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2劃

  • Share this:

成語c2劃

┬七 2+

├七七事變:意指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軍已蓄意侵略我中華,而假藉在河北省宛平縣廬溝橋事件來發動攻擊,導致那八年對日抗戰就由此開始了

├七十二變:比喻擁有高超的技藝,而善於變化形態的藝人 [明‧陸西星【封神演義四十回‧「楊戩曾鍊過九轉玄功,七十二變化,無窮妙道。」】]

├七上八下:形容人遇到突發狀況時,因未知結果及心情浮動,以致心神沒辦法安定下來 [明‧施耐庵【水滸傳二十五回‧「那胡正卿心頭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七尺之軀:形容一個品格堂堂正正,行事光明磊落的男子漢 [荀子‧勸學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

├七手八腳:形容幫忙做事的人雖然眾多,但場面卻非常混亂,毫無秩序可言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德光禪師‧「上堂七手八腳,三頭兩面,耳聽不聞,眼觀不見,苦樂逆順,打成一片。」】]

├七日來復:意指時間經過七天之後,一星期又重新開始了 [易經‧復卦‧「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

├七折八扣:形容財物經過盤算折扣之後,結果所剩已經不多了 [清‧石玉琨【七俠五義九十六回‧「這些店用房錢草料麩子,七折八扣,除了兩綻銀子之外,倒該下五六兩的賬。」】]

├七步成詩:形容文思敏捷的才子,能在極短的時間內,作出一篇感動人心的好詩來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載‧「文遞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

├七俠五義:形容敘述北宋包拯之清正剛直的性格,與其下群俠扶正鋤惡的忠孝節義等故事 [清‧石玉琨撰著]

├七穿八洞:形容演說者牽扯一些不相干的事物,就要隨便編造故事來騙人

├七情六欲:形容一般凡人都有情感的表現和欲望的追求,就如喜怒哀懼愛惡欲及各種喜愛的追求等 [禮記‧禮運篇‧「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智度論‧「六欲,為色欲,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聲音欲,細滑欲,人想欲。」]

├七零八落:形容商家櫥櫃裡的貨品,被地震震垮後,物品掉落滿地而濱紛雜亂的樣子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五‧「建山寂寞,坐倚城郭,無味之談,七零八落。」】]

├七嘴八舌:形容旁人以閒言閒語在評論局勢,而擾亂了主事者的作為 [清‧袁枚【牘外餘言‧「楚公子圍,為虢之會,其時,子圍篡國之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晉大夫七嘴八舌,冷譏熱嘲,皆由於心之大公也。」】]

├七縱七擒:比喻我軍早已知道敵方的弱點,而故意放縱他們,只想等待最佳時機,再將他們一舉消滅掉 [唐‧杜佑【通典‧兵典‧「蜀大將諸葛孔明率眾定南夷帥孟獲,七縱七擒,獲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七竅生煙:形容人在憤怒到極點時,耳鼻口裡好像都冒出煙霧來似的 [清‧劉鶚【老殘遊記二集卷三‧「真是七竅裡冒火,五臟裡生煙。」】]

├七顛八倒:形容心情失落的人,心神有些迷亂而行為異常,手足不知所措的樣子 [宋‧釋道源【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一‧「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七顛八倒。』」】]

├七情之發─惟怒為遽:形容人的情緒表現,以動怒或生氣最為傷害心神 [明‧陳白沙【「七情之發,惟怒為遽。眾怒之加,惟忍為是。如其不忍,傾敗立至。」】]

┬九 +

├九九歸原:比喻萬事萬物演化的過程,雖然曲折多變,但最後仍會回復到原點的地方 [宋‧永明延壽【宗鏡錄卷四十四‧「復本聞之無妄。則是返聞自性。得本歸原。內滅翳根外消塵境。」】]

├九五之尊:形容中國臣民對古代帝王的尊稱 [易經‧乾卦‧「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九牛一毛:形容此數目只是在極多數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僕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九世之仇:形容彼此所積怨長久而尚未能化解的仇恨 [公羊傳‧莊公四年‧「紀侯大去國。齊滅之,曷為不言齊滅之,為襄公諱也。九世猶可以復讎乎?雖百世可也。」]

├九州神韻:用以讚美古中國之土地肥沃,物產豐隆的好地方 [莊子‧在宥篇‧「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獨來獨往,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九死一生:形容人正處於死生關頭,境地極其危急,隨時都會命喪黃泉 [戰國‧楚‧屈原【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劉良【注‧「雖九死無一生,未足悔恨。」】]

├九泉之下:形容人在死去後,可以安祥入睡的世界 [元‧關漢卿【竇娥冤‧「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

├九霄雲外:形容人把事情的壓力全部忘光光,就像已丟到極高遠的外太空中了 [晉書‧孫綽原憲傳‧「志逸九霄,身安陋術。」]

