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決定去處

  • Share this:

「你不是經常來這裡聽經?」佛陀問。

「嗯,只要佛陀您講經,我就會來聽。」年輕人回答說。

「既然如此,你應該聽我說過,生老病死、人生無常的道理。因此,人在這世間的

生命,始終是有限的。」

「但是佛陀,我不覺得父親已經年老了。」

「生命的長短,並不是以歲數來衡量,一個人在世間的緣有多少,便決定了他在這

世間的時間。」佛陀慈悲的解釋。

「佛陀!既然這樣,我的父親結束了這輩子在世間的因緣後,是會往生到哪裡去呢?慈悲的佛陀,您一定要為我的父親加持,讓他往生善處,否則身為人子的我會很不安心的。」

佛陀了解此時再多的道理,也沒有辦法讓這位煩惱的年輕人明白,於是佛陀對著年輕人說:「這樣吧!看你一片孝心,我們就一起為你的父親加持,不過你必須照著我說的方法來做。」年輕人聽完佛陀的回答,滿心歡喜的答應了。佛陀請他準備兩個壺,其中一個裝滿油,另一個則放了石頭,然後交代他請親戚朋友一起到河邊去。

年輕人很歡喜的找了親朋好友一起來到河邊,這時佛陀對著眾人說:「我們現在把兩個壺放進河裡,然後將壺打碎。」當大家照著佛陀的話去做後,壺中的石頭頓時下沉到水底,而油則浮在水面上。

這時佛陀請在場的所有人,虔誠的祈禱,讓下沉的石頭浮上來、水面的油沉下去。所有在場的人議論紛紛的說:「這怎麼可能,這不符合常理啊!你再怎麼祈禱,也不可能讓浮在水面的油下沉、石頭上浮呀!」

佛陀微笑的對大家說:「油就如同我們所做的善;石頭則如同我們所做的惡,當我們一期的生命結束了,善業就會上浮、惡業就會下沉,因此我們希望未來往生後投往什麼地方去,就要在這一期的生命裡,好好的決定所做的每一件事。因為他影響著未來的果報。」

《地藏經》裡記載,誦經的功 德, 誦者可得七分,往者得三分 ,因此祝福與加持,固然有所助益於往者,但行為決定未來的主因,還是在我們這一期生命中所做的每一件事。因此,當我們的起心動念生起時,如何能用覺照力觀察,讓我們時時刻刻都存在於善念之中,讓所做行為都處於善事之中,果能如此,未來就不用掛礙何去何從了。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