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宗教信仰者或多或少都有過感應。幾乎所有的宗教也都有其感應事蹟。當感應發生時會讓人生起歡喜心,同時對自己的信仰也起了堅定心且不退轉。自古以來佛教感應事蹟很多自然不在話下,但很多祖師大德同時也提醒我們莫過於求感應,道理在於眾生面對過多的感應時,不了解其感應原理會失去原本學佛的心,這時容易走火入魔。一旦走火入魔所感應到的很可能是其他靈界眾生。所以祖師大德也說不求感應,而感應不求自得。
很多人在初學佛時,不管是唸經 、 持咒、參禪等等,很容易有感應,像是突然間有檀香味或是殊勝的夢境,原則上這些感應都非常真實,其道理在於龍天善神或是菩薩讚嘆你的發心,鼓勵你給你證明佛法是真的,用意在告訴你繼續修行,不要失去信心。等到學佛相當時間後,明顯的感應越來越少,這時是另一個開始。這時你對經典佛法已有深一層認識,已經不需菩薩給你明應,基本上對佛法的信心來自於對經典的了解。或許有不少人在此階段信心動搖了,也有人在此階段惡運連連 、 運氣不佳。這是以前所造惡業果報提早顯現。基本上這也是一種感應,由於之前修行得力所以果報提前成熟。既為人生就有果報,佛法講因果,學佛修行果報提早顯現是好事,因多懺悔修行,方可重業輕受。如果在此時對佛法產生疑慮而退轉是很可惜的一件事。如果勤心不退,會發現處處是感應,這些感應已不在是見象的物理現象,而是對經點理上的感應,如金剛經與心經的 " 空性 " 證悟。這個階段的感應就不是筆者能力所能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