以後,也要把碗筷洗乾淨,這樣下次再用的時候,碗筷都是乾淨的。如果下一次使用的時候,發現碗筷上已經有了灰塵,還是要先洗淨。 已經犯的錯,要懺悔;如果自己沒有犯錯,或者不知道自己犯了錯,可是為了要修行 ── 修定、修慧,或者發願受戒,這個時候也要懺悔。就好像是我們吃飯以前,要把餐具洗乾淨,懺悔則是恢復我們三業的清淨。但是,懺悔以後,是不是我們的業就已經了了?我告訴大家,沒有「了」。懺悔是說,我承認自己犯了錯誤,所以要負起責任,來彌補錯誤。 現在講「懺儀」。懺儀,是大乘佛教才有的,在原始、小乘的佛教,並沒有這種集體的大眾修行。而大眾一起修行的時候,必須要整齊、要劃一,因此有了儀軌的產生。如果沒有儀軌,大家在一起修行,會互相的干擾,可能你修你的,他念他的,你拜你的,他拜他的,在時間上、動作上以及聲音上,都會互相的干擾,那就不是共修了。因此,祖師大德非常慈悲,編寫了種種的懺儀。比如,彙整〈大悲咒〉 ( 〈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 ) 和《法華經 ‧ 普門品》,而編成一部「大悲懺」。修淨土法門,就以淨土三經而成「淨土懺」。這兩種懺,我們法鼓山、農禪寺都用的。 而「梁皇懺」,是所有懺儀之中最大的一部。除了「梁皇懺」之外,還有「水懺」、「藥師懺」、「地藏懺」,還有「觀音懺」 ( 即「大悲懺」 ) ,最早還有「法華懺」,專門拜的《法華經》。但是論團體的大修行,拜「梁皇懺」是最殊勝的,也是人數最多的。「梁皇懺」的內容非常豐富,它是結合著所有大乘經典的佛號,以及大乘經典的佛法、法義,彙編而成。而這種修行法,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集體的修行,我剛才講,就是彼此互相的影響,我們的心是共同一致的,我們的唱誦是一致的,我們的儀軌動作是一致的。這時候,修行比較不會懈怠,也不容易散亂。如果單獨一個人拜「梁皇懺」,很可能拜一拜就休息,拜一拜打打妄想,沒有辦法集中心來規律的拜完。而團體一起拜的時候,由法師帶著唱誦,氣氛非常的凝聚,我們的心也比較容易一致,發起虔誠心來。 比如說,我們今天有二千多人參加,這上千人的心,不可能同時都在打妄想,總有幾個人,心非常安定、非常專注。只要幾個人心是專注、虔誠的,我們的氣氛就跟著凝聚一起。如果人少,氣氛可能沒有那麼凝聚。所以,人愈多,修行的效果愈好。 我們有七天的修行,叫做「七永日」,就是七天之中,不間斷的、不休息的在用功。所謂「永日」,就是每天早上起來要先調心,很虔誠的準備來拜懺;而拜懺回家以後,還是保持著拜懺時候的心情。這樣一天下來,都是在修行的信心之中,叫做「一永日」,七天則是「七永日」。這七天,諸位雖然沒有住在寺院裡,最好能夠持「八關齋戒」,以清淨的身心來修行七天。 我們拜懺的時候,念的是佛號,念的是佛經的經句,可是沒有拜懺的時候做什麼呢?念「阿彌陀佛!」如果沒有拜懺的時候,你在閒言雜語,那就不能叫「一永日」、「七永日」。在家居士能夠七天都來,那是最好的,如果無法每天來,至少要有一個永日。你來一天,就有一天的清淨、精進;來七天,就有七天的精進、清淨。這有什麼好處呢?我剛才講,懺悔以後,能不能消業、除障呢?當然能夠。如果不能夠消業、除障,我想大家都不會來了。可是,消業、除障的意思是什麼?

