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關節炎》減重煞不住車 可能傷骨

  • Share this:

減重雖然可以減輕下肢、膝蓋負擔,但如果採取嚴格節食計畫,減重加快,反而對膝蓋、骨頭非常不利。署立雙和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邱彥碩指出,體重下降速度過快、營養不均衡,很容易讓骨質、軟骨大量流失,對膝關節產生不利影響。建議一個月減重幅度最好不要超過兩公斤,每兩、三星期減去半公斤較為理想。

邱彥碩建議,想要減輕膝蓋負擔,平常可以進行抬腿運動,多訓練下肢、大腿股四頭肌肌肉,肌肉力量增強,膝蓋就不用承受那麼大的壓力。像游泳可以幫助提升肌肉力量,又不會增加膝關節負擔,對膝蓋很有好處。運動前要先做熱身運動,不要一下就走很遠、走很快。

久坐不動容易得下背痛,也會影響膝蓋血液循環。馬偕紀念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麗如提醒,每坐四十分鐘,最好起身動一動,平常盡量少做盤腿、跪坐、或蹲馬步等動作,較能保護膝蓋。平常訓練一下大腿股四頭肌,腿部、關節附近的肌肉力量增強,有助穩定關節,減輕膝蓋負擔。另外,民眾去泡SPA、泡溫泉時,千萬不要用水柱沖擊膝蓋,這樣局部壓力太大,可能讓膝蓋受傷。

美國國家關節炎、骨胳肌肉與皮膚疾病研究院(NIAMSD)提醒,運動前做點暖身運動,可幫助保護膝蓋,預防膝蓋受傷。像走路、伸展運動都是很好的暖身運動,伸展大腿前後肌肉,較能讓膝蓋獲得充分暖身。運動時,避免突然改變運動強度,盡量循序漸進,緩慢增加運動強度,膝蓋才不會受傷。上樓梯、騎固定式腳踏車、負重訓練都可讓腿部肌肉更加強壯,有助減輕膝蓋負擔。

關節出問題的人適合進行哪些運動?美國國家關節炎、骨胳肌肉與皮膚疾病研究院表示,關節疾病患者可考慮「全幅度關節運動」,不但可以幫助提升、維持關節靈活度,也能舒緩關節僵硬。伸展運動、有氧運動、耐力運動都對關節炎患者極為有利。伸展運動可以維持、增加肌肉力量,這樣就能保護、支撐膝關節。至於有氧運動、耐力運動則可提升心肺功能,讓血液循環更順暢。這些運動還有助控制體重,研究報告指出,有氧運動可幫助關節炎患者消除關節腫脹,關節就會比較舒服一點。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骨質疏鬆症及相關骨骼疾病資源中心資訊,無論關節炎還是骨質疏鬆症,患者多半可以透過運動、物理治療、復健治療改善症狀、不適。像低衝擊性有氧運動、游泳、打太極拳、低壓力瑜珈等強調伸展、施力、動作姿勢與動作角度的運動都很適合關節炎、骨質疏鬆症患者。不過關節炎患者要避免一些會影響關節的動作,而骨質疏鬆症患者則要小心,盡量別做腰部前彎、旋轉脊椎、提重物等動作,以保護骨頭健康。

另外,在護膝選擇方面,陳麗如醫師建議,有症狀的髕骨軟化症患者可以選擇中間有洞的護膝,可稍微固定髕骨而減少膝蓋軟骨不正常磨損。而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可選擇使用三點施力式膝關節支架,由專業人士為患者配戴,以減少膝關節內側或外側壓力,這是國外常見的退化性膝關節炎保守治療項目之一。

對保守療法六個月以上無效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可以考慮注射玻尿酸(人工關節液),因玻尿酸非消炎止痛藥也不是麻醉劑,所以並非施打後可以立即不痛,約需一週疼痛才會逐漸緩減,目前有分一劑、三劑、或五劑為一療程,每周施打一劑至療程結束為止。

