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c4-1劃
┬不 4+
├不了了之:形容沒有責任心的人,事情只做到一半後,就不去管他也沒有下聞了 [宋‧葉夢得【避暑錄語卷上‧「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語,故有『主司頭腦大冬烘,錯誤顏標是魯公』之言。」】]
├不二法門:比喻處理問題的最好方法,已經沒有更好的方法了 [維摩詰經‧入不二法門品‧「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不三不四:形容品格低劣,行為晃蕩,不守規矩的小混混 [明‧施耐庵【水滸傳七回‧「智深見了,心裏早疑忌道:『這夥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來,莫不要顛酒家?』」】]
├不下幾回:用以批評同樣的事件,已經發生過好幾次了
├不中抬舉:比喻有骨氣的年青人,不願意依靠關係去接受長官的安排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四十回‧「你這妮子,怎的這等不中抬舉!」】]
├不仁不義:用以批評毫無血性,沒有道德良心的小人 [呂氏春秋‧忠廉‧「臣已為辱矣。夫不仁不義,又且已辱,不可以生。」]
├不切實際:用以批評言論或文章,根本不符合現實環境的要求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上求佛果下化眾生之菩薩行不切實際,最後變成空願,不了了之。」]
├不毛之地:形容土地貧脊如同沙漠,不能耕種,也沒有人居住的地方 [公羊傳‧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喪人,錫(賜)之不毛之地。」]
├不以為然:比喻旁觀者以質疑的態度,對事情的看法,並不完全認同 [南宋‧王明清【揮塵後錄卷四‧「宣和初,徽宗有意征遼,蔡元長、鄭達夫不以為然。」】]
├不出所料:形容經驗老道的人,對事情的結果進行推測,事後竟然與事前所預料的完全相同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三十一回‧「豐在獄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刊之論:比喻偉大的經典之作,不能隨意修改更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 [西漢‧揚雄【答劉歆書‧「是縣(懸)諸日月,不刊之書也。」】]
├不可一世:比喻狂妄自大的人,只會目空一切,不屑與一般人並世而立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王荊公(安石)少年,不可一世士。」】]
├不可多得:形容世上少有而不易求得的優秀人才 [東漢‧孔融【薦禰衡表‧「帝室皇居,心畜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不可收拾:比喻事態造成很嚴重的敗壞,已經到達無法挽回的地步了 [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泊與淡相遭?頹墮委靡,潰敗不可收拾。」】]
├不可言喻:比喻哲理之玄妙,難以用言語表達出來使人明白,只能用心靈去體會感受了 [宋‧沈括【夢溪筆談‧象數一‧「其術可以心得,不可以言喻。」】]
├不可或缺:形容在關鍵性的環節中,不能沒有或缺少的重要零件 [大道諦理十五回‧「在天地、山川河嶽之中,正是串連著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資糧。」]
├不可思議:比喻事理的微量變化,已至極其神奇巧妙的境界,亦無法從想像或推測中得知 [維摩經‧不思議品‧「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可思議。」]
├不可限量:比喻有志青年的前途,光明遠大,潛力無窮,使人無法預測其止盡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表東海者,其太公乎?國未可限量也。」]
├不可救藥:用以斥責自甘墮落的人,整天生活靡爛,精神頹廢,已到達無法挽救的地步了 [詩經‧大雅‧板篇‧「匪我言耄,爾用憂謔,多將熇熇,不可救藥。」]
├不可理喻:形容行為蠻橫霸道的人,沒辦法用講道理的方式來跟他作溝通 [清‧吳沃堯【痛史第十一回‧「知道這等人,猶如豬狗一般的,不可以理喻。」】]
├不可勝數:形容數量眾多,已無法計算了 [墨子‧非攻中篇‧「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勝數。』」]