├九轉功成:比喻人生事業經過幾番的挫敗和波折之後,才建立起穩固的事業基礎 [明‧陸西星【封神演義四十六回‧「玄中奧妙人少知,變化隨機事事奇;九轉功成爐內寶,從來應笑世人癡。」】]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用以說明偉大的事業成就,皆由平凡的事務開始做起,就像高樓大廈先打穩地基後,再一層一層慢慢建立起來 [老子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了 +

├了身達命:形容有責任感的人,已順利地達成使命或任務了 [明‧施耐庵【水滸傳九十回‧「數載之前,已知魯智深是個了身達命之人。」】]

├了無生趣:形容心情煩悶的人,抱怨生活上枯躁無聊,一點樂趣也沒有 [清‧許思湄【秋水軒尺牘‧與袁精之王敬之‧「春去堂堂,今年花事盡矣,客中了無佳趣。」】]

├了然於心:形容能敞開心胸的人,已真心體悟出大自然的奧妙了 [民國‧金庸【天龍八部六回‧「廳上眾人均了然於心。」】]

┬二 +

├二八年華:形容正當青春美麗的懷情少女 [唐‧李白【江夏行詩‧「正見當罏女,紅妝二八年。」】]

├二姓之好:形容當男女情人結為親家後,兩家庭能夠維持良好親切的互動關係 [禮記‧昏義篇‧「婚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用以鼓勵人若能發揮團結的力量,則其功效足以突破萬般的艱難 [易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二論相訂─是非乃見:形容人若能將兩種證詞或說法,作互相分析比較後,就能知道事情的是非對錯了 [東漢‧王充【論衡‧案書篇‧「兩刃相割,利鈍乃知。二論相訂,是非乃見。」】]

├二龍相鬥─蝦蟹受害:比喻政治強人之互相鬥爭,其受害者往往是無辜的小老百姓

┬人 +

├人丁興旺:形容家庭中的成員,相處和睦,事事順利 [宋代‧太平廣記‧卷三百九十‧「家族後代繁榮,人丁興旺。」]

├人人自危:形容由於國家的情勢動盪不安,局勢搖擺不定,以致每個國民都感到自己正處於極危險的境地中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法令誅罰,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叛者眾。」】]

├人亡政息:比喻國家若以人意為治國的主體時,則當強人死去後,其規定的典章制度也會跟著消逝滅跡了 [中庸二十章‧「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

├人小鬼大:形容人的年紀雖小,但其思想行為卻像個大人一樣成熟大方

├人山人海:形容在熱鬧的廣場上,聚集了非常眾多的人群 [唐‧戴少平【還魂記‧索元‧「人山人海,那裡淘氣去。」】]

├人才輩出:形容國家有非常優秀的人才不斷出現 [後漢書‧蔡邕傳‧「於是名臣輩出,文武並興。」]

├人才濟濟:形容在一團體中,充滿表現優異的才幹 [尚書‧大禹謨篇‧「濟濟有眾,咸聽朕命!」]

├人中之龍:形容在一般人群中,擁有領袖氣質的傑出青年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五十六回‧「操曰:劉備,人中之龍也,生平未嘗得水。今得荊州,是困龍入大海矣。」】]

├人中騏驥:形容在一般人群中,表現最優秀的人才 [南史‧徐勉傳‧「此所謂人中之騏驥,必能致千里。」]

├人之常情:用以說明當世俗一般的事理既然是如此,則應順其自然而不必去違反他 [明‧洪自誠【菜根譚一四三‧「趨炎附勢,人之常情。」】]

├人云亦云:用以譏諷毫無主見的人,只會跟隨著他人的論調而說話 [金‧蔡松年【槽聲同彥更賦‧「他日人云我亦云。」】]

├人心不古:用以感嘆當今的社會險惡多變,已經不像從前那樣樸實純真了 [清‧李汝珍【鏡花緣五十五回‧「奈近來人心不古,都尚奢華。」】]

├人心不安:形容由於社會治安非常敗壞,使得老百姓的生活得不到安全感 [魏書‧崔玄伯列傳‧「太祖崩,太宗未即位,清河王紹聞人心不安。」]

├人心惶惶:形容在大禍即將要來臨時,人人皆感到惶恐焦慮而心神不安的樣子 [清‧孔尚任【桃花扇‧阻奸‧「但一月無君,人心皇皇。」】]

├人文薈萃:形容社區地方的文化發達,使得各地的人才都前來聚會 [清末‧連橫【臺灣通史‧職官志‧「分所部為七十二鎮,令六官理國務,一時人才薈萃,庶績咸熙。」】]

├人去樓空:用以感嘆世局變化無常,當主人已搬離後,昔日所居住的房子也空無一物了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十卷‧「人去樓空事已深,至今惆悵禾天吟。」】]

