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被打 長大侵略性強--分享自FB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 Share this:

最近一位家長問到,打了小孩,該怎麼辦。我回答,要道歉。

我們不希望孩子打人,但我們打孩子,讓教養邏輯破功。即使民主式教養落實已久的美國,依然有體罰管教的現象,表示要從口號落實成具體作為,有其難度。

對我來說,如果資本主義社會的競爭本質不變,大人的情緒管理不提升,教養相關知識不普遍,體罰現象難根本杜絕。

有時候,孩子被打,不見得哭哭鬧鬧,而是可能傻住了。傻住了,或不說話,大人就覺得沒事了。事實上,孩子長大,有時會清楚表達出來。當時的傻愣,有可能是嚇傻了,不知該如何回應,但那樣的被傷害的感覺,想來應當持續許久。

如果,真的打了孩子,誠心道歉,這是大人的修為。不少大人,打了孩子,自知理虧,卻把責任都推給孩子,「誰叫你都講不聽?我也不想打你,你為什麼要逼我打你?」

大人連自己都面對不了,怎麼面對孩子?

有部分的教養書,會宣揚打孩子的好處,或者用漂亮的詞句包裝打孩子的事實。研究的數據一直告訴我們,打孩子之所以讓孩子優秀卓越,是因為孩子本身就優秀卓越,而不是打孩子的方式多麼有效。

宣揚打罵教育的書籍,忘了一件事,絕大多數被打罵的孩子,將來的成就就是普普通通而已,就像大多數人一樣。還有被打到親子關係決裂,孩子自尊、自信受損的副作用,都被少數的卓越給掩蓋了!

-----------------------------------------------

小時被打 長大侵略性強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

打小孩雖是部分父母的管教、處罰的方式,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者發現,如果孩童五歲時,母親仍採此管教方式,無論處罰的頻率為何,兒童九歲時較未被打過的同儕好鬥,侵略性較強;父親打小孩,則兒童日後字彙、語文能力較差。

研究團隊成員,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工作學副教授麥肯宜表示,很多人以為打小孩,小孩一下就忘了,這是錯誤觀念。家長打小孩,產生長遠的效應,且影響兒童身心。研究團隊調查在二十座美國中大型成市的一千九百個家庭後,獲得上述結論。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小兒科》醫學期刊。

美國家庭體罰的比例不低,該研究發現,接受調查的家庭中,約五成二的母親在孩子五歲時仍以打為管教方式之一;三成三的父親採取此管教方式。母親打小孩管教的比例比父親還高。 若干研究顯示,幼童時期曾受到嚴重體罰的人,出現焦慮、憂鬱症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反社會行為等更複雜心理問題的風險也相對較高。美國小兒科醫師建議,不要採取體罰的管教方式。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82300#ixzz2ib4K5FjT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