├不可開交:形容彼此因糾結在一起,以致無法分身解脫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二回‧「吳贊善聽到這裡,便氣得不可開交了。」】]
├不可磨滅:比喻偉人在歷史上的地位極其崇高,後人難以否定其所貢獻的事蹟 [明‧唐順之【答茅鹿門知縣‧「索其所謂真精神與千古不可磨滅之見,絕無有之。」】]
├不平則鳴:比喻正義之士,為了窮人遭受到歧視或委屈時,便提出申訴或抗議,以求公平的待遇 [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不打自招:形容犯罪者因做賊心虛,在還沒有受到脅迫逼供時,自己就將全部的罪行都說出來了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三現身包龍圖斷冤‧「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雙雙地問成死罪,償了大孫押司之命。」】]
├不甘示弱:形容逞強好勝的鬥士,不願意落於別人的後面,向人低頭表示懦弱的姿態 [左傳‧僖公八年‧「虢射曰:『期年狄必至,示之弱矣!』」]
├不生不滅:比喻宇宙原本就是一個空無的世界,看不到起源和毀滅的盡頭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不白之冤:形容因被列入嫌疑人而承受了無法雪洗的冤屈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二回‧「喧之逃,非貪生怕死,實欲太叔伸不白之冤耳!」】]
├不亦樂乎:形容人在生命中內心很滿足,而感到極為喜悅快樂的事情 [論語‧學而篇‧「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不共戴天:比喻彼此的仇恨深重而勢不兩立,誓言不與仇人共同生存在這個世界上 [禮記‧曲禮篇上‧「父之讎,弗與共戴天。兄弟之讎,不反兵。交遊之讎,不同國。」]
├不同凡響:形容深藏不露的人,有不同於一般情況的傑出表現 [民國‧金庸【天龍八部三十回‧「少林寺達摩院首座果然不同凡響,只一出手,便將對方三名高手打倒。」】]
├不合時宜:形容國家的典章制度,若有法規已經不適合時代潮流時,就應儘早改革變新 [東漢‧班固【漢書‧哀帝紀‧「皆違經背古,不合時宜。」】]
├不在話下:形容事情若屬於理所當然,就不須再多作解釋了 [元‧秦簡夫【趙禮讓肥四折‧「以下各隨次第加官賜賞,這且不在話下。」】]
├不好意思:形容當事人對於好心人熱情的幫助,心中感到很羞愧的樣子 [清‧曹雪芹【紅樓夢十九回‧「多多給你母親些銀子,他也不好意思接你了。」】]
├不如歸去:比喻正直的官員感歎政務難以推行,已不想再戀就於職位,極想離開回到故鄉去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部三‧「杜鵑,其鳴若曰:『不如歸去』。」】]
├不安於室:比喻婦人之淫蕩風流,在外花枝招展,不肯在家安分守己,堅守聖潔的貞操 [詩序‧「衛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
├不自量力:形容狂傲的人,在事前未先衡量自己的能力,就去擔任其工作,結果弄得灰頭土臉 [左傳‧隱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
├不即不離:形容彼此的關係雖不親密,但也不疏遠,皆能維持一定的距離 [圓覺經上‧「『不即不離,無縛無脫。』譬如水之與波,水與波有別故不即,水波之性無二,故不離。」]
├不告而別:形容人在臨走時,沒有向眾人說一聲再見,就悄悄地離開了 [唐‧白居易【過元家履信宅詩‧「落花不語空辭樹,流水無情自入池。」】]
├不忍之心:比喻父母對於子女所犯下的大錯,心中雖有所不安,但卻有憐憫而捨不得苛責的意味 [孟子‧公孫丑篇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不折不扣:形容情況與事實完全相同,沒有一點虛假的表象 [宋代‧太平廣記‧卷三‧「容顏秀麗,美貌絕倫,真是位不折不扣的仙人。」]
├不求甚解:比喻一般學生在讀書時,只求得書中的大意,並不肯去徹底理解其內容 [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不男不女:用以批評服裝打扮怪異的青少年,看起來不像男生也不像女生 [民國‧金庸【笑傲江湖三十一回‧「但是這副不男不女的妖異模樣,令人越看越是心中發毛。」】]
├不肖份子:形容沒有道德良知又做出違法事件的商人
