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交趾陶工藝 --- 截自網路... 劉佳玲提供整理 在台灣諸多的傳統民間藝術裡,交趾陶以豐富的造型、塊麗的色彩,並洋溢著吉祥歡樂的氣息,而廣為一般建築物及寺廟裝飾所樂於運用,同時也是安宅納福的具象飾物。此一民俗工藝色彩濃厚的陶藝,在二百多年前隨先民渡台,從此在台發展。日據時期,交趾陶曾在法國世界博覽會中,被外國人譽為“台灣絕技”,而嘉義地區正是台灣交趾陶的發源地,當時日人甚至稱為“嘉義燒”。 五、素燒時,除了必需注意排窯方法外,控制溫度緩慢上升是最重要的,尤其是燒窯前的預熱烘烤,往往花費了二十小時以上,攝氏四百度時關閉窯門,攝氏六百度前每小時升溫約在 50 至 100 度左右, 為求胚体硬度佳, 通常須燒至 1100°左右 ( 視胚土燒結溫度,各有不同 ),素燒胚溫度不能過高,燒結過度,胚体無法吸水,不容易上釉。當素燒溫度達到攝氏 1100 ° 時,必須讓窯爐緩慢降溫,當溫度降至 150 °左右才可微開窯門散熱。 六、素燒之後為上釉,通常使用毛筆為上釉工具,細細填釉,釉料必須事先製備,傳統釉彩大致可分為水彩釉「洪坤福系」與寶石釉「葉王系」。水彩釉為生釉,主要原料為紅丹、硼砂與硅石,其中硼砂為水溶性,必需先燒結後使用。寶石釉為熔塊釉,熔塊釉製備較麻煩,但其優點為穩定與安全,其基礎釉配方大致為鉛白 35、脫水硼砂 22、硅石 20、Frit13、高嶺土 5、碳酸鈣 5。主要發色劑為鉻酸鉛、三氧化二鐵、氯化金、錳、氧化銅、碳酸銅、氧化鈷等,釉色大致可為透明、古黃、澄黃、姻脂紅、紅豆紫、青綠美、海碧青、寶藍、古藍與黑色等。燒熔塊如果少量,在鉗鍋即可,較大量時可在迴轉熔塊爐或小型玻璃糟式窯中進行熔製,熔塊熔至液狀時,急速倒入冷水中,使之脆碎,然後在球磨機內研磨,研磨時間大約 36 小時,可採乾磨與濕磨,磨後以通過 200 目篩為基準,由於熔塊釉在上釉時,釉漿易沈澱, 可於釉漿內添加 CMC 或適量的阿拉伯膠做為懸浮劑。又製作姻脂紅時,發色範圍狹窄,故製作熔塊時,火候拿捏必須恰當,同時各項安全措施是不可忽視的。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
「交趾」地名的由來,據唐代嶺南節度使“杜佑”,在其著作「通典」乙書中,認為「南方夷人,其足大趾開廣,並足而立,其趾則交故名」,而交趾這一名稱最早出現於漢代,根據史書記載,大約在西元前一一○年西漢滅南越國,把南越分為九郡來分治。這九郡的範圍大約在今廣東、廣西、海南島,以及越南中北部一帶,交趾郡則是今日之河內地區。雖然交趾一詞有各種不同的解釋及看法,但今人大致上都把今天兩廣和雲南一帶,視為五嶺以南的交趾地區,較無太多的爭議。
交趾陶融合捏塑、繪畫、燒陶等技藝於一体,是台灣傳統藝術中,最受重視的民俗工藝之一。清初,台灣地區受到大量移民的遷入開墾,刺激了建築的發展,也帶來家鄉祖籍地的宗教信仰。在精神生活與裝飾美學的需求下,引進了廣東一帶的交趾陶飾,當時,台灣各地寺廟與宅第之修築,主要建材與匠師,大都來自閩粵一帶,早期寺廟為聚落的社會教育與社區文化中心,所以祈祥納福與忠孝節義的歷史故事,自成為裝飾的主要題材,同時裝飾人物的造型亦深受地方戲曲南、北管,及本土歌仔戲甚至京劇的影響。
