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行「台灣有品運動」列車,由總統擔任列車長,
這個活動將聯結政府執行力、企業影響力和非營利事業組織的社會力,
推動「人人有三品」 (做人有品德、做事有品質、生活有品味)和「社會有三好」
(他好、你好、我好,台灣更好)。
站在教育第一線的老師應該首先以身作則才能發揮身教與言教來影響週遭的學生們。
首先平時就應該注意觀察覺知平時對自己或別人所講的話是正面或負面?
如果較負面, 則要將負面的語言去除, 用比較正面的言語來替代,
平時多加練習肯定正向的語言去關懷與鼓勵別人
就會產生使用正向或適當語言的習慣,負面念頭的轉變也是如是.
你用什麼的心念去看待別人或生命,是較正向或負向?
如較負向, 則要改用正向的念頭替代.
台師大方進隆教授說過 :
「 我們未來會成為什麼?
營養學說We are what you eat 我們吃什麼, 就變為什麼.
We are what we say , act , feel and think ,
我們現在的 言語 , 行動 , 感受 和 思考 , 就是我們的未來.」
因此大家對自己和別人要養成具有正向和溫馨的語言,行動,感受與思想。
這是雖是生活的小改變, 但是卻可以改變我們幸福與命運的關鍵.
平時多重視品德與靈性的提升,自己的潛能和心力就越大,
許多事情就會越來越順暢, 即所謂相由心生, 心想事成。
有幾個理念或想法, 提供給大家參考:
(節錄方進隆教授部落格 http://140.122.99.167/character_blog/?cat=3 )
一、正面思考 : 學習正面看待生命(always look at the bright sides of life),
人生是悲欣交集的, 有悲傷和快樂,有正面有負面.
學習正向思考,多讚美,多肯定,多欣賞別人的優點,
少批評,少責備,少抱怨.多察覺多練習,就會更正向思考.
二、不斷學習: 每天利用一部分時間閱讀和學習,
If you can’t say no to the good, then you can’t say yes to the great.
要對一些平時生活是好的,但不重要的事情說不, 如減少看電視或無聊活動的時間,
才可能多從事一些更重要的活動,如學習,運動和精神修練.
我們需要不斷提升身心靈與專業知能.
三、以身作則:
對於學生,孩子與家人影響最大的是以身作則.
我們的言語, 行動, 思考與習慣無形中會影響週遭的人.
Good actions give us strength, and inspire others good action.–Plato.
好的行動會帶給我們力量, 也會啟發別人從事好的行動.
四、覺察反省:
要注意覺察平時我們所說的話,所做的事,所起的念,
這些言語,行動和思考是正面的,中性的或是負面的?
We are what we say, what we act and what we think.
我們未來會成為怎要的人, 現在所說的話 所做的事, 所起的念頭就是.
就像營養學所說的We are what we eat.
希望大家多正向思考, 幫助別人和讚美別人.
五、 健康生活:
健康和體適能是所有活動的基礎,良好的工作,學習與生活品質與效率奠基於健康.
所以,培養健康生活方式是我們的責任
(healthy lifestyle is self-responsi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