├不良於行:形容身體殘障的人,走路很不方便的樣子 [元史‧列女二‧「姑患風疾,不良於行,林氏旦暮扶侍惟謹,撫育三子皆有成。」]
├不見不散:比喻彼此已相約同行,若見不到對方,就誓言不會離去 [民國‧金庸【倚天屠龍記三十七回‧「今年八月中秋,咱們在萬安寺相會,不見不散。」】]
├不見天日:比喻當政治腐敗時,人民猶如生活在黑暗恐懼之中,沒有公理正義可言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七十七回‧「我在死囚牢裡,一日關著,三頓飯吃,使我不見天日?」】]
├不言不語:形容心情沉重的人,以保持沉默的方式,不想說出半句話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二十九回‧「佘小觀自從走進了房,一直呆呆地坐著,不言不語。」】]
├不言之教:比喻道德高深的哲人,雖然不以言語但卻能做到實行身教的工作 [老子第二章‧「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呂氏春秋‧君守‧「故曰天無形,而萬物以成;至精無象,而萬物以化;大聖無事,而千官盡能。此乃謂不教之教,無言之詔。」]
├不言而喻:形容事態明顯而不用說明,旁人自己便可瞭解了 [孟子‧盡心篇上‧「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不足為奇:形容所看見的事物很平凡,並沒有值得令人驚奇的地方 [明‧張岱【唐琦石‧「若止斫我,不足為奇。」】]
├不足為訓:比喻僥倖成功的事蹟,或狹辯而取勝的道理,將不足以用來訓勉晚輩和子弟,作為效法的榜樣 [清‧曾樸【孽海花四回‧「孝琪的行為,雖然不足為訓,然聽他的議論思想,也有獨到之處。」】]
├不卑不亢:形容待人處世和善的人,既不過分謙卑也不高傲自滿,而能做得恰到好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五十六回‧「他這樣遠愁近慮,不卑不亢。」】]
├不屈不撓:形容毅力堅強的人,不因受阻礙就屈服於環境,反而表現出頑強抵抗的奮鬥精神 [東漢‧班固【漢書‧敘傳下‧「樂昌篤實,不橈不詘。」】]
├不拘小節:形容豁達大度的人士,能夠不拘泥於生活上瑣碎的雜務,而表現出豪放率真的態度 [後漢書‧馮衍傳‧「性敦樸,不拘小節。」]
├不明不白:形容未能深入瞭解事故的人,對於事態感到很模糊,也不知道其原因為何 [民國‧金庸【射鵰英雄傳三十五回‧「叫我不可輕舉妄動,以免兩人一齊送命,死得不明不白。」】]
├不知凡幾:形容數量之多,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了 [清‧李汝珍【鏡花緣十二回‧「甚至以男作女,暗中奸騙,百般淫穢,更不堪言。良家婦女因此失身的不知凡幾。」】]
├不知不覺:形容事情在無形之中發生微量變化,而當事人卻仍然不自知 [敦煌變文集‧三身押座文‧「不知不覺大忙忙,不怕不驚長造罪。」]
├不知好歹:比喻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不能體會出長輩對他們的一番好意 [清‧曹雪芹【紅樓夢三十七回‧「我憑怎麼胡塗,連個好歹也不知,還是個人嗎?」】]
├不知所云:形容文章或言論抓不到重點,使聽者不了解其中的意思 [三國‧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知所措:形容人遇到突發狀況時,因驚慌恐懼而不知道要如何去應付情勢的變化 [論語‧子路篇‧「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不近人情:比喻態度冷漠的人,已違背常理且對人很冷淡,與人沒有情感關係 [傳家寶‧「不近人情,舉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夢境。」]
├不宣而戰:形容關係很緊張的兩個國家,在尚未正式宣佈戰爭狀態時,就已先向對方開火了
├不急之務:比喻對於現況並無關緊要,又不是很急迫的事情 [唐‧王維【山中與裴迪秀才書‧「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
├不為人知:形容運作的黑幕重重,有旁人所不了解的可怕內情 [宋代‧太平廣記‧卷九十二‧「至宣帝時,為卑官,不為人知。」]
├不為所動:形容思想純正的人,不為外境所迷惑而導致心神狂亂 [清末‧徐枕亞【玉梨魂七章‧「故夢霞對之漠然,不為所動,實非故以冷眼相看也。」】]
├不畏艱難:形容毅志堅定的人,不怕挫折和困難的挑戰 [俗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不省人事:形容人處於昏迷狀態,已失去知覺了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八十三回‧「言訖,不省人事,是夜殞於禦營。」】]
