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磺溪書院

  • Share this:

門楣樑枋彩繪

棟架彩繪

磺溪書院

大肚三級古蹟磺溪書院

磺溪書院前身為清嘉慶年間士紳﹝趙順芳﹞、﹝楊占鱉﹞所創立之西雝社,又稱文

昌會、文昌祠。清光緒十三年〈 1887 年〉大肚鄉紳﹝趙順芳﹞之子﹝趙璧﹞捐資興學集合龍井、烏日、沙鹿等地有志鄉民捐輸集資,倡議就文昌祠改建為磺溪書院。

民國七十三年〈 1984 年〉大肚鄉公所聘請著名建築學者研究調查,民國七十四年〈 1985 〉年經由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出資進行修復工程,並且在民國七十五年公告為第三級古蹟。民國八十八年〈 1999 年〉的集集大地震之後,原台中縣(今臺中市)共有 14 古蹟遭到損壞,磺溪書院也曾經被外觀判定為「有立即性危險」的建物,不過所幸受損情況並不嚴重,並在民國九十一年〈 2002 年〉底修復完成。

磺溪書院內祭祀有五尊神明文昌帝君、孚佑帝君、文衡帝君、朱衣星君與魁斗星君,合稱為「五文昌」,是古時科舉時代掌管所有考試的神明。內設有大殿與拜殿,所以俗稱文昌祠或文昌廟,建築的樣式屬於傳統的閩南式合院型態,平面格局為二進雙護龍、七開間、帶四垂拜亭,平面的設計則呈現出一般民宅與孔廟互相結合之學堂與廟宇的四合院,立面構造也是在閩南式建築之中相當罕見。

建築材料的使用除了紅磚瓦片之外,還有泉州白(花崗岩)、青石等石材搭配福杉等建造而成。門廳比地面高出三階,講堂則高出五階。在講堂之前有個高約 60 公分 的小「月臺」,月臺之上築有四垂拜亭,這是磺溪書院的特色造型。磺溪書院整個建築相當考究,細部裝飾到特殊的屋頂型態都是很華麗的結構,裡頭的磚雕及花瓶造型的磚門都能看出匠司的巧思。

民國七十四年〈 1985 年〉及民國九十一年〈 2002 年〉整修時,其中彩繪修復都是本公司承攬,本公司遵照傳統工法、傳統材料施作,尤其是在地杖處理時,更是以傳統的豬血灰作披麻捉灰的程序,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的研究生在施工現場,用儀器成功的檢測出豬血灰比一般市售補土更適合木構件的施作,在本公司的堅持傳統工法之下,不論是木雕安金彩繪、棟架上樑枋彩繪都秉持嚴謹的態度施作,讓磺溪書院恢復了昔日古蹟原貌。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自由百科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