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國內每年有上千人因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糖尿病等疾病而不幸截肢;台北榮總與陽明大學研究團隊,最近以低氧氣環境培養出優質量多的「間葉幹細胞」,注射到下肢周邊動脈血流受阻的小鼠體內後,成功使截肢率從九成降為一成,接下來將展開人體試驗。
榮陽團隊昨日召開記者會,發表以低氧培養骨髓間葉幹細胞,用於促進缺血下肢修復、骨折癒合與關節修復的研究成果,並宣布已向衛生署申請人體試驗,將針對瀕臨截肢的下肢周邊動脈阻塞或糖尿病患,開刀並於局部注射間葉幹細胞,以重建其血液循環,使其免於截肢。
榮總教學研究部骨科教授洪士杰表示,不少中老年人因吸菸、三高等因素,導致周邊動脈血管硬化而阻塞,血液循環不良,造成下肢疼痛、跛行,甚至肢體缺血壞死,經外科或藥物治療後,有些患者仍可能一再復發、感染,逐漸走向截肢命運。
該團隊利用低濃度氧氣培養出骨髓間葉幹細胞的技術,能使幹細胞生長更快更好,同時又可促進各種生長因子與激素分泌,有助於促進皮膚傷口癒合,增加血管新生等,經小鼠試驗也證實有療效。
洪士杰舉例,該團隊將小鼠的腿部動脈截斷後,有九成小鼠足部會壞死而截肢,但如果在局部注射間葉幹細胞後,可刺激血管新生,使缺血部位獲得足夠的血液供應,因而足部壞死截肢率只剩一成。
此外,糖尿病患者一旦骨折,並不像一般人以石膏或鋼釘固定即可癒合,有時根本無法癒合,甚至須開刀靠骨移植保命。因此,該團隊也利用腿部骨折的糖尿病小鼠做試驗,發現幹細胞治療亦有助於加速這類骨折的癒合,未來也有希望應用於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