├不相上下:形容彼此的實力相當,而分不出高低來 [唐‧陸龜蒙【蠹化‧「翳葉仰嚙,如飢蠶之速,不相上下。」】]
├不矜不躁:形容沉穩內練的人,其態度謙恭,心平氣和的樣子
├不約而同:形容兩人在事前並未預先相約,但彼此竟然一同前往相同的目的地了 [西漢‧司馬遷【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應時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
├不苟言笑:形容態度嚴肅的人,舉止從容不迫,做事時不喜歡隨便談論笑話 [禮記‧曲禮上‧「不苟訾,不苟笑。」]
├不衫不履:形容生活邋褟的人,衣著髒亂而不整齊的樣子 [清‧劉鶚【老殘遊記九回‧「這個人也是個不衫不履的人,與家父最為相契。」】]
├不計其數:形容數量非常眾多,而無法計算清楚 [清‧劉鶚【老殘遊記一回‧「船面上坐的人口,男男女女,不計其數。」】]
├不值一文:比喻人品或文章極為粗略,毫無珍惜的價值 [干成龍【「從來有名士,不用無名錢。士大夫若愛一文,不值一文。」】]
├不修邊幅:形容性情浪漫的藝術家,時常不重視修整服裝儀容 [後漢書‧馬援傳‧「天下雌雄未定,公孫不吐哺走迎國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乎?」]
├不倫不類:用以批評服裝打扮怪異的青少年,並未能與其年齡和性別相搭配 [莊子‧齊物篇‧「今且有言於此,不知其與是類乎?其與是不類乎?」]
├不容偏廢:用以勸人做事情要能夠面面俱到,不能把其中的某一部分,廢置而不去管他 [西晉‧陳壽【三國志‧蜀志‧魏延傳‧「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
├不屑一顧:比喻高傲自大的人,對於俗事有諸多輕視,而不願加以注重他 [後漢書‧馬廖傳‧「盡心納忠,不屑毀譽。」]
├不時之需:比喻人若能預先作好準備,就可以因應隨時所需要 [宋‧蘇軾【後赤壁賦‧「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不留餘地:比喻逼人太甚的奸商,絲毫不留給別人一點生存的退路 [莊子‧養泩主篇‧「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
├不眠不休:形容負擔沉重的人,為了生計而賣力工作,連晚上都沒有休息 [民國‧金庸【書劍恩仇錄二回‧「這一日一夜不眠不休的奔馳下來,也已十分疲累。」】]
├不能自己:比喻人因突然間言行失態,就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了 [民國‧朱自清【背影‧「哪知環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己。」】]
├不能言語:形容人因驚嚇過度,以致沒辦法用言語來表達當時的情況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五回‧「兩人走到床前,王氏已是不能言語了。」】]
├不偏不倚:比喻正直的人,處世態度公正中立,猶如恰中目標一樣絲毫沒有偏差 [南宋‧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
├不務正業:形容整天玩樂遊蕩,沒有正當職業的不良少年 [清‧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七十三回‧「生下一個兒子,卻是很沒出息的,長大了,游手好閑,終日不務正業。」】]
├不動如山:比喻內練的人,臨事則情緒依然鎮定,不為外物所影響而穩如一座泰山 [孫子兵法‧軍爭篇‧「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
├不動聲色:形容做事謹慎保密的人,不願虛張聲勢,神態照常,沒有驚動其他人 [明‧洪自誠【菜根譚一二六‧「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此中有無窮意味,亦有無窮受用。」】]
├不得安寧:形容居家的四周環境因喧囂吵雜,使人得不到安祥和寧靜 [明‧陸西星【封神演義十回‧「朕恐姜桓楚聞知,領兵反亂,東方恐不得安寧。」】]
├不得而知:形容由於事態模糊,使人無法從其中得到事情的真相 [唐‧韓愈【爭臣論‧「故雖諫且議,使人不得而知焉。」】]
├不得要領:比喻草率的人,做事情不能掌握事理的脈絡,也抓不到重點或關鍵部分 [東漢‧班固【漢書‧張騫傳‧「騫從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領。」】]
