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孝祠門神~加官進祿
解說牌
樑枋彩繪落款
彰化縣定古蹟節孝祠
清同治十二年( 1873 年)彰化白沙書院院長蔡德芳、拔貢生林清源採訪中部節婦名單,共採訪到 120 名節婦事蹟。清光緒十二年( 1886 年)由進士蔡德芳、丁壽泉、貢生吳德功、訓導劉鳳翔等人再採訪 160 名節婦事蹟,經由台灣府知府程起鴞、彰化知縣李嘉棠等奏請禮部,光緒十三年( 1887 年)准予立祠,正式編入官方祀典,經進士蔡德芳,吳德功的倡建,擇址位於城隍廟東側建節孝祠,至光緒十四年( 1888 年)完成。
日治時期因市區改正,節孝祠遭拆除,後經地方士紳吳德功,商紳楊吉臣、吳鸞旂等董事,向總督府申請,以彰化公園一角地做為遷建地址,吳德功之弟吳汝俊、侄吳上花,並邀請鹿港士紳陳懷澄等人參與遷建工程,並募款八千圓資金,將節孝祠遷建於現址。大正十二年( 1923 年)完成節孝祠的遷建,台灣總督田健治郎及台中知事常吉德壽重新表彰自明治二十八年( 1895 年)以來,至大正十二年( 1923 年),已故及現存節孝、貞烈婦女 112 人,合計前朝共 390 餘人,合祀於節孝祠。目前,節孝祠於每年春秋二季皆舉行祭祀。
節孝祠三川殿內兩旁牆面,有大正十三年( 1924 年)由鹿港文人蔡穀仁所撰並書「重建中部節孝祠碑記」及「節孝祠捐題牌記」木碑,為節孝祠的重要文獻資料。三川殿石柱上書有「潛德幽光歷二百年來而畢發,採風問俗聯十三堡半以俱雷」對聯,是清光緒十四年( 1888 年)由進士蔡德芳所敬題的墨跡。
節孝祠為二進二護龍的建築格局,分別為三川殿、正殿,保存大正年間遷建時的格局。正殿前有一座軒亭,其捲棚雙脊上繪有「龍馬負河圖」、「神龜背洛書」,為郭新林的畫作,民國八十三年 (1994 年 ) 節孝祠落架修復,此彩繪已嚴重剝落受損。正門門楣「一節千古」匾,為台中州知事常吉德壽所敬獻。
正殿內的後點金柱採「移柱法」,即將正殿內的大通樑置於神龕上方的橫楣,減去「後點金柱」,使得室內得到最大的空間,此種「移柱法」為台灣傳統建築的特例。
民國八十三 (1994 年 ) 年節孝祠進行修復,保存原有風格。目前三川殿及正殿彩繪為民國八十四年 (1995) 由本公司負責人派司率團隊所繪製,三川殿門神彩繪則為民國九十二年 (2003 年 ) 的作品。
參考資料:彰化縣古蹟與歷史建築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