鞋子全部都是氣墊,不見得比較好。想保護膝蓋、踝關節,鞋子選擇是重要關鍵。馬偕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麗如分析,選擇鞋子,盡量選後跟有氣墊、吸震效果較好的鞋子,可幫助減緩衝擊力道。但若鞋底全部都是氣墊的話,如同行走在沙灘上,無法提供有效的地面反作用力以助推進,走路反而比較吃力。

此外,輕度、中度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鞋子後跟可以考慮加「楔型墊」,如內側膝退化較嚴重者需加在鞋跟外側,鞋子也不要隨便加足弓墊,以減少內側膝關節的受力。

至於一般大眾在選購鞋子時,需選擇後跟吸震力好,鞋子後面縫線位在正中垂直地面,包覆後跟的結構要穩固,腳踝才有足夠的保護,不易扭傷。扁平足、走路內八,足踝曾經受過傷的人更要注意鞋子是否適合。

不少愛美女性喜歡穿高跟鞋,不過高跟鞋對關節不太好。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許文彥醫師指出,根據生物力學原理,高跟鞋讓踝關節變得更加不穩定,一旦踝關節扭傷,傷勢很容易變嚴重。建議穿鞋子盡量選擇包覆腳踝鞋款,馬靴等高統鞋子較能保護踝關節。

許文彥醫師提醒,如果鞋子需要綁鞋帶,鞋帶也要綁緊,鞋子要合腳,以免腳在鞋子裡滑動,影響踝關節穩定程度。

跑步雖然對心血管健康很有益處,卻會增加關節壓力。二○○九年一項發表於物理醫學及復健科「外傷、功能與復健期刊」的研究指出,穿跑步鞋跑步不見得對膝蓋較為有利。與赤腳跑步、穿高跟鞋走路相比,穿跑步鞋跑步可能更增加膝蓋、臀部與踝關節壓力,使膝蓋、臀部與踝關節更容易受傷。

老人家常見的退化性膝關節炎,透過針灸能幫忙緩解,只要提早接受治療,配合居家復健運動,就不至於提早走到必需置換人工關節的地步。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郭大維說,一位七旬老翁近一年多來深受雙側膝蓋腫脹疼痛之苦,上下樓梯視為畏途,蹲或站都出現困難。擔心在外使用蹲式馬桶時無法起身,他不敢像以前一樣,跟著老人會出外旅遊,整天窩在家裡,精神越來越差。雖然看遍中西診所,情況都沒有改善。直到輾轉來到中國附醫,郭大維為他進行每週兩次、為期三個月的治療,針灸搭配中藥雙管齊下。漸漸的,老先生主動走出家門,回到老朋友的圈子裡有說有笑,跟隨大家到處去玩,沒再聽到他抱怨膝蓋疼痛了。

事實上,退化性膝關節炎好發於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受影響的六十五歲以上人口,估計超過三分之一,甚至高達六成。六十歲以上的婦女,更是每四人就有一人為其所苦。當關節活動能力受限,自然處處裹足不前,憂鬱傾向也將如影隨至。迎接高齡化社會來臨,膝關節保健成為不可忽視的課題。另一方面,戶外運動風氣日盛,尤其自行車騎士人口攀升,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年齡,已見下修傾向。

郭大維指出,退化性膝關節炎是緩慢漸進的膝關節軟骨缺損,硬骨與關節周圍組織產生病變,引發疼痛、關節僵硬、肌肉無力,終致肢體功能障礙。輕者靠服藥及物理治療,重者往往須要置換人工關節。中醫針灸能減緩疼痛,並增進膝關節的活動力。遵循「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原則,下針處除了膝蓋局部穴位,還依照患者證型不同,增加太衝、合谷兩處活血行氣穴位,或是補益肝腎之太谿、崑崙穴位,利濕之陰陵穴、三陰交穴,補益氣血之足三里穴、合谷穴、三陰交穴等,達到更佳效果。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