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城隍廟

  • Share this:

棟架彩繪

鹿港城隍廟匾額

鹿港城隍廟正面

三級古蹟鹿港城隍廟

鹿港城隍廟 位於彰化縣鹿港鎮,是一間民祀城隍廟,舊稱鰲亭宮,是「不見天街」上唯一的閤港大廟,於民國七十四年〈 1985 年〉 11 月 25 日 公告為縣定古蹟。該廟所供奉的城隍是從福建石獅城隍廟〈全州府晉江縣石獅鄉〉分靈而來,而石獅城隍廟又是自永寧城隍廟分靈而來。而由於永寧城隍在明初時受封為「忠祐侯」,鹿港城隍廟便沿用此稱號,而與一般常見的城隍稱號有別。

鹿港城隍廟所供奉的神像由來據說是康熙初年一位在鹿港開設「日興行」的永寧高姓商人因貨物失竊,而自故鄉請城隍來捉拿竊賊。後來竊賊不久後便人贓俱獲,而城隍也自此留在鹿港。不過該廟興建於何時,則有不同說法,依照《寺廟臺帳》的說法,該廟興建於乾隆十九年〈 1754 年〉,再加上該廟為熱鬧的「不見天街」上卻能在密集的街屋間建有俗稱「飫鬼埕」的廣大廟埕及廟側隘門,而使這一說法得到支持。另一說則為道光十九年〈 1839 年〉,可能是基於該廟現存最早的文物為道光十九年立的一對石柱而推定。目前廟方與文化局等單位採用的說法是前者。

該廟在道光二十八年〈 1848 年〉時受到大地震波及而嚴重受損,由於當時仍為鹿港的全盛時期,故得到地方的大力支援而迅速重建完成。而在此之後,城隍廟約每三、四十年重修一次。然而在進入日治時期後,城隍廟在昭和九年〈 1934 年〉因市街改正而拆除了前面部分,並改建成石棉屋頂的圓山牆街屋立面。直到民國八十二年到八十六年間〈 1993 年- 1997 年〉的整建工程完成後,才將廟門部分改回傳統型式。 。

過去的城隍廟廟前有俗稱「飫鬼埕」的廟埕,而後是三川殿、前拜殿、正殿、後拜殿與後殿,而在市街改正時,前拜殿起的部分全被拆除,並在正殿前蓋起圓山牆立面。至於目前已將山牆拆除,改回三川殿《約在原本前拜殿的位置上》該廟屋頂同時採用筒瓦與板瓦,而在三川殿屋頂上的垂脊「下馬路」內外兩側設置一排瓦當與鋪水的作法,亦為該廟一大特色。此一作法除了此廟外,在臺灣僅有彰化孔廟大成殿用過。

民國八十五年〈 1992 年〉本公司創辦人﹝派司﹞率團隊參與此次修復彩繪,堅持遵照傳統工法,從地杖施作披麻、豬血土的披覆、礦物質色粉加桐油的桐油漆上彩、木雕安金、棟架上樑枋彩繪及門神彩繪,皆都秉持著嚴謹傳統工法施作。並得到當時鹿港城隍廟﹝蔡董事長金星﹞先生頒發獎狀表揚。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