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想生要趁早! 超過33歲有困難、超過40歲很拚
◎ 行政院衛生署
晚婚、遲育浪潮正衝擊臺灣,國民 健康 局97年「第十次家庭與生育力調查研究」調查設籍台灣地區年滿20歲至49歲女性顯示,未婚婦女有四成四(44.43%)將來願意 結婚 ,但年齡越高,結婚意願越低;女性初婚年齡中位值自民國69年的約23.4歲延後至98年約28.4歲;婦女生育第一胎年齡自69年的約23.5歲,延後至98年近29.3歲。
※98年各生母年齡層之出生數及人工生殖子女佔出生數之比率
依 內政部 出生登記統計資料98年生母年齡結構分析,以30~34歲的產婦比率最高,達37.8%,而35~39歲也佔達12.6%,40歲以上有1.8%。可見晚婚、遲育已成為社會普遍的現象,但亦隨之衍生不孕問題。
由於晚婚與遲育,治療不孕的需求因而增加,十年來,人工生殖出生子女數已由87年的2,317位 嬰兒 增加到98年的3,464位,佔當年度出生數之比例由0.9%(2,317/271,450)提高至約1.8%(3,464/191,310),成長近2倍。若再就98年各生母年齡層之出生數與人工生殖子女佔出生數之比率來看,年齡層越高的母親,以人工生殖出生所佔的比率越高,顯示隨年齡增高,因 不孕症 而需借重人工生殖才能生育的比率也越高。
國民健康局呼籲國人,想生要趁早,以避免超過適合生育年齡以後,不易自然 懷孕 ,需要借重人工技術,非常辛苦。而 已婚夫妻若發現在未避孕情況下,超過一年仍無法自然懷孕,最好及早就醫,瞭解原因,尤其是年過30的已婚夫妻,更是要把握生育時鐘 ,千萬別因忙於事業或心存觀望,磋跎光陰,後悔莫及。
※台灣98年配偶間接受人工生殖者受術女性之年齡與懷孕率及活產率關係圖
衛生署署長邱文達指出,不論是到哪個機構進行人工生殖,「年齡」都是影響人工生殖成功率的重要因素。根據國民健康局98年的全國統計來看,在 33歲以前,人工生殖大致可達三成的活產率(成功懷孕並生下活胎),但33歲以後,懷孕率與活產率就快速下降,到41歲剩下不到一成的成功 生產 機率,到45歲以後幾乎很少人能成功 。由此看來,民眾想生,一定要趁早,33歲起成功率明顯下降,一旦拖到39歲,就只剩年輕時之一半活產率,將會事倍而功不到半,到40歲以上更低,真的是很拚了。
分析我國十年(87至98年)之人工生殖實施結果,可明顯 看出37歲以下人工生殖之活產率已比過去提高約7%,但大於40歲之人工生殖活產率則無明顯變化 。再次顯示,不論科學如何進步,女性生育仍有難以突破的生物時鐘。
生育的 黃金 期,常常也是職涯打拚的黃金期,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提醒有生育意願的民眾,絕對要注意生育時鐘,錯過黃金期,再卓越的技術也難以幫上忙。想生, 最好趕在33歲以前做人成功!超過38歲就會事半功倍,40歲以上很難 !千萬不要因為忙碌而輕忽或鐵齒,否則,將可能留下終身的遺憾。另若需實施人工生殖,請民眾務必尋求合法之人工生殖機構施行,並與醫師溝通較適合的人工生殖方式及胚胎植入數。
※台灣87至98年人工生殖治療週期數、活產週期數、活產嬰兒數、全國出生數與人工生殖子女佔出生數之比例
紫金堂月子膳食資深調養師宜蓁 0932-295-658 孕用自如
月子餐 : 月子餐媽媽教室 、 月子餐外送試吃 、 坐月子 、 產後身體調理諮詢
小產餐 : RU486 、 清宮手術 、 人工負壓吸引術 、 術後身體調理 諮詢
部落格 : http://tw.myblog.yahoo.com/ashley2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