├人生如寄:用以感嘆人生在世,光陰非常短暫,就好像是住在旅館內作短暫停留一樣 [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古詩十九首‧「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

├人生如夢:用以感嘆人生在世,就好像是一場夢幻泡影,當時間經過之後,一切都將化為烏有了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人生朝露:用以感嘆生命之短促,猶如清晨的露水,當見到陽光時,就立刻蒸發消失掉了 [三國‧魏‧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東漢‧班固【漢書‧蘇武傳‧「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人生無常:比喻人生的變化並無常態,凡事皆沒有相同或固定的境遇 [大道諦理六回‧「人生無常,世事無常,過程亦是無常。」]

├人白反目:形容喜怒無常的人,在不高興時,就會以惡言相向,絲毫不考慮到情面等問題

├人仰馬翻:形容人因重心不穩而往後仰,以致摔倒在地上了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一回‧「趙家一門大小,日夜忙碌,早已弄得筋疲力盡,人仰馬翻。」】]

├人地不宜:形容人才和所處的職位,兩者並不互相搭配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四十回‧「烏大人想了想,自己素日深知的幾個裡頭,不是年紀過大,便是人地不宜。」】]

├人地生疏:形容出外工作的人,初到某處時,對當地環境還感到很陌生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六十回‧「想進去望望,究竟人地生疏,不敢造次。」】]

├人多勢眾:形容當人數聚集眾多時,則勢力亦非常龐大 [民國‧金庸【倚天屠龍記十回‧「咱們若是人多勢眾,不免引起少林派的疑心。」】]

├人多嘴雜:形容人多則意見容易分歧,議論就會出現雜亂而毫無秩序可言 [清‧曹雪芹【紅樓夢三十四回‧「不論真假,人多口雜。」】]

├人如其名:比喻人品的優劣好壞,就如同其姓名一樣可以相符合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三十六回‧「他一看見是個風華濁世的佳公子,先覺得人如其文。」】]

├人如浮萍:用以感嘆人生在世,就像是水面上的浮萍一樣,到處漂來漂去而沒有一個固定的居所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二‧「然雖如此,此身如大海浮萍,沒有著落。」】]

├人存政舉:比喻當有志之士能為國家盡心盡力時,則政治清明而社會安定祥和 [中庸二十章‧「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

├人死情逝:形容當人死去之後,則對世間的情誼也隨之消逝了

├人死燈滅:比喻當人死去後,則生命的希望,也就像燈火一樣跟著幻滅了 [妙法蓮華經卷五‧「後當入涅槃,如煙盡燈滅。」]

├人困馬乏:形容旅人經過長途奔波走動之後,而顯得疲倦勞累的樣子 [元‧黃元吉【流星馬‧「俺兩口兒三日不曾吃飲食,人困馬乏。」】]

├人見人愛:形容長相乖巧可愛的小孩,每個大人看了都會喜歡他

├人言可畏:用以說明眾人所廣為傳誦的流言蜚語,足以使當事人感到惶恐不安,甚至陷人於死地之中 [詩經‧鄭風‧將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人車一體:比喻人在開車時,心靈若能與車子融為一體,感覺就像是身體的一部分,則自然能駕輕就熟,操控自如

├人來人往:形容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人群走在大街上,來往不停地穿梭著 [宋代‧太平廣記‧卷一百八十五‧「吏部衙門整天鬧哄哄的,人來人往,多如螞蟻。」]

├人命關天:比喻人的生命關係重大,因此不可以等閒視之或草率處理 [元‧關漢卿【竇娥冤‧「方知人命關天關地,如何看作壁上灰塵。」】]

├人定勝天:用以激勵人只要有恆心和毅力,肯努力奮鬥,必定能克服大自然的重重阻礙而去改變生活環境 [宋‧劉過【龍川集‧襄陽歌‧「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

├人面桃花:形容熱情的群眾們,極度思慕美人的姿色和容貌 [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人面獸心:用以怒罵外貌雖然和善,但其內心卻像野獸一般殘暴兇惡的大奸人 [西漢‧司馬遷【史記‧匈奴傳‧「夷狄之人,被髮左衽,人面獸心。」】]

├人海茫茫:用以感歎天地之廣大,而所要尋找的人,卻不知從何處找起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八‧「姑蘇一飯酬須重,人海茫茫信可期。」】]

├人浮於食:比喻由於工作人員過多而超過所需,以致有些人整天吃飽飯後,卻無所是事的樣子 [禮記‧坊記篇‧「故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

├人神共憤:形容大壞人做出喪盡天良及天理不容的事情,連神明都會感到非常憤怒生氣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零六‧「肆行暴虐,人神共憤,法令不容。」]

├人財兩失:形容花心的男子,用金錢去玩弄女人,結果人被甩掉後,連所付出的錢財也一起飛走了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三十六卷‧「我若同了這帶腳的貨去,前途被他喊破,可不人財兩失。」】]