├不情之請:比喻人所請求的事情很冒昧,非情理上所能相應的 [民國‧金庸【天龍八部十回‧「小僧有一不情之請,還望眾長老慈悲。」】]
├不教而誅:比喻獨裁霸道的當權者,未能事先教育人民了解道德或法治的觀念,就將犯過錯的人給殺掉了 [論語‧堯曰篇‧「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
├不敗之地:比喻軍事據點險要,又非常堅固,將不輕易被敵人所擊潰 [孫子兵法‧軍形篇‧「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不清不白:形容男女之間有曖昧的關係,其複雜的程度,彼此已糾葛在一起了 [鬧花叢四回‧「只說我閨門不謹,做出這件不清不白的事,便招人談論。」]
├不理不睬:形容處世冷淡的人,對於別人好心的提醒,卻始終不願去理會人家 [清‧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七十八回‧「任憑這邊賠盡小心,那邊只是不理不睬。」】]
├不速之客:形容未受主人邀請,卻突然來拜訪而不受歡迎的賓客 [易經‧需卦‧「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不逞之徒:形容因失志而為非作歹,不肯守法的人 [左傳‧襄公十年‧「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
├不勞而獲:比喻人未經過一番努力奮鬥後,就能僥倖獲得 [孔子家語‧入官‧「所求於邇,故不勞而得也,所以治者約,故不用眾而譽立。」]
├不勝其任:形容能力不足者,無法擔當其重大的任務 [呂氏春秋‧遇合‧「亂則愚者之多幸也,幸則必不勝其任矣。」]
├不勝枚舉:形容發生事故的實例太多了,將無法一一列舉出來 [清朝野史‧大觀卷二‧「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不堪入目:形容圖片畫面極其庸俗低賤,將不適合大眾來觀賞 [清‧沈復【浮生六記‧浪游記快‧「余自績溪之游,見熱鬧場中卑鄙之狀不堪入目,因易儒為賈。」】]
├不堪回首:比喻在人生嘗盡各種的苦痛後,已不敢再回想過去的往事,以免徒增悲傷 [南唐‧李煜【虞美人‧「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不堪其擾:形容安分守己的市井小民,已不能再忍受商家吵雜的聲音了 [唐書‧食貨五‧「富人乘以為姦,可督者私之,外以逋官錢迫蹙閭里,民不堪其擾。」]
├不堪設想:比喻事情已經敗壞到某種程度,其發展到最後的結局,將沒人敢去作想像 [清‧曾樸【孽海花六回‧「中國的大局,正不堪設想哩!」】]
├不寒而慄:形容人看到慘案的現況時,對其幽明界的恐懼感,連身體都不自覺地發抖起來 [西漢‧司馬遷【史記‧酷吏列傳‧「是日皆報殺四百餘人,其後郡中不寒而慄,猾民佐吏而治。」】]
├不惑之年:比喻人到了四十歲以後,就應通曉世事而不再被塵俗所迷惑了 [論語‧為政篇‧「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不惡而嚴:比喻明智的領導者,不顯露憎惡的神態,或使用卑劣強硬的手段,能以嚴然矜莊,竟而達到嚴整管理的目標 [易經‧遯卦‧「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不期而遇:形容彼此在事前並沒有相約見面,卻無意中在同一地方碰面了 [春秋穀梁傳‧隱公八年‧「不期而會,曰遇。遇者,志相得也。」]
├不欺暗室:比喻行為光明正大的人,即使是在無人的暗室中,也不敢膽大妄為,隨便做出虧心事來欺騙自己 [唐‧駱賓王【螢火賦‧「類君子之有道,入闇室而不欺。」】]
├不測之患:比喻人正面臨一場無法預測的大災難 [後漢書‧袁紹傳‧「詒太夫人不測之患,損先公不世之業。」]
├不痛不癢:比喻人在談論事理時,並沒有切中要害,根本不能徹底解決問題 [明‧施耐庵【水滸傳七回‧「不痛不癢,渾身上下或寒或熱,沒撩沒亂,滿腹中又飽又飢。」】]
├不發一語:形容處世冷靜的人,對於事故的發生,心情皆保持鎮靜,未說一句傷心話 [清‧魏秀仁【花月痕二十四回‧「到痴珠說完了,秋痕不發一語,站起身來走出南屋。」】]
├不絕於耳:形容清脆美妙的歌聲,好像一直圍繞在耳朵旁一樣,令人回味無窮 [西漢‧司馬遷【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金石絲竹之聲不絕於耳,帷帳之私俳優侏儒之笑不乏於前,而天下無宿憂。」】]
├不著邊際:比喻對事態不了解的人,說話不能切合實際的需要 [明‧施耐庵【水滸傳十八回‧「在此不著邊際,怎生奈何?我須用自去走一遭。」】]
