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洪仲清臨床心理師FB

  • Share this:

少子化讓幼教環境越來越激烈,不只是語言課程,甚至簡單程度的國小數學,也都向下延伸。據家長說法,越「有料」的學校,越受家長歡迎。所以現在的學齡前小朋友,有回家作業的,已經不稀奇了!

我們那個年代,小朋友去幼托園所,就是去吃吃點心、玩遊戲、體驗團體生活的單純想法,已經有些轉變了。

對我來說,小小孩的工作,就是去玩,玩得越盡興越好。這個階段正在打底,要有良好的身心發展空間,去跑跑跳跳,去充分體驗生活,去認識許多朋友…。如此,認知、語言、動作、社會情緒、生活自理…各領域,自然均衡發展。

有穩固的基礎,才能蓋大樓。

然而,現代人實在急,急著要讓孩子高人一等。每天讓孩子學習認知,孩子是會有些進步,但同時犧牲了其它領域的發展,也讓孩子原本該有的、一輩子只有一次的快樂童年,就這樣在超齡的學習中度過了!

我曾經看過不少家長,孩子還只有兩、三歲,剛打開書沒多久,就一直反覆問「這是什麼顏色」、「這是什麼形狀」。明明孩子正在用他的方式探索,明明孩子的注意力正聚焦在內容的其他面向,這些對孩子都很有好處,家長就不斷地要孩子回答他的問題,而打斷了孩子自發性的學習歷程。

我了解社會氣氛讓家長的育兒壓力很大,長輩的期待也不能忽視。但是扼殺了孩子的學習熱情,對孩子的未來實在沒太大幫助。

我也聽過家長跟我分享,在學齡前就教會孩子九九乘法表。但是,等到孩子實際要用到的時候,就又忘光的例子。從生活中學習,能夠運用得出來,學習效果比較好,也會讓孩子更有自信、成就感。

以語文學習來說,不管學校怎麼教,最重要的是,平常生活中要有使用的機會。全美語教學,回到家就是中文環境,頂多就是用英文叫孩子的名字,幾個名詞重複使用,效果怎麼會好?

我只有看過極少數的家長,能夠使用流利的英文跟學前孩子對話。環境對了,落實到生活,孩子的學習就會簡單不費力。

「究竟我們要孩子完成的,是我們自己的夢想,還是孩子的夢想?」

孩子小的時候,常會想要嘗試許多事物,只要給予機會與環境,孩子就會表現出學習本能。只是,我們要孩子學的,是他真的想學的嗎?

我認為,由孩子自己發動的學習,很值得大人重視。這會讓孩子有比較良好的動機與注意力,學習效果好,也讓孩子的情緒比較愉悅穩定。

此外,提醒各位朋友。認知學習常屬於靜態,需要花比較久的時間坐著。常坐著,排擠到運動的時間,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不利。最近也有不少研究,指出久坐對成人的健康也有傷害。

各種認知學習都重要,但是人不健康,根本空虛,路就走不遠。欲速則不達,放在目前學前對孩子的教養,依然是非常貼切的祖宗智慧。

----------------------------------------------------

文/儀子

碩一下學期開學,我開始要幫孩子找適合的幼稚園。有經驗的媽媽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如果經濟許可,一定要讓孩子進全美語幼稚園!

但先生堅持要讓孩子用正常、輕鬆的方式學習。我也認同先生的想法,這樣對孩子長遠來講是比較好的,但我的意志沒有這麼堅強,堅強到自己的意見跟絕大部分的父母、跟這個社會不太一樣時,還堅持自己是對的……

直到在電子行銷的課堂上看到老師播了「教育扼殺創意」以及「Salman Ken如何發展影片教學讓孩子以自己的程度學習」的影片,頓時揮散了腦中充塞的朦朧,所有的事情變得清晰了,這才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年代需要英文,母親的年代需要中文,外公的年代是日文。這是不是也意味著:我們無法預知未來的孩子需要什麼,但如果孩子對學習是充滿熱情的,這樣的能量足以讓他應付這未知的一切。

於是,我不再遲疑了,選了一間有棵大榕樹的學校,大榕樹下是孩子們的遊戲場,遊戲時可以看見藍天白雲,而且還是雙語教學:國語跟台語。

過去,台灣為了經濟成長,那個世代裡的人們,被逼迫得所有的事情都必須以經濟為導向,他們必須要很用力,才能讓這一個世代有這樣美好的生活。而這樣的習慣一直被延續著,讓我們不知不覺在培養下一代時,也習慣要孩子跟我們一樣用力地過生活。「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這句廣告詞深入腦海,催促著我們迫不及待要讓孩子的生活填滿學習:也許是自己受過語言學習的辛苦,在孩子才剛要認識他的身體,要跑要跳之時,我們卻只要他坐著,只動大腦只動眼睛,不斷地塞入語言課程……

也許是自己喜歡藝術,卻無法從小養成,一旦孩子符合學習年紀,我們就送進舞蹈教室、送進音樂教室。

不禁要反問自己:究竟我們要孩子完成的,是我們自己的夢想,還是孩子的夢想?

<努力不來的>別扼殺創意

日間部碩士班的課堂上,有很多來自各國的交換生,東南亞人跟陸生比我們用力好幾倍在學習,我想是因為他們要很用力才能過好的生活。

而台灣學生再怎麼努力都很難跟他們的苦功相較時,必須承認:我們所營造的環境讓孩子的強項已經不是「用力」這件事。很多教授都發現,努力用功這件事,台灣學生相較於東南亞生跟陸生都是落後的,但有一件事卻是台灣學生天然的強項,那就是創意。

偏偏,創意這件事是跟用力成反比,越是用力越容易想法枯竭。這件事在我心中落了根,記著了……

我提醒自己:別再將孩子不夠刻苦耐勞全盤怪在孩子身上,這環境是我們營造的,是我們拿掉他這個看家本領的。環境變好一切都往前走之時,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也不該走回頭路,何不轉個方向去看看孩子的獨特、去支持孩子的創意呢?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oct/29/today-family1.htm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