├人高馬大:形容身材非常高大的壯漢

├人鬼殊途:形容陽人和陰鬼是處於不同世界的形體,亦不能相通

├人情世故:意指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和生活上的各種經驗 [明‧楊基【聞蟬詩‧「人情世故看爛熟,皎不如污恭勝傲。」】]

├人欲橫流:用以批評由於人類的貪慾,只知道滿足需求,卻不顧一切的後果 [憶古錄‧「世風日下,道德淪亡;邪說紛紛,人欲橫流。」]

├人眾力聚:形容眾人若能團結一條心,則力量將可以變得非常強大

├人琴俱亡:形容在世者,對往生者有依依不捨的情懷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篇‧「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子猷.....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人間煉獄:用以哀怨生活在非常黑暗惡劣,悽慘痛苦的環境中,簡直和地獄差不多

├人微言輕:形容社會地位卑微的人,因資歷較淺薄,其聲望不足以威服眾人,說話也不受世人所重視 [宋‧蘇軾【分司南京謝表‧「人微固無可言,恩深繼之以位。」】]

├人微權輕:形容社會地位低賤的人,其言論主張經常不受世人所重視,也不具任何的影響力 [西漢‧司馬遷【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臣素卑賤.....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權輕。」】]

├人滿為患:形容在一居所內的人口因過多,已超過容量而造成很多的困擾 [管子‧霸言篇‧「人眾而不理,命曰人滿。」]

├人盡可夫:用以斥責不守婦道的女人,其淫蕩妖艷的行為,幾乎人人都可以當她的丈夫了

├人潮洶湧:形容在熱鬧的會場上,出現大量湧入的人群 [阿鼻地獄遊記二回‧「恩師啊!前面人潮洶湧,到底在做什麼?」]

├人謀不臧:形容大夥在檢討會議中,追究事情失敗的因素,總結是因為計畫不周詳的原故 [西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人聲鼎沸:形容在市場上,人群聚集的地方,聲音吵雜非常熱鬧的情景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十‧「一日午後,劉方在店中收拾,只聽得人聲鼎沸。」】]

├人醜心俊:用以安慰人的外表長相雖然醜陋,但其心地卻很善良

├人贓俱獲:形容犯罪者和所偷來的東西,都一起被警察查獲,其證據確鑿將無可抵賴了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三十六卷‧「按名捕捉,人贓俱獲。」】]

├人人防火─家家平安:用以提醒每個人若能小心注意火燭,就能防止火災等意外發生

├人不為己─誰肯早起:比喻在現實社會中,人若不是為了自己的生存或事業著想,則誰肯早一點起來努力去工作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比喻在現實環境中,如果人們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在設想,則天地早就已滅絕了 [明‧施耐庵【水滸傳十五‧「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誅地滅,神明鑒察。」】]

├人不婚宦─情欲失半:比喻人若沒有結婚生子或謀取官職,則人生就等於放棄欲望的追求了 [列子‧楊朱篇‧「故語有之曰:人不婚宦,情欲失半;人不衣食,君臣道息。」]

├人不欺我─我不犯人:比喻明智理性的處世原則,是只要別人不來欺負我,則我也不會去冒犯別人

├人不辭路─虎不辭山:用以說明人類離不開生活上行走的道路,就像老虎離不開所棲息的山林一樣

├人之初始─本自無惡:形容每個人的心性原本都是善良的,並沒有邪惡的念頭 [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相交─貴在知心:形容彼此若有意交往,就應以誠心相對待,才是真正知心的好朋友 [西漢‧李陵【答蘇武書‧「嗟呼子卿,人之相交,貴相知心。」】]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形容無惡不作的人,在臨死之前,也會心存善念,說出真誠的忠言來 [論語‧泰伯篇‧「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形容在現實社會中,每個人的心態各不相同,都有可能表現在他的面相上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豈敢謂子面如吾面乎?」]

├人心不足─蛇要吞象:比喻在現實而險惡的社會中,人心經常貪求而不知滿足,就好像蟒蛇想要吞掉大象一樣狂妄 [明‧羅洪先【詩‧「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人心似鐵─官法如爐:用以感歎現實社會的冷酷與無情,以及法律的嚴酷和冷漠,皆不近人情 [清‧寄生氏【五美緣二十回‧「人心似鐵非真鐵,官法如爐都是爐。」】]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形容憂國志士感嘆世間的人心險惡,而道德觀念又已經淪喪了 [尚書‧大禹謨篇‧「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人心難摸─鴨肫難剝:比喻世間的人心險惡,詭譎多變,如難以剝開的鴨胃,令人難以捉摸