├不虛此行:比喻人在旅程中得到很豐富的收獲,覺得並沒有白走這一遭 [民國‧金庸【倚天屠龍記十回‧「久仰少林神僧清名,今日有幸得見,也算不虛此行了。」】]
├不勤則懶:用以說明人若不能勤勞工作,就會變得好吃懶做而一事無成 [魏書‧高允列傳‧「若勤之,則畝益三斗,不勤則畝損三斗。」]
├不慌不忙:形容胸有成竹的人,做事情能按照計畫進行而從容不迫,因此沒有錯亂的現象發生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那書生不慌不忙,說出四句來道:顛顛倒倒,何時局了?遇著漆園,還汝分曉。」】]
├不經之談:形容沒有科學根據,與實事不相符的言論 [羊祜‧戒子書‧「毋傳不經之談,毋聽毀譽之語。」]
├不義之財:形容不是用正當手段,或合法程序所取得的財物 [列女傳‧齊田稷母‧「夫為人臣不忠,是為人子不孝也。不義之財,非吾有也。」]
├不落人後:比喻有上進心的人,積極奮力向前進,不肯落於眾人的後面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傳‧「而李廣不為後人,然無尺寸之功,得以封邑者,何也?」】]
├不落窠臼:形容積極進取的人,思想觀念能不斷創新改進,不拘泥在舊文化之中 [清‧曹雪芹【紅樓夢七十六回‧「這凸凹二字,歷來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軒館之名,不落窠臼。」】]
├不解之謎:形容玄奇奧妙的現象,令人無法解開的謎團 [東漢‧王充【論衡‧問孔篇‧「難其不解之文,世間弘才大知生,能答問。」】]
├不解風情:用以批評行動呆板的人,不能了解情人的風趣幽默
├不厭其煩:形容有熱誠的老師,講解課文皆力求詳盡,並不會嫌麻煩 [論語‧憲問篇‧「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
├不聞不問:用以感嘆世間人情的冷淡,眾人對生活周遭的事物皆漠不關心 [清‧曹雪芹【紅樓夢四回‧「這李紈雖青春喪偶.....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聞不問。」】]
├不遠而復:比喻心生膽怯的人,經不起挫折失敗,當人生旅途踏出不遠的地方時又折返回來,不敢去開創新格局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夫迷途知返,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
├不憂不懼:形容處世達觀的人,面對人生則安然自在,沒有憂愁或感到恐懼等焦慮 [西漢‧揚雄【法言‧重黎篇‧「天非人不因,人非天不成,是故知命者不憂不懼也。」】]
├不樂之捐:比喻人並非出於自願,而真誠所作的捐獻 [昭明文選‧卷四十三‧「言己所不樂之事,必不能堪而行之。」]
├不蔓不枝:比喻文章簡潔清香,沒有多餘的糾葛,就像蓮梗一樣光直平滑而無分枝 [宋‧周敦頤【愛蓮說‧「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不請自來:形容厚臉皮的人,並沒有受到主人的邀請,自己卻前來作客了 [明代‧歡喜冤家二十回‧「惡客不請自來席,花時無酒。」]
├不醉不歸:形容知心朋友,彼此肝膽相照而又難得有相聚,因此沒有喝到酒醉就不回去了 [藝文類聚‧卷四十八‧「晉孝武好與虞嘯父飲酒,不醉不出。」]
├不戰而勝:比喻智謀高深的人,能以和平理性的手段,不用經過戰爭,就能贏得全面勝利 [荀子‧王制篇‧「以不敵之威,輔服人之道,故不戰而勝,不攻而得,甲兵不勞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
├不擇手段:比喻險惡殘暴的人,為了達到目的,就不惜使用卑鄙無恥的手段 [民國‧金庸【笑傲江湖三十回‧「不過他抱負太大,急欲壓倒武當、少林兩派,未免有些不擇手段。」】]
├不獨一人:比喻事情發生的例子,並非只有一個而已 [昭明文選‧卷十三‧「胥士之殉名,貪夫之殉財,天下皆然,不獨一人。」]
├不謀而合:比喻彼此在事前並未互相商量計策,但兩者努力的成果,卻恰好相同 [宋‧蘇軾【居士集敘‧「士無賢不肖,不謀而同曰:『歐陽子,今之韓愈也。』」】]
├不遺餘力:比喻認真的人,做事情能竭盡心力,而毫不保留地付出真情 [戰國策‧趙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遺餘力,必定是疲倦而歸的。」]
├不翼而飛:形容所擺放在一旁的物品,卻無故消失不見了 [戰國策‧秦策三‧「三人成虎,十夫揉椎,眾口所移,毋翼而飛。」]
├不聲不響:形容人在臨走時,並未表示態度,也沒有發出一點聲音,隨即就離開了 [民國‧金庸【鹿鼎記十一回‧「不聲不響的走了,不是太對不起人嗎?」】]
