跤趾陶塑形之美

  • Share this:

交趾陶塑形之美 建築裝飾用途的交趾陶,靠匠師的巧手捏塑,樹立獨特的風格,其塑形範圍係以中 國傳統的紋樣為主軸,常見釋、道、儒三家文化的融合,唯受西風東進,以及台灣被日 本統治的影響,部份西洋與日本傳統紋飾融入,使交趾陶的塑形呈現多樣化面貌。 交趾陶的造型紋符種類繁多,約可區分為人物、動物、植物、器物、自然天象等類 ;一般的人物類有帝王、將相、神佛、戲曲或神話人物;在南部的寺廟,許多戇番造形 饒富趣味,不論是濃眉大眼、絡腮鬍模樣的胡貌梵相、黑人苦力、紅蕃甚至戴禮帽、穿 西裝,或肩負重物、扛舉騎樑,俗稱「戇番扛廟角」,其象徵意義各人解說不同,視之 令人莞爾。 交趾陶又稱交趾尪仔,其構成大都以人物為中心,再安排動、植、器物加以搭配動 物以龍、獅、麒麟最為常見。飛禽、水族、昆蟲、雞、鶴各依題材配合燒製;植物則以 松、竹、梅為普遍,各種瓜果、花、草分別有不同的組合;為凸顯文人氣息,器物類常 出現文房四寶、琴棋書畫、燭台、香爐、花持瓶、花籃;至於自然天象的日、月、星、 雲、水、石等,則有神佛出現的象徵。 寺廟裝飾旨在讓觀賞者滋潤精神與追求福祉,交趾陶的塑形設計,常以隱喻或借音 的方式,表現祈福趨吉的意涵。例如「魚」與「餘」同音,「魚」表現富裕有餘,並有 「魚躍龍門」之意;蚌屬甲殼類,「蚌」表示高中科「甲」;「筍」音同「孫」,象徵 多子多孫。「佛手」瓜與「福壽」同音;旗、球、戟、磬組合為同音的「祈求吉慶」; 「猴」子持蜜「蜂」立於「馬背上」的作品,寓意「馬上封侯」;其他諸如以象為主軸 的「太平有象」,冠與鹿表示「加冠進祿」等。交趾陶裝飾大都安裝在頂堵、墀 頭、 水車堵、鳥踏等較高的位置,觀賞交趾陶裝飾時,抱持知性感性與豐富的想像,能享受 更多交趾的「塑形之美」。 仔細填釉 迎福/林添木 作 (二)交趾陶釉彩之美 交趾陶最主要的特色之一是在釉法,釉彩呈現「絢麗燦爛」、「色彩溫潤」、「如 琥珀翡翠的鮮艷」,散發寶石般的光澤,而有「寶石釉」的美譽。 釉藥的調劑,大多沿襲自前人,師徒相傳,既神秘又富價值,匠師視釉法為門派的 秘笈,要有機緣或付出相當代價,才能獲得傳承。早期閩系交趾陶使用紅丹生釉,但生 料不易直接觀察色彩,掌控費心。而粵系交趾陶則使用熟料,先將釉料調配後,燒煮至 完全融熔,待冷卻後搗碎,再磨成細粉備用,釉料研究與試片檢色雖然辛苦,但具有穩 定安全的優點。 第一屆國家級民族藝師林添木對台灣交趾陶的貢獻之一為「累積釉法研究的成果」 ,他承襲粵系傳統釉法,配合台灣當地可用之材料,逐一釉彩試驗研究,建立全套的釉 色試片紀錄,深具時代意義。林添木將交趾陶的 8 個基本母色,研發展出 32 色,甚至 100 餘色;在釉色質感上希望與寶石色澤相近,追求「黃如琥珀,綠似碧玉,藍仿寶石 ,紫賽水晶」,使得交趾陶在艷麗中更顯出高貴而獨特的色彩之美。 八仙過海/林洸沂仿佳里震興宮葉王作品 (三)交趾陶題材之美 交趾陶的製作係集捏塑、釉彩、燒陶於一身,融戲曲文學、歷史故事或神話傳說於 一體,從交趾陶作品的題材,能體會祈願與寓意,正是交趾陶最為獨特迷人之處。 交趾陶來自廟宇,早期台灣的廟宇蘊涵宗教、社教、娛樂等功能,寺廟建築中的木 、石、交趾、彩繪,大多表達忠孝節義的情節,民眾在寺廟空間細細觀賞,直接受到薰 陶,其中尤以大型的交趾陶作品,畫面呈現一齣戲的章節,訴說一般故事的場景,最能 凸顯社會教育的功效。 舉凡著名的歷史逸事,如楚霸王於烏江自刎前與寵妾虞姬告別的「霸王別姬」、詩 人李白捉弄權貴的「李白醉酒」、三國時代的「甘露寺招親」、「孔明借東風」、「三 顧茅廬」,都是交趾陶喜愛的題材;而膾炙人口的戲曲小說,也常見於交趾陶的舞台,如 周文王拜訪姜子牙的「渭水聘賢」、楊家將的「四郎探母」、隋唐演義的「薛仁貴征 東」、「薛丁山征西」、七俠五義的「展昭與白玉堂」,以及家喻戶曉的「八仙過海」 、「二十四孝」等。一個出色的交趾陶藝師,在捏塑燒製作品的背後,還要具備臨摹畫 稿、精通歷史典故與民間傳說的能力,如此的創作方能散發題材動人的美感。

漢唐跤趾   劉佳玲   整理提供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