├人仗權勢─狗仗人勢:比喻貪贓枉法的污吏,仗持著權勢而做盡壞事情 [清‧曹雪芹【紅樓夢七十四回‧「叫你一聲媽媽,你就狗仗人勢,天天作耗。」】]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用以勸人處世態度應該要虛懷若谷,不可驕傲自滿,以免被嘲笑成井底之蛙 [民國‧金庸【射鵰英雄傳八回‧「教訓這個少年,教他知道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日後不敢再妄自逞能。」】]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用以感嘆生命之短暫,而不能恆長久遠 [增廣賢文]

├人生在勤─力田為先:用以勸人做人做事要勤勞守分,而以耕種生產為首要的工作 [東漢‧班固【漢書‧地理志‧「教力田,以勤效得穀。」】]

├人生如戲─世事如棋:比喻人生就好像是一場戲曲,當曲終時則人也散去了;而世局的多變化,又像棋盤一般危疑不定 [阿鼻地獄遊記七回‧「人生如夢,有如演戲一般。」]

├人生有夢─築夢踏實:用以勸人在生活上雖然有大夢想,但是也要腳踏實地去實踐力行

├人用財試─金用火試:比喻以錢財為誘惑,可以看出人品操守的正直,就如同用烈火能檢驗出真質的金石一樣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比喻一般而言,只要合乎情理的事情,每個人都會以同樣的心情來認同他 [清‧王永彬【圍爐夜話‧「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知庸愚之輩,不隔聖域賢關。」】]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用以感嘆人在險惡的環境中,無法任由自己的主張去做事情,也難以決定自己未來的命運 [莊子‧讓王篇‧「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奈何?」]

├人在時裡─虌在泥中:比喻人因受困於不可抗拒的逆境中,而難以逃脫被命運所捉弄

├人在時中─船遇順風:比喻當人的好運正來時,就像行船遇到順頭風一樣平順舒暢,做事情都能稱心如意

├人多就亂─龍多就旱:形容當人口過度擁擠時,則難以管理,所產生的問題也會更多

├人有千算─天有一算:比喻人生的命運,上天早已安排好了

├人有失足─馬有失蹄:形容凡人皆有做錯事情的時候,就像馬兒也會有摔跤的時候,並非萬無一失

├人死留名─虎死留皮:形容人雖已死去,但好名聲若能長留於世間,就好像老虎死後,留下毛皮一樣有價值 [宋‧歐陽修【五代史‧王彥章傳‧「彥章武人不知書,常為俚語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人死債爛─水乾魚盡:比喻當根本性的東西沒有了,則希望也將隨之而落空 [俗語‧「冤有頭,債有主。」]

├人來投親─鳥來投林:形容一般人在孤苦無依時,就會想到要去投靠親朋好友

├人往高爬─水往低流:用以規勸迷途中的青少年,要即時有上進求知的奮發心

├人怕出名─豬怕肥胖:形容一般人都會害怕因名氣過盛,而惹來不必要的麻煩,就像豬隻養肥了,免不了會被人宰食一樣 [清‧曹雪芹【紅樓夢八十三回‧「俗話兒說的,人怕出名豬怕壯。」】]

├人怕齊心─虎怕同群:比喻人群團結起來的力量,非常強大驚人,連外敵都不敢前來進犯

├人抬人高─水漲船高:比喻幸運的人,隨著外緣形勢的推舉助長之下,而日漸增高其程度,則氣勢也將更加恢宏壯盛了 [宋‧道源【景德傳燈錄‧「眼中無翳,空裏無光,水長船高,泥多佛大。莫將來問,我也無答。」】]

├人非木石─熟能無情:形容人心並非像木石一般冰冷,所以誰能沒有情感上的動容 [西漢‧司馬遷【報任安書‧「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愬者?」】]

├人非聖賢─熟能無過:形容一般人並非擁有聖賢的德行,因此誰能沒有犯錯的遺憾 [清‧朱樹【「責人時,須想著『人非聖賢,熟能無過?』;律己時,須想著『細行不矜,終累大德』。」】]

├人前人樣─人後鬼樣:用以批評虛偽浮華的人,做人做事皆不實在,只會做表面功夫去討好長官的歡心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用以感嘆在現實社會中,弱勢族群的力量微薄,只有任人宰割剝削的份而已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形容世俗之人,往往為了計較錢財就鋌而走險,如同鳥兒為了爭奪不到美食而餓死一樣 [東漢‧班固【漢書‧鄧通傳‧「漢文帝時,有一名鄧通,相士說他將來必餓死,文帝賜于銅山一座,後因私自鑄造銅錢而被降罪,遷居郊野而餓死。景帝曰:『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吳越春秋‧句踐陰謀傳‧「高飛之鳥,死于美食。」]

├人能興地─地能興人:比喻人才能使地方建設繁榮,而良好的教育也能培育出優秀人才,則兩者互為因果關係

├人能讓步─與世無爭:用以勸人凡事若能退讓一步,就不會與世俗產生衝突或紛爭了 [明‧洪自誠【菜根譚一五五‧「謝事當謝於正盛之時,居身宜居於獨後之地。」】]

