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著不要看、不要聽,的確很困難,但成效卻很可觀!

  • Share this:

感謝作者把忽略法寫得如此清楚,我一直不敢嘗試。因為使用忽略法的時機與持續時間拿捏,需要很高的敏感度,以及情緒控制能力,很多人沒辦法良好使用。使用文字書寫,就容易常有漏洞,因為情況瞬息萬變,常有其他因素會影響。譬如,媽媽正使用忽略,但爸爸忍不住跳出來了!

不過,誠如作者所說,如果抓對該忽略的點,再加上鼓勵,效果確實很大。特別是,有些不良好行為,同時藏著好行為在裡面,使用處罰就萬萬不可,因為連好行為都一起壓制住,這不是我們想要的。對於良好與不良好行為同時出現,宜使用忽略,先搞清楚狀況,再選擇性增強好行為。

寫了這麼多,我回頭看,還是有些模糊,我的文字能力畢竟有限。讓我們多看幾次作者的好文章,有空,要記得多找人討論,才比較能抓住使用的心法。祝福您!

-----------------------------------------------

【中時電子報 安妮芭居絲】

學著不要看、不要聽,的確很困難,但成效卻很可觀!

選擇性的關注

孩子最想要的就是得到「關注」。所有能吸引父母的舉動都會被強化,即便會被修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若想終結某個行為,就必須避免強化它,也就是要忽略它。

怎麼做?

「裝聾裝瞎」,是非常有效的武器,但有不少家長做不到。小孩有一點不好,就急得跳出來制止,這麼高度的關注,幾乎保證這個行為一定會再發生。所謂教育,就是鼓勵所想要的行為,忽略不要的行為。

知易行難

小博三歲半。他想吃第二根棒棒糖,媽媽不肯。小博展開討糖大作戰,上演大哭大叫的戲碼。媽媽不肯讓步,他就整個人蜷縮在地上,一臉氣憤。媽媽一直保持冷靜,不疾不徐地把洗好的碗盤收好。小博終於了解,沒有人會吃他這一招。他決定幫媽媽一起把碗盤放好,這是他平常最喜歡幫忙的家事,萬一為了生氣而沒做到,太吃虧了!

如果小博的媽媽讓步,真的給他第二根棒棒糖。小博贏了!第二天他一定會故技重施。但如果媽媽忍不住發怒,開始教訓兒子:「糖吃太多!對牙齒不好!」結果也會和讓步一樣。對孩子來說,媽媽動怒也是一種行為的獎賞,會刺激該行為再次發生。

用在何種情況?

這個技巧對幼童有效,但對青少年不然,因為青少年根本不想要爸媽的注意。在矯正幼童罵髒話、不聽話、要東要西、用生氣當武器,很有效果。事實上,這個技巧對於終結所有不想要的行為都有效,除非已危及小孩的健康或有危險。譬如,孩子開始動手打人、做危險的事,或開始亂摔碗盤時。

(更多精采內容,請詳見如何出版《法國媽媽的從容教養100招:不動氣、不犧牲、不心軟,教出聰明又自律的孩子》)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10/20130828003738.html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