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觀察智

  • Share this:

妙觀察智

云何『妙觀』呢?『妙』者是因緣關係微妙微俏;『觀』者站在『念頭』之上的至高點去細心的思維。如此之妙觀察覺,將『苦樂』之根本源頭降伏而清淨,進而『轉識成智』,此乃『妙觀察智』。

人因為有色身〈臭皮囊〉存在,才有六根六識在、才有一切的起心動念在,因緣如此!舉一反三而往前推論,一切的起心動念,不管『苦念』或『樂念』、不管『幸福』或『煩惱』,都因為有色身存在才有這一切的念頭出現,重點在於有這一切的『苦樂』念念相續,如何而自我『借境取修、返觀內覺』呢?如何而自我掙困解脫之道呢?在此這娑婆世界裡之芸芸眾生,各各根器不同、業力不同、執著煩惱點的不同,才有一切萬法而生,萬法是因各種眾生而生,舉一反三!萬法也就是因一個東西而生,這東西就是『色身』臭皮囊,有了色身的執著性才有萬法而來對治。

在修萬法之中,依原光所得經驗而歸納二大觀念,一是修『假觀』,二是修『空觀』;修『假觀』者是借著『有為法』外在的一佛像或一佛號或拜佛或頌經…等等有為法,也就是一心借著一念〈或一法〉來專注,來轉移痛苦煩惱之念頭的煩惱念;修『空觀』者是借境取修返觀內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就是苦與樂〉,有苦與有樂的相反詞就是不思苦不思樂〈禪宗的不思善不思惡,意在此〉,也就是當機立斷站在『苦樂』念頭之上而斬斷苦樂念,不被苦樂念黏住而甩不開,能夠修『空性觀空』者其心是絕對不被『外在環境』而來的一切苦樂之念所牽絆住,說明話一點!一切的起心動念影響不到此『空觀覺者』之心,『色身』就是三昧身口意,修『空觀』者是將色身三昧的一切習性業力而運用自己色身三昧將習性業力降伏而達三昧清淨禪定中,如如不被外在環境影響而不動,這就是三昧禪定〈三摩地〉也就是『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

修『空觀』覺者剛開始絕對修過『假觀』,借著『有為法』來讓心專於一,等到一心專於一而不亂時,即會明白何是『假』?何是『空』?此時此刻即進入『空觀』,一個能夠掌控其心者、能夠降伏其心者!還需要『有為法』來唸佛嗎?還需頌經嗎?唸佛與頌經是借著唸佛與頌經這一法門來治心達專一而讓心不亂,能夠時時刻刻一心不亂者!還需如此唸佛頌經嗎?若能夠掌控其心而一心不亂者還在唸佛頌經是修『假觀』非修『空觀』,因為還有『我相』而有『法執』不自知!當然啦!一心還不能夠專一者,還會被『苦與樂』、還會被『幸福與煩惱』左右其心者,就必須先從修『假觀』的『有為法』之唸佛或頌經或拜佛來起修,來治心而專一,若用心努力總有一天會進入『空觀』而時時刻刻不被外在環境的『順逆之境』來左右其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什麼東東呢?就是放下色身習性的一切執著性進而逆來順受,不執著好壞、不執著苦樂、不執著幸福煩惱,隨遇而安進而『離心離念』,有也好沒有也好,苦也好樂也好進而達『禪宗』最高境界『不思善不思惡』。

運用『妙觀』來觀察!唸佛者誰?唸佛的我是習性的『我』在唸佛,佛性的『我』是不會唸佛的,佛還唸佛嗎?只有習性之『我』才借一佛號來專一而入定入靜;能夠一心不亂不起心動念如如不動者是誰呢?當然是習性之我的『相對另一邊』之『佛性的我』,『佛性』!不可取不可得不立文字不可說,但是!建立在降伏色身習性的『相對另一邊』,能如此『妙觀』者!絕對是有經驗的智慧覺者之『妙觀察智』。來聽聞原光一席法語經驗談,勝讀萬卷經書、勝過三五十載只在『有為法』而在入世法,非出離解脫苦樂之上的『出世法』,大智慧者、大有緣者、大根器者定會明白原光所言不虛。祝諸位大德『法喜充滿』!

PS :『假觀』即是入世法;『空觀』則是出世法。

南無清淨法身佛

原 光 合十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