├人飢己飢─人溺己溺:比喻有慈悲心的人,能以天下大事為己任,當看到別人的苦痛時,就像是自己身上的痛處一樣而產生憐憫之心 [孟子‧離婁篇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人得其位─位得其人:形容合適的人才,若能安置在適當的職位上,則可以發揮更大的專長 [中庸十七章‧「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形容世間的冷酷無情,人生際遇的滄殤淒涼,人們只看重財勢,其態度有時親熱,有時冷淡,如天氣之忽冷忽熱一般,使人感觸極深刻 [清‧李漁【意中緣傳奇‧「人情淡薄,世態炎涼,只喜添錦上之花,誰肯送雪中之炭!」】]

├人棄我取─人取我與:比喻目光遠大的智者,能超越凡俗常人,將所丟棄的廢物拿來運用,而別有一番見地 [西漢‧揚雄【法言‧學行卷‧「當魏文侯時,李克務盡地力,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能薄飲食,忍嗜欲,節衣服,與用事僮僕同苦樂。」】]

├人貧不語─水平不流:形容貧窮卑微的人,說話沒有份量也不受重視,就像平地上的積水,無法掀起滔天巨浪一樣 [增廣賢文]

├人無分文─寸步難行:形容在現實社會中,如果人的身上沒有半毛錢,則很難在大社會中立足生存,猶如道路受阻隔而通行困難一樣 [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吾緣染患,寸步難移。」]

├人無剛骨─安身不牢:比喻為人處世若沒有基本的原則或主張時,就像身體沒有骨頭一樣,將會是軟弱無能

├人無剛骨─行不得法:比喻做人若沒有基本的信念或教條,則處世很難做到圓滿自在,順利成功的境界

├人無善志─雖勇必傷:形容做人若沒有宏觀遠大的志向,雖然勇敢去大膽嘗試,也會遇上很多的挫折和阻撓 [西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國無義,雖大必亡;人無善志,雖勇必傷。」】]

├人無善行─與禽獸等:形容做人若沒有善良的言行,則跟禽獸的舉動沒有什麼不同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形容凡事若不從遠處去著想,而眼前的困境,也會令人煩憂不已 [論語‧衛靈公篇‧「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人貴有志─學貴有恆:形容做人最為可貴的地方,就是要有明確的志向;而學習讀書若要有效率,就必須有堅定的毅力和恆心來維持下去

├人閒生病─石閒生苔:形容人若經常偷懶貪睡,就會很容易生病,好比石頭若不經常滾動,則會長出苔蘚來一樣

├人敬富貴─狗咬破爛:形容在現實社會中,人們只會去羨慕有錢人,而瞧不起窮苦人家

├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形容人類的生活模式,是以政治為主軸,就如同土地適合樹木生長一樣 [中庸二十章‧「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盧也。」]

├人盡其才─地盡其利:形容國家若要強盛起來,就必須使每個人都能發揮其長才;而土地能作全盤規劃,使其發揮到最大的效益 [民國‧孫文【上書李鴻章‧「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

├人窮志短─馬瘦毛長:比喻人生若身處貧窮,則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其遠大的抱負也將隨之而縮短了,就如同瘦弱的馬兒,會以長毛來抵禦寒冷的侵害一樣 [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九‧「人貧志短,馬瘦毛長。」】]

├人靠自己─雖敗猷榮:用以說明做人只要靠自己的實力去努力奮鬥,若不幸遭受挫敗,也會覺得很光榮的事情

├人雖至愚─指點則明:用以說明反應遲鈍的人,雖然很笨拙,但只要肯用心學習,在經過一番指導之後,就會明白世間的道理 [治家格言‧先正‧「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昏。」]

├人雖聰明─恕己則昏:用以說明人雖然長得很聰明,但若是輕易原諒自己的過錯,將會變得很昏庸無能 [治家格言‧先正]

├人躁有禍─天燥有雨:形容人在心情急躁時,則很容易惹出事端來,就像天氣在過度乾燥時,就容易下雨一樣

┬入 +

├入土為安:形容死者能得到安葬,而靈魂回歸大自然,以求得安寧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二十三回‧「講到安葬,化者入土為安,自然早一日好一日。」】]

├入不敷出:形容好吃懶做的人,工作賺錢的收入,還不夠生活上的開銷 [清‧曹雪芹【紅樓夢一百零七回‧「但是家計蕭條,入不敷出。」】]

├入木三分:比喻書法家的筆力,剛健強勁而有力道,其墨水直滲木質 [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入吾彀中:比喻貪婪者落入圈套中,而為吾人所支配運用 [莊子‧德充符篇‧「遊於羿之彀中。」據摭言‧「唐太宗以考取進士籠絡天下人,使有出路而不叛亂,因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入孝出悌:形容乖巧懂事的孩子,在家能孝順父母,出外則能尊敬師長 [論語‧學而篇‧「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

