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樂隊&樂器

  • Share this:

歌仔戲樂隊的編制不大,通常大約四、五人左右,傳統的編制分為文場和武場,文場在右,武場在左。其中文場的樂器,用以配合演唱曲調,武場的樂器則只能擊出節奏,用以襯托戲曲情節的節奏或舞臺氣氛。經由文武場樂器的配合,可以加強戲劇的張力。但近年來,歌仔戲的伴奏除傳統樂器之外,也有西洋樂器的爵士鼓、電子琴、電吉他、薩克斯風及大提琴等;只要能夠助長音樂更加悅耳動聽者,都有人使用。

文場樂器

文場的樂器組合以絲竹樂器為主,殼仔弦、 月琴 、 二胡 、 三弦 、 笛子 、 簫 、 嗩吶 、鴨母笛( 管 )、 揚琴 、大廣弦、 六角弦 等,都是常用的文場樂器。

傳統上以 胡琴 類樂器領奏,領奏琴師稱為「主弦」、「頭手弦仔」、「頭手」,傳統上有「4大件」:殼子弦、大廣弦、月琴、台灣品仔(台灣笛)和「3大件」:六角弦、台灣三弦、洞簫的說法。

領奏琴師通常演奏殼子弦、六角弦、喇叭弦,有時還兼大廣弦,如果演唱京劇曲調和部分北管曲調,領奏琴師還要擔任京劇胡琴( 京胡 ),都不一定,常常是生機的搭配,相當自由。

傳統上,領奏琴師通常兼吹嗩吶,但沒有定規,只是一種普遍的情況。

武場樂器

武場的樂器全是敲擊樂器,只能奏出節奏,不能奏出樂音的高低,主宰全劇進行的節奏及氣氛襯托。歌仔戲常用的武場樂器有單皮 鼓 、小鼓、堂鼓、 梆子 、大 鑼 、小鑼、 鐃 、 響盞 、西洋鼓等樂器。

歌仔戲有許多鑼鼓點子源自京劇,只是名稱不同,比如歌仔戲最常用的開唱鑼鼓點子「正介」就是京劇的鑼鼓點子「鳳點頭」;常用鑼鼓點「葫蘆尾」就是京劇的「奪頭」;「雙板介」就是京劇的「長錘」,其他取自京劇的鑼鼓點子還有「回龍介」(「帽子頭」;「冒子頭」)、「加官點」(「抽頭」)、「亂介」(「亂錘」)、「緊急風」(「急急風」)、「散介」(「沖頭」)、「哭宮娥」(「撲燈蛾」)等。

轉載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武場樂器》

文武場樂器在歌仔戲部分佔有極重要的地位。文場的樂器因能演唱曲

調,故專司和唱、間奏、伴奏等職;武場的樂器只能擊出節奏,但武

場的地位極為重要,大至全劇的推展聯貫或氣氛描繪,小至演員的一

舉手、一投足都離不了它。而文武場的密切配合大大地加強了戲劇的

感染力。

在文場常見的樂器:

殼仔弦—歌仔戲最主要的樂器,演奏者是整個文場的首席。演唱七字

調一定要用到這種樂器。

大筒弦—音色低,適合演奏較悲的樂曲,演唱哭調一定要用到這種樂 器。

月琴—在歌仔戲中多用來伴奏哭調,給人一種淒涼味。

三弦—可自由取音。

鼓吹弦—音色宏亮,它用鐵管或鋁管為琴桿,底部彎曲,按上琴弦,

沒有琴筒,而在上端裝上喇叭形的琴管代替,為一種不中不西的樂器,

取下喇叭音色變成柔細帶鼻音。

洞蕭—音色如泣如訴,歌仔戲哭調最悽悽者,往往單用洞蕭伴奏。

鴨母笛—音色近薩克司風,沙啞而荒涼,歌仔戲常用以伴奏哭調。

嗩吶—音質十分響亮,在古代此樂器多用於鼓吹軍樂,在歌仔戲中常用於較莊重的場面。

武場樂器全是敲擊樂器,只能奏出節奏,不能奏出樂音的高低,但卻是全劇進行的主宰。

在武場常見的樂器:

小鼓—歌仔戲武場的靈魂樂器,文武場的總指揮。

堂鼓—在歌仔戲中常用在較莊嚴的場面

鑼—有大鑼和小鑼,其多與小鼓或堂鼓配合使用。丑角上場時,常 以小鑼的敲擊做引導。

榜子—音色特殊有「扣扣」之音,常與鑼鼓等配合運用。使節奏更顯

得靈活而富有變化,一般都在文武場前奏之前出現。

搖板—是配合曲調以控制節奏,速度的進行之樂器。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