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怨氣為願力
只要留心,很容易就會發現周遭轉怨成願的示範。自喻為「風雪中的行腳僧」的聖嚴法師,一生經歷許多大小難關。面對困境,法師非但沒有滿口怨言或怯懦逃避,反而用智慧承擔責任,做當下該做、可以做的事,用八十載的人生示現佛法實踐的歷程,而法師所淬煉提出的「四它」智慧: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更影響了許許多多的社會大眾。
就如同法鼓山2014年年度主題 「和樂無諍」的義涵 :自我縮小了,心量擴大了,與周遭的人便能和諧、互敬、互諒、包容地相處。如此,不但內心平和,與他人及環境的衝突對立也減少了。這樣一來,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放下情緒之後,更能提起利他的心,有效地展開建設性的溝通,找出原因,真正解決問題,讓世界更進步、更美好。
抱 「願」不抱「怨」,您、我都是向上提昇的力量!
和樂無諍真清淨
不抱怨除了可以更積極發揮生命價值,煩惱淡了,心靈也就清淨了。《調伏自心》作者圖丹卻准(Thubten Chodron)建議,想抱怨時,可以練習生起慈悲與體諒,想著:「他們跟我們一樣都是不圓滿、能力有限的眾生。」除此之外,還可以思惟人生無常,該把時間花在為小事情抱怨,還是做真正重要的事?
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也經常鼓勵大眾,把困境當作修福修慧的成長契機,時時練習調心轉念,抱著慚愧心、懺悔心向內觀照,並進一步「以感恩心接受順逆緣,用報恩心奉獻結善緣」,怨氣自然能轉變為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