├入室弟子:形容好學不倦的人,親受教誨,而能得到老師真傳的學生 [論語‧先進篇‧「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入室操戈:比喻辯論高手以持用其人的言論,來還擊對方的弱點 [後漢書‧鄭玄傳‧「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入境隨俗:形容當人進入展新的環境時,就應順著當地的風俗習慣行事,以免得罪當地人

├入幕之賓:比喻不守婦道的婦女,與所私約的男子。或與主人有親近關係的賓客 [晉書‧郗超傳‧「謝安與王坦之嘗詣溫論事,溫令超帳中臥聽之,風動帳開,安笑曰:『郗生可謂入幕之賓矣。』」]

├入國問禁─入家問忌:比喻當旅人進入新的國度時,就要了解當地的法律條文,以免冒犯他人 [禮記‧曲禮篇上‧「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八 +

├八斗之才:形容學識淵博,智識豐富的才子 [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八方風雨:形容壯盛的氣勢,猶如強大的風雨,從四面八方而來 [魏‧曹植【泰山梁甫行‧「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

├八拜之交:形容彼此由深知了解到結識交往,所建立的兄弟情感關係 [紫釵災記‧吹臺避暑‧「俺二人以八拜之交,同三軍之事。」]

├八面威風:形容軍隊的陣容壯大,有神氣十足及威靈顯赫的架子,強勢的作風,使其霸氣逼人 [明‧董穀【碧里雜存‧「明太祖與徐達乘舟渡江,舟子歌曰:『聖天子六龍護駕,大將軍八面威風。』」】]

├八面玲瓏:形容為人處世其手腕圓滑飽滿,敷衍周到,能討好各方的人物 [宋‧夏元鼎【滿庭芳詞‧「雖是無為清淨,依然要八面玲瓏。」】]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比喻在孤立無援的形勢中,各人只能憑靠自己的本事,去渡過難關了 [明‧吳承恩【西遊記‧「正是八仙同過海,獨自顯神通。」】]

┬刀 +

├刀山劍樹:形容在古代的暴政時期,殘酷又沒有人性的刑法 [宋代‧太平廣記‧卷三百八十三‧「至第三重門,入見鑊湯及刀山劍樹。」]

├刀光劍影:形容兩雄在生死纏鬥時,廝殺非常激烈,只見刀劍齊飛,塵土飛揚的情形 [唐‧崔國輔【從君行‧「刀光照寒月,陣色明如畫。」】]

├刀耕火耨:形容農人砍伐森林而燃燒成灰燼,以便於耕種農作物 [舊唐書‧嚴震列傳‧「梁、漢之間,刀耕火耨,民以採集為事。」]

├刀槍不入:比喻武功高強的勇士,身體非常剛硬,連利刀和長槍都沒辦法去傷害他 [民國‧金庸【鹿鼎記二十二回‧「眾藍衣人見他居然刀槍不入,無不驚得呆了。」】]

├刀頭舔蜜:比喻勢利眼的人,只知道貪財好色,卻不顧及性命的安危 [佛說四二章經‧「佛言財色之於人,譬如小兒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刀傷易治─心痛難醫:形容身體的外傷,很容易就能醫治全癒,可是內心的悲痛卻很難復原

┬刁 +

├刁鑽古怪:形容性情狡詐孤癖的小人,只喜歡鑽牛角尖,走旁門左道,行徑令人難以捉摸 [明‧吳承恩【西遊記八十九回‧「又各掛著一個粉漆牌兒,一個上寫著『刁鑽古怪』,一個上寫著『古怪刁鑽』。」】]

┬力 +

├力大如牛:形容壯漢的力氣非常巨大,就像一頭蠻牛

├力大無窮:形容力量非常強大的勇士 [列子‧說符篇‧「色盛者驕,力盛者奮,未可以語『道』也。」]

├力不從心:用以感嘆由於個人的能力不夠,以致無法達成心願而感到很無奈 [後漢書‧班超傳‧「如有卒暴,超之氣力,不能從心,便為上損國家累世之功,下棄忠臣竭力之用,誠可痛也。」]

├力拔山河:比喻眾人若能發揮驚人的潛在力量,以強盛的大願力,則可以去完成一項偉大的事業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力爭上游:形容好學的人,能努力往上求精進發展,而不肯落後於他人 [清‧趙翼【閑居讀書作詩‧「所以才智人,不肯自暴棄,力欲爭上遊,性靈乃其要。」】]

├力政爭疆:形容有野心的獨裁者,想利用武力去征服全世界 [東漢‧班固【漢書‧游俠傳序‧「戰國合從連衡,力政爭疆。」】]

├力挽狂瀾:比喻憂國志士竭盡全力,挽回殘敗頹廢的局勢,以平定天下 [唐‧韓愈【進學解‧「障百川而東之,迴狂瀾於既倒。」】]