第一,發願回向給那些靈界的怨親債主。我們拜懺的時候,諸位有沒有寫牌位啊?這就是在發願回向給他們,但是能有多大的功德回向給他們?回向是說,你在修行,你在成就道場,你在成就弘法利生的大事業,這就是為他們做好事。因為你做了功德,回向給怨親債主、靈界的眾生,所以他們到這裡來聽我們拜懺,跟著我們拜懺,放燄口的時候,他們也來聽燄口。 我們拜懺,都是用的佛法、用的佛號,焰口是用的種種的真言,都可以讓他們直接得到利益。就好像是說,我們請他們來聽聞佛法;就好像是說,我們為他們請客,不是用嘴巴來吃,而是用心來接觸佛法的利益。他們聽了佛法以後,也能夠心開意解。這樣一來,也就不會冤冤相報,或者來找你。 另外,我們拜懺的時候,除了超度怨親債主,對其他的孤魂,也請他們來的,為他們做大布施。這就是彌補了往昔所造的種種諸惡業,使他們受到傷害,如今我們做佛事,來彌補過失。這樣子,是不是我們的罪業全都消了呢?沒有,只能夠說,他們暫時不會來逼我們的債。小的債務,他們不計較,如果重的債務,還是有的。因此,我們要經常的懺悔,經常的修行。 還有,佛經說:「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滅時罪亦亡。」罪的本質是空,而罪是怎麼來的?是我們的心造成的。如果我們的心 ── 自私自利、貪瞋癡慢、自我中心的心,全都消滅了,就是煩惱心沒有了,便能夠生起智慧心、菩提心,證得菩提果。證得菩提果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修行就是要證菩提果。如果我們的煩惱心斷了,而證得菩提果,這時候才真正的沒有罪了。 如果你尚未得解脫,但是你的心時常能夠與空性相應,那麼怨親債主也找不到你的。如果你常常修空觀,實際上就是禪修,而修行到沒有自我中心的時候,什麼業障也找不著你,那是不是逃避了債務呢?不是,不是逃避了債務!這時候,你要發起大悲心來。 菩提心,是智慧心,也是大慈悲心。「梁皇懺」又叫做「慈悲道場」,是發大慈悲心,願自己利益一切眾生,那就是行菩薩道。當你發大慈悲心,利益一切眾生,你隨時隨地都是在做大布施。因為你隨時隨地在做大布施、做大好事,怨親債主只要靠近你,就會有好處。本來是怨親債主,結果變成你的護法、你的助緣。這樣子,我們的業就消了。 因此,懺悔有多種層次的功能,可小可大。如果說來拜懺,就能夠消罪業,那是不懂佛法。如何才能夠消業除罪?就是常常要發起慈悲心,多一點慈悲心,少一點自私心,你的心就能與空性相應。所謂心,多半是指的自私自利的煩惱心,自私自利的心愈重,你的業障便愈重;自私自利的心愈輕,你的業障就愈輕。這是對我們自己來講,那對於我們的親友,也就是先亡眷屬,以及在生的親戚朋友,我們拜懺對他們有沒有用?對他們是有用的。這是替他們做布施,替他們做功德,為他們來積福。他們自己沒有來,但是你們替他做了,還是有用。可是最好還是自己來修行。諸位知道,自己修行和代替修行的功德是多少?六分比一分,六分功德屬於修行人自身,一分功德可以回向,但還是有用的。 因此,我們人在世的時候,自己修行是最好的。如果在世的時候,沒有機會修行,不知道修行,那麼過世之後,我們還是要替他修行,還是要替他做布施。如果在世的時候,已經知道布施,已經開始修行,則功德全屬於他。 我今天講的開示,諸位聽懂了嗎?懺悔,是不是一定要來參加共修才懺悔,平常要不要懺悔?人家不知道你做錯了事,但是你自己犯了錯,要不要懺悔?自己對人不起,人家也知道,怎麼辦?如果對許多的人做錯了事,怎麼辦?要當眾懺悔。可是很多人很愚癡,做錯了事,不但不認錯,反而編出很多的理由來,說錯不在我。而這種人,更是罪加一等。所以,身為一個佛教徒,做了錯、犯了過,一定是自己負責,也要對人負責,這是最基本的懺悔。 還有,為什麼要共修懺悔?一個人不能拜「梁皇懺」嗎?一個人可以拜,但是不夠好。一個人修行,力量是一根紗,十個人一起修行,就變成一條線。如果是千支紗在一起,就是索纜。共修的力量大。因此我們要辦這樣的法會,大家一方面來種福田,一方面修福修慧。拜懺,事實上就是修福修慧的大功德。阿彌陀佛。

梁皇寶懺的由來

它的由來是梁武帝夜夢皇后郗氏因生前喜歡爭寵,性情慘毒,瞋心及忌妒心太重,所以死後受到墮入大蟒蛇畜生道的果報,梁武帝因憐愛妃死後受苦,懇請當時的高僧寶誌公禪師,制定《梁皇寶懺》來超薦愛妃郗氏,在設壇禮懺法會結束後,即看見一位頭戴華冠,身穿錦服的人,對武帝說:「承蒙佛法力量的救拔,我已脫蟒蛇身,即將往生忉利天。」可見只要依著梁皇懺本,虔誠恭敬地禮懺,並真誠的反省改過,不生瞋恨忌妒之心,一定可以將業障懺悔清淨。