根據一九五三年張李德和女士所撰寫的「嘉義交趾陶」所敘述,認為嘉義的交趾陶源自於廣東佛山石灣交趾燒,是相當可信度的。又據文獻記載「台灣陶瓷業始於嘉慶元年 ( 一七九六 ) 之交趾窯」, 距今已有兩百年歷史。 台灣早期之交趾陶 ( 約道光、同治年間 ) 以葉王一系為,晚期 ( 光緒年間至民國初年 ) 則以洪坤福一系為主流。葉王善用寶石釉為釉彩,洪坤福則以水彩釉 ( 紅丹生釉 ) 燒製。 葉王字麟趾,約嘉慶至道光之間生於嘉義打貓,即今民雄鄉,少年時隨來台修建台南兩廣會館之陶師習藝,技藝精湛,作品分佈於南部各大著名寺廟;如學甲慈濟宮、佳里震興宮、嘉義城隍廟上柳林苦竹寺…等。洪坤福生於福建廈門,是廣東省石灣陶師柯奮的人室弟子,清末來台製作交趾陶及剪粘,十餘年期間,作品遍及南北各大寺廟,如台北大龍峒保安宮、艋舺龍山寺、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以及南鯤鯓代天府…等。目前北港、新港兩座媽祖廟牆壁的水車堵,仍保存有大量作品。同時洪坤福也是目前台灣寺廟剪粘的祖師爺,其徒子徒孫枝葉茂盛,散佈北中南各地,為寺廟剪粘匠師之主流。
四○年代傳統大木結構建築被鋼筋水泥所取代,建築風格的改變,使原本裝飾性強的水車堵消失了,間接影響了交趾陶的生存空間,而原先廟頂陶瓷剪粘也改以彩色玻璃剪粘取代,使交趾陶幾乎從傳統建築中消失,因而淪為剪粘部門中的配角,但也因為成為剪粘工藝的一部份,才得以沿續保存此項傳統技藝。六○年代本土文化意識抬頭,人們開始尋根,交趾陶藝這項代表本土民俗藝術的傳統工藝,再度受到青睞、蔚為風潮。從近幾年來媒体的大幅報導,以及官員出訪所攜帶代表台灣民俗的工藝品,交趾陶已在民俗工藝中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同時,對於一項幾乎失落的陶藝,得以再延續生命,不但是從業創作者所欣見,更是值得國人慶幸的。
儘管文獻記載 ( 台灣陶瓷業始於嘉慶元年之交趾窯 ),距今有兩百年歷史。但據筆者以早期造廟的交趾陶師之習性與製作方式,以及早期台灣寺廟的沿革與建築形式來推斷,交趾陶與台灣寺廟的結緣,應可往上推至乾隆年間,甚至更早。因為天災、颱風、地震頻繁,寺廟必需不斷地翻修,以及早期作品火度過低不易保存,尤其是裝置於廟頂露天的作品更易受風化。故目前留下來的作品大多在道光、同治以後,早期來台的廣東陶師之作品已不復尋。
台灣自明鄭時期,開始有漢人有看規模地移入開墾,因為地緣關係,台灣的開拓必須由閩粵渡海而來,不但要克服黑水溝的風浪,還要面對台灣的瘟疫與自然災變,人口增多後五方雜處,民性難馴,匪亂事件層出,使初期的移民必須借助宗教信仰的力量,來安定心靈與團結民心。在開拓進入飽和階段時,神廟的建造修葺,自然的講究精神層次之民族工藝裝飾美學。