├力能扼虎:比喻人若能勇敢堅強地去面對現實,就可以抵抗惡勢力的壓迫

├力透紙背:形容書法家的筆勢,強勁而有力道 [唐‧顏真卿【張長史十二意筆法記‧「當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功成之極矣。」】]

├力陳民主:形容愛好和平的鬥士,極力為人民爭取自由和均富

├力不敵眾─智不盡物:用以說明一人的能力再強大,也比不過眾人的團結合作;再聰明的人,也不可能窮盡一切萬物的原理 [韓非子‧八經篇‧「力不敵眾,智不盡物,與其用一人,不如用一國。」]

├力改故習─一心向學:形容好學的人,下定決心要改掉壞習慣,再努力用功,以追求更高深的學問

├力求革新─日益精進:形容大有為的主政者,能努力改革國家的典章制度,使國家一天比一天更繁榮進步

├力能勝貧─謹能遠禍:比喻人若能努力工作,勤儉持家,就能擺脫貧窮的困境;為人處世若能謹言慎行,就可以遠離禍害的厄運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序‧「『力能勝貧,謹能遠禍。』蓋言勤力可以不貧,謹身可以避禍。」】]

┬十 +

├十之八九:形容人以常理作基礎,推斷事故的結果,可能如自己所想像的情形一樣 [民國‧金庸【笑傲江湖二十一回‧「禿筆翁和丹青生二人之中,丹青生和我是酒中知己,交情與眾不同,十之八九,是丹青生。」】]

├十目十手:比喻人雖在暗處,但善惡仍然不能被掩蓋,就好像有很多人在嚴密監視著一樣 [舊唐書‧周允元列傳‧「楊再思佞而取貴,苟以全身,掩不善而自欺,謂無十目十手也。」]

├十全十美:形容人格表現幾近完美無暇,一點缺陷也沒有 [周禮‧天官‧醫師‧「歲終,則稽其醫事,以制其食,十全為上。」]

├十年寒窗:形容清寒子弟經過十多年的煎熬之後,終於出人頭地而有傑出的事業成就了 [金‧劉祁【歸潛志‧「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十行俱下:形容目力敏銳的人,閱讀速度非常快 [梁書‧簡文帝紀‧「讀書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經目必記,篇章辭賦,操筆立成。」]

├十官九胖:用以諷刺政府官員很優閒,天天沒事可做,個個都是大胖子

├十室九空:形容國家經歷兵荒馬亂之後,人民被迫搬離家園而流落他鄉,到處都是家破人亡的淒慘景象 [宋‧王安石【詩‧「四方三面戰,十室九家空。」】]

├十風五雨:形容大地氣候調和,風雨平順的景象 [南宋‧陸游【子筆聿至湖上待其歸詩‧「十風五雨歲則熟。」】]

├十拿九穩:形容自信滿滿的人,對戰況非常瞭解,很有把握贏得這場勝利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十回‧「只怕這事倒有個十拿九穩也不見得。」】]

├十惡不赦:形容已做盡壞事而罪大惡極,是不可原諒的大壞蛋 [唐‧張九齡【東封赦書‧「大辟罪以下,罪無輕重,咸赦除之,惟十惡死罪,不在此限。」】]

├十萬火急:形容情況已非常急迫,非得要馬上去處理不可了 [民國‧金庸【書劍恩仇錄二回‧「少舵主派我去洛陽見韓家的掌門人,分說一件誤會,那也不是十萬火急之事。」】]

├十賭九輸:用以諷刺愛賭博的人,若一直執迷不悟,則到最後必定會輸光光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形容一個人所做的事情,不論再怎麼隱密,其是非善惡終究逃不過眾人的眼睛,和輿論的批評 [禮記‧大學‧傳六‧「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形容失敗者能記取慘痛的教訓,以靜默來培植實力,作為復興國家的準備 [左傳‧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吾其為沼乎?」]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用以說明教育是國家的百年大計,一切建設的基礎,將不可輕視之 [管子‧權修篇‧「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十步之澤─必有芳草:比喻國家的人才濟濟,雖然在狹小的區域內,也必定會有賢能的才幹出現 [西漢‧劉向【說苑‧談叢篇‧「十步之澤,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十個指頭─長短不一:比喻每個子女就像十根指頭一樣,都有他們的各別差異,父母不應存有偏見

┬又 +

├又愛又恨:形容人對某件事物感到非常喜歡,但又害怕會招來不測 [民國‧金庸【倚天屠龍記三十四回‧「老實跟你說罷,我對你是又愛又恨,對芷若是又敬又怕。」】]

├又驚又喜:形容人遇到特別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驚訝,又有很高興的心情 [元‧王實甫【西廂記‧「一個兒半推半就,一個兒又驚又愛。」】]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