獻供的緣起與方法

梁皇寶懺又名《慈悲道場懺法》,內容共有十卷。每卷開頭皆以梵音唱誦一段供養讚,如卷二的「花奉獻 ‥ 」、卷三的「燈晃耀 ‥ 」、卷七的「天廚供 ‥ 」等,象徵與會者為祈請佛菩薩降壇加持演法而獻上歡喜至誠之意。 獻供時,當用真誠懇切,感恩感謝的心來敬上禮下。唯有以真誠懇切的心儀,謙恭整潔的身儀參與儀典,才是真正實踐對社會有益的禮儀環保。

梁皇寶懺每卷開頭都要唱讚,而且每一卷都會依照供養的供品來唱讚, 例如:花供養 ==> 花奉獻 文殊共普賢 ……… ;燈供養 ==> 燈晃耀 ………… 共十種供養物奉獻於佛前 ( 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 ) ,各有其不同的功德同時具有十種不同的象徵意義;十供養蘊含著豐富的佛教典故,且透露出豐富的漢傳文化,及透露出供養者的特殊期許。

何謂贊普?

經文明載,何謂普度?無不度故。六道雖殊,俱解脫故。 「信三寶尊,念六道苦,如此發心是名施主」。 贊普是贊助供養六道眾生齋食及法食的意思,不僅能施食供養,最主要是召請鬼道眾生來受法食,仗佛菩薩的慈悲願力,讓一切餓鬼,皆能得度,成就無上功德

為什麼要拜懺?

拜懺的過程之中,能夠消我們的罪業、障礙,主要的是從無始以來所帶來的種種的執著、煩惱,而造作了種種的罪業。由於眾生都非常的愚癡,常常在不知不覺之中,犯了錯誤,傷害了人、傷害了眾生。業力讓他們找上我們。因此就有種種的災難和病痛,分別的來阻礙自己。拜懺,有個人對自己內心行懺悔,有對被我們得罪的人當面懺悔,或我們犯了過失對團體大眾懺悔。而我們更需要在諸佛菩薩面前懺悔,由諸佛菩薩幫我們證明懺悔。

《梁皇懺》原來的名字叫做《慈悲道場懺法》,這是當來下生彌勒佛在夢中託夢,給這部懺法取的名字。

拜懺,就是修慈悲法門,我們拜懺就是度眾生,這是功德無量,修菩薩行,也是自利利他的慈悲行,所以叫做慈悲道場懺法。

這部《梁皇懺》是根據著很大大乘經典(有涅槃經、法華經、楞伽經、華嚴經…等經典)裡邊的經文,以及經典裡記錄出來佛的聖號,編輯而成。向諸佛懺悔時,我們一邊拜與唱、誦。在漢傳的佛教裡,這是最大的一部懺法、懺儀;而且,歷代有很多的感應事蹟。

眾生都非常的愚癡,常常在不知不覺之中,犯了錯誤,傷害了人、傷害了眾生。業力讓他們找上我們。因此就有種種的災難和病痛,分別的來阻礙自己。

拜懺,有個人對自己內心行懺悔,有對被我們得罪的人當面懺悔,或我們犯了過失對團體大眾懺悔。而我們更需要在諸佛菩薩面前懺悔,由諸佛菩薩幫我們證明懺悔。

懺悔的功能與功德

當我們懺悔的時候,我們的怨親、債主就會覺得我們自己認錯了,認錯之後我們要負責任,怎麼負責呢?把債還清。

拜懺能夠解怨釋結,能夠除病消災,能夠超度亡靈。虔誠拜懺,你就會除愚癡而得智慧,除瞋恨而得慈悲。自然能夠心開意解,遇到折磨、挫折、困難、病痛或者不順利的時候,也能夠自己化解自己心中的憂愁和痛苦。能夠有力量多做功德,多出錢,護持三寶,這是自己盡力而為的事。如果自己能來參加拜懺,那功德更大;還有,感應力更強、更多。

~拜懺種福田~

祈求闔府平安,為至親延壽禳災,心誠與諸佛相應。

~拜懺增功德~

消愆滅罪,救度冤親亡靈,迴向利益眾生。

~拜懺利修行~

洗脫煩惱惡業,換得福報智慧,發無上慈悲心。

梁皇寶懺祈願文

最好的供養˙ 十供養

星雲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懺悔主義 ( 上)

星雲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懺悔主義( 下)

梁皇寶懺的意義 ( 上)

梁皇寶懺的意義 ( 下)

聖嚴師父梁皇寶懺 起緣介紹懺悔的意義與功能

聖嚴師父開示梁皇寶懺大法會 殊勝因緣今得渡

梁皇寶懺祈願文

淨心法師梁皇寶懺的意義 ( 上)

聖嚴師父懺悔的種類與方法

聖嚴師父瑜伽焰口

燄口祈願文孝道月- 報恩瑜伽燄口法會道糧供僧

何謂梁皇寶懺˙ 瑜伽焰口

放焰口與大蒙山施食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