當時商人把台灣所產的物資,樟腦、蔗糖、米、鹽等運回內地,回程時為了使舟船能順利橫渡台灣海峽的風良,便選擇木、石、磚瓦、泥土等笨重的建築材料來壓艙底。所以早期應聘來台的廣東陶師,使用廣東東莞白土、石灣紅土為胎料。後來改用廈門土,金門白土以及本地的苗栗紅土為胎料。由於一座寺廟所需作品相當多,往往需要花費一、兩年時間,又作品火度低,搬運不易,故陶師都在現場捏塑成形後,直接在寺廟廟埕造簡易土窯,用匣缽裝置,以樹枝、粗糠覆蓋,採露天燒法燒製作品,作品大部份以一次燒完成,燒製時間約需三天三夜。溫度則在 850 度左右,屬於軟陶。作品尺寸通常在七吋以下,大件作品必須先切割,待燒成後再以糯米石灰泥組合。
近期,由於燒窯設備精進,且拜交通便利之賜,寺廟之交趾陶製作,已有固定的窯址。而且燒製溫度已由過去一次燒八百多度,提升到目前二次燒方式,素燒一千一百多度,釉燒八百五十度。釉料方面,在以傳統配方為基礎下,更發展出一套融合先人智慧結晶與現代科技處理的原料,使釉彩更穩定,深厚與亮麗的質感。作品除了仍舊運用於建築裝飾外,也發展出擺飾與外銷民俗工藝品,多樣化的行銷路線。
今日交趾陶製作,約略可分為選土配土、練土養土、成形、挖空、陰乾、素燒、上釉與釉燒等,其過程簡單敘述如下:
一、在選配土方面,常用的陶土大約 有半瓷土、日本眭目土、白雲土、 大陸黑土、金門白土以及調配頭手皮膚色的苗栗紅土等,依比例選配,求其塑性佳,收縮比例在 10 %上下, 素燒胚呈白色為最佳 ( 寶石釉為透光釉、胚底白色更能呈現亮麗釉彩 )。配土後續為練土,以 真空練土機製成土條後必需要養土,所謂養土就是把練好後的土條以塑膠袋密封堆置,讓泥土裡有機質發酵,產生膠質,增加陶土塑性,以及使土條水份分佈更平均,收縮時會更均勻。
二、交趾陶之成型,較常使用手捏成型與壓胚成型法。手捏成型為原作品,以泥塑的捏、塑、堆、貼、刻、劃六技法交互運,常見於寺廟裝飾用的半雕作品。壓胚成型常用於限量生產的立体工藝品,壓胚成型時。於胚体內部以針戳洞,使空氣與水份於加熱時更易散逸,由於成型胚体厚薄均勻,故燒製成功率亦較高。
三、成型後約需過兩三天、視胚体大小判定,等胚体達到皮革硬度時,必需要挖空(壓胚成型不需挖空)。使胚体呈空心狀態,厚薄均勻,厚度約在二~三公分上下,在陰乾或燒窯時,才能平均收縮,胚体內空氣或水份迅速逸出,不致龜裂或爆碎。
四、挖空之後,把胚体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處,視天氣溫溼度狀況,必需作各項調整,使整体環境保持乾燥通風,約需一個月時間方可排窯素燒。
七、上釉後續步驟為釉燒,通常釉燒溫度約在攝氏 850 ° ~900 °之間,由於各色熔融溫度不一致,必須取其平衡點,候火時間必須適當。釉燒時間大約 10 小時,為求穩定,通常釉燒是在電窯內進行,燒製完成後待溫度降至 150 °時,方可緩慢依續打開窯門降溫。在作品出窯後,有時為了增加作品開片之質感,有些作者會將作品浸在稀釋的墨汁中再取出,此步驟稱之為 " 仿古 "。總之,要燒製一件好的作品,每個環節都不能疏忽,更不能操之過急,一件作品從配土,成型至窯燒完成,經過一道道繁複的過程,在在都需要更多的耐心與愛心,作品才能讓人感動心靈與心情。而其困難度高,成功率低,致使交趾陶作品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