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女性跤趾陶創作姊妹花
劉佳玲&劉佳琪
劉佳玲 民國六十一年(西元 1972 )生於台中,在跤趾陶發源地「嘉義」長大,踏入跤趾陶界係受其投身寺廟泥塑數十寒暑的父親劉金榮先生的影響。劉父不僅從事寺廟佛像雕塑,也幫全省許多知名飯店創作浮雕;技藝超群;例如『新竹古奇峰』一百廿四台尺關公塑像及高雄『佛光山』 -- 極樂世界等;皆出自其手藝。而爺爺王天財先生的技巧更是非凡;如『大甲鎮澖宮』及日月潭『文武廟』;亦為其作品。劉佳玲自幼耳濡目染,對陶藝蒙生一股難以割捨的情愫。加上對藝術熱愛的父親薰陶之下,豎立泥塑根基;並拜各家大師互研技藝、 1986 年師事蘇衛吉先生鑽研釉色調配,並於 1990 年與父親共創成立【漢唐跤趾藝術社】,翌年於空中大學進修 , 冀盼藉以父親親授之泥塑基礎融合其跤趾陶之專業技術,共同研創,為跤趾陶注入一股新生命。
於劉佳玲的鑽研過程中,常常靈感來臨時,獨自一人研究到深夜或至夜以繼日,期間並拜會先進吸收經驗;遇新構思產生時,更達廢寢忘食之境界。
於 1992 年起;劉佳玲便以突破傳統的半浮雕方式;搭襯以西洋化鑲枉詮釋,使之增加特有的質感,且便於居家擺飾欣賞、真正落實「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境界。於無心插柳下,竟打開歐、美、日市場。更首創結合石灣陶的作法, 強調 { 力與美 } 詮釋,襯以人物表情筋脈細膩刻劃,創作「降龍羅漢、伏虎羅漢」可謂又一大突破。富濃厚民俗風的作品「舞龍舞獅」系列、於初試啼聲下勇奪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工藝設計 — 優選獎』期間十二年來;已奪下文建會及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與國內外三十個大小獎項、更以創作堪稱業界最大規格之「飛天九龍盤」榮獲亞洲國家舉辦之『亞太金質獎』,於同時獲教育廳聘為民俗藝術 ---- 跤趾陶研習班講師,令業界及收藏家刮目相看。而後陸續獲聘台中縣市、嘉義縣市、台南縣市之種子教師研習營之講師。特殊的是教導殘障協會擔任專任導師;不但風雨無阻親赴現場教授;其熱忱使殘障人士均習得一技之長。
劉佳玲表示所創作之作品、不但以傳統故事典範亦賦予現代藝術風格;嚴格而言;作品本身價值除氣勢考究外、創作時其心境亦為關鍵、而內耀琉璃般釉藥配方更具畫龍點睛之效。釉藥鑽研與調配正是劉佳玲跤趾陶作品於古意中更帶絢麗的重要關鍵。
選擇嘉義縣中埔鄉成立【漢唐窯】致力落實『一鄉鎮一特色』,賦與成為(跤趾陶鑑賞中心),融入 DIY 現場製作; 將此一民間傳統技藝全數完整地呈現于民眾。紮根這默漸被遺忘之傳統獨特工藝文化、烙印民心;祈望劉佳玲這份無私的耕耘與付出、深植跤趾陶能薪火相傳。正如劉父所言:「台灣能讓國際社會肯定的;除了棒球外,就只有跤趾陶了。」在劉佳玲有幸能為此項傳統藝術躍登國際舞台而努力下,只有冀盼喚起更多同業工作者,付諸推廣,深耕教育,才能使之再掀『台灣絕技 — 跤趾陶』魅力,揚威國際,一路走來本著無比決心和毅力,致力登上另一巔峰。
劉佳琪 民國六十三年(西元 1974 )生於台中,在跤趾陶發源地「嘉義」長大,踏入跤趾陶界係受其投身寺廟泥塑數十寒暑的父親劉金榮先生及胞姊劉佳玲小姐刻意栽培及悉心指導。劉父不僅從事寺廟佛像雕塑,也幫全省許多知名飯店創作浮雕;技藝超群;例如『新竹古奇峰』一百廿四台尺關公塑像及高雄『佛光山』 -- 極樂世界等;皆出自其手藝。而爺爺王天財先生的技巧更是非凡;如『大甲鎮澖宮』及日月潭『文武廟』;亦為其作品。劉佳琪自幼耳濡目染,加上對藝術熱愛的父親薰陶之下,豎立色彩及立體敏銳度根基;於 1986 年師事蘇衛吉先生鑽研釉色調配,並於 1990 年投入【漢唐跤趾藝術社】,擔任釉藥調配及釉色配搭 , 當時由於用色鮮艷大膽 , 明暗鮮明 , 顛覆傳統跤趾陶配色 , 自行研發塋光黃、柑橘黃、海碧藍等色系 , 而受業界注目 , 為跤趾陶注入一股新生命 , 不但能自創出有別傳統 , 融作新技的實用性創作 , 更躍為業界最年輕的跤趾陶創作藝師。
其作品多羅廣泛 , 不論傳統寺廟上之壁堵 , 忠孝節義典範等早期跤趾陶手法 , 抑或現今融入生活禪理的淨香爐與實用薰香爐等 , 都是其拿手絕活。創作初衷以重現漸被遺忘之傳統風格與融入現今生活為出發 , 落實(生活藝術化 , 藝術生活化)。面對跤趾陶創作 , 劉佳琪認為 , 不應一昧承襲傳統 , 而是如何提昇原創 , 致力自我風格 , 落實推廣 , 往教育紮根 , 將傳統本土文化技藝推至國際舞台 , 始為當務之急。
於佳琪的鑽研過程中,每每測試靈感來臨時,與胞姊研究到深夜或夜以繼日,一邊忙燒窯 , 一邊忙測試配方土及釉藥試燒 , 期間兩姊妹並常拜會先進 , 吸收經驗;回家後即作筆記 , 將測試結果作統計 , 以利研發 , 遇新構思產生時,更達廢寢忘食之境界。若當新靈感來臨時 , 亦會將此一功課帶入校門 , 將所思考配方完整記錄 , 以便回家立刻調配試燒 , 可見其野心。
1995 年陸續獲聘台中縣市、嘉義縣市、台南縣市之種子教師研習營之助教。特殊的是教導殘障協會擔任助教;不但風雨無阻親赴現場教授;其熱忱使殘障人士均習得一技之長。並與學員打成一片 , 以師兄妹、師姊妹相稱 , 不僅上課時間大家都排除萬難 , 坐無虛席 , 連平時非上課日 , 亦會帶著作品前往工作請教 , 無形中更使參與學員進步神速 , 真正落實「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
選擇加入胞姊成立之嘉義縣中埔鄉【漢唐窯】致力落實『一鄉鎮一特色』,賦與成為(跤趾陶鑑賞中心),融入 DIY 現場製作; 將此一民間傳統技藝全數完整地呈現于民眾。紮根這默漸被遺忘之傳統獨特工藝文化、烙印民心;祈望這對姊妹這份無私的耕耘與付出、深植跤趾陶能薪火相傳。正如劉父所言:「台灣能讓國際社會肯定的;除了棒球外,就只有跤趾陶了。」付諸推廣,深耕教育,再掀『台灣絕技 — 跤趾陶』魅力,揚威國際。
漢唐跤趾藝術 ~~~ 劉佳玲工作坊
賜教專線 ~~~ 0937- 799 - 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