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是非非是非
『觀是非非是非』字面上看來不易懂,本人細部拆解開來解識如下:『觀 是非 非 是非 』;『觀』則是觀察之、觀想之, 是非 則是外來的是是非非,也就是別人在傳的八卦是非; 是非 則是本來就不是對與錯的問題;整句詮釋就是觀透 是非 八卦事件本身不會傷人的,都是自己給別人機會,而讓外傳的 是非 八卦所重傷, 返觀內求而觀空三昧,觀空三昧即是觀空六根,說觀空實非空空如也!是不理不睬外在而來的“ 色聲香味觸 ”而生清靜心,眼觀於空、耳觀於空,怎會有眼見及耳聞“ 是非 ”呢?一切都是自己唯“心”所造。
當然!很多人都認為“眼睛”是靈魂的視窗,眼睛是用來看外在的事物一切形色,這句話是沒錯!但是要智慧明辨對錯、分辨是非,誰叫您自己眼睛看得太投入,耳朵也一樣,誰叫您自己聽得太入神,這一切一切都是自己太投入太在意,返觀內醒都是自己給別人機會,而被“ 是非 ”所重傷。人的六根當中“眼根”與“耳根”這二根最難修,修行者應從這難修二根起修,難修的二根都能掌控而觀空者,其他的都好修了。
修“舌根”就是不分好吃與不好吃,不挑食,是為了需要而需要養活色身,有人認為,修舌根也可以在吃與不吃來著手,這看起來似對,但是偏一邊不夠中觀中道,修“舌根”與“身根”是觀空“吃”沒錯,原理是對但還不夠究竟,若為了修行修入清靜心而觀空色身,把色身餓壞了,沒有色身存在如何修行呢?依此道理!也不能縱容習性而大吃大喝,偏空也不對,偏有也不對,要有智慧取於中道,何時該有?何時該無?要靠個人經驗累積智慧來判斷。當年“釋迦摩尼佛”於菩提樹下修行,入觀空三昧大禪定,究竟涅槃,佛陀會修行,是因為出皇宮看見芸芸眾生的『生、老、病、死』才發心去修行,也就是憐憫眾生之苦而發願修行,當佛陀已入三昧大禪定成就準備涅槃時,突然心光一閃想到芸芸眾生之苦,在等待自己去度化,於是出定要離開菩提樹下,發現自己色身已瘦成皮包骨沒有力氣行動,幸好!有牧羊女經過而餵羊奶給佛陀喝,佛陀才保住色身,才沒有一人成就而獨自涅槃,否則現今哪有佛法可修行,佛陀因此開始行道說法度化眾生 49 年,成究佛教教主。
本文宗旨是再度詮識“色空不二”法門,也就是中觀中道,不偏有也不偏空,如音樂的樂器像吉他、大小提琴、古箏……等等等,這些樂器的樂弦不得拉得太緊,彈久了容易斷〈“偏有”縱容習性容易墮落〉,樂器的樂弦放得太鬆會彈不出聲音來〈“偏空”而一無所有容易頑空〉,樂器的樂弦調得適中剛剛好,所彈出來的音樂好聽清脆美妙〈中觀中道不偏不移〉,修行者應從“色空不二”法進入,再從“色空不二”法的修行過程之中,取得智慧而心無罣礙心無恐怖,融入『心經』三昧禪定,證得“觀世音菩薩”真正的『 觀自在 』。觀世音菩薩早已成就佛果位,跟佛陀一樣,都是憐憫眾生度化眾生,觀世音菩薩不願成就佛果,菩薩以法性身顯現應化身再度來娑婆世間以三世諸佛成就心法的『心經』度化眾生。原光因此呼籲勿小看『心經』,『心經』是成就一切心法的要件,未入『心經』真實義者,後面想修行成就一切法都一切免談,如不入大學報名就學讀書,如何取得碩士、博士學位呢?是同等的道理,所以“色空不二”法,值得好好深入去體悟。
PS:“色空不二”即是『心經』裡的『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的縮版。
南無清淨法身佛
原 光 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