├不癡不聾:用以勸說長上者,若要促進家庭圓滿和協,就必需有時故意裝聾作啞,才能使上下和睦而不起風波 [北史‧長孫嵩傳‧「諺云:『不癡不聾,不作大家翁。』此言雖小,可以喻大。」]
├不藥而癒:比喻人因有精神良方作感召,雖有病痛但卻不需要打針吃藥,就全部好了
├不識抬舉:比喻自尊心強的年青人,不願意依靠關係,去接受長官的提拔或賞識 [明‧吳承恩【西遊記六十四回‧「這和尚好不識抬舉,我這姐姐,哪些兒不好?」】]
├不顧一切:比喻有責任感的人,為了達成使命而不惜犧牲所有,也要盡全力去完成任務 [清‧曾樸【孽海花三十三回‧「只好不顧一切,逃出竹林,飛身上馬,沒命地向來路狂奔。」】]
├不歡而散:形容彼此因意見不合而吵得不愉快,隨即就各自離開了 [宋代‧太平廣記‧卷三十六‧「宴會不歡而散,是因為這個客人。」]
├不羈之材:形容狂野的文人,有豪放灑脫的才氣,及不甘受約束的胸懷 [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少負不羈之材,長無鄉曲之譽。」】]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用以說明人想要了解真相,若不能冒險深入問題的核心,就不能知道弊病的所在 [後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
├不入龜門─不受鱉氣:比喻人若不到別人的家裡作客,就不必忍受別人苛薄的待遇了
├不上高山─不顯平地:比喻人若沒有登上人生的高峰,就不能突顯出個人的才華理念,就像不爬上高山峻嶺,則看不出平原的廣大遼闊一樣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比喻人類的文明發展,若不能建構一套完備的法律規章,就如同沒有圓規或直尺一樣,而畫不出正方形及真圓形來 [孟子‧離婁篇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員。」]
├不吃則飢─不讀則愚:用以說明不常閱讀書報的人,則會變得愚痴無知,就如同人若不吃東西,將會餓肚子一樣 [商君書‧墾令篇‧「民不貴學則愚,愚則無外交。」]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用以勸人若不是在自己的職權範圍內,就不應去干涉他人的職務,以免惹人厭煩,也可釐清權責關係 [論語‧泰伯篇‧「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形容古代的不孝子有三種,而最為不孝的則是沒有結婚生子,以延續後代來繼承祖宗的香火 [孟子‧離婁篇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趙岐注‧「於禮不孝者有三事:阿意曲從,陷親於不義,一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任,二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也。三者中無後為大。」]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形容處世平淡的人,並不期望有什麼豐功偉業,只希望不要犯下嚴重的錯誤就好了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比喻領導者心中只要不存有貪念,則眾人做事情就不會手忙腳亂而不知所措了 [老子第三章‧「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不到黃河─絕不死心:比喻做事有決心的人,當還沒有達到目的及看到成果時,就永遠不會停止下來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十七回‧「這種人不到黃河不死心。」】]
├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用以勸人世局多變化,諸事皆難以預料,因此凡事更應處處小心謹慎
├不怕人窮─就怕志短:用以激勵年青人不要擔心家境貧窮而沒有本錢,最怕得是人生已失去奮鬥的志氣了
├不怕行慢─只怕直站:用以說明人不要為工作進度緩慢而苦惱,最擔心得是有人連動身起程去做都不肯
├不怕無能─只怕無恆:用以說明人不必擔心自己做事情的能力太差,應該煩惱得是自己有沒有毅力和恆心
├不怕敵強─就怕心弱:用以說明陷入苦戰的孤軍,不必害怕敵人的陣容有多強大,就怕我方的心志不夠堅定而已
├不怕鋼硬─就怕志軟:比喻人做事情不必煩惱問題有多困難複雜,就怕意志力太過軟弱而不敢去承擔責任罷了
├不泥古法─不執己見:比喻思想新穎的人,做事情不拘泥在老舊的古禮中,也不會固執自己的看法而不知變通 [清‧鄭板橋【題畫‧「不泥古法,不執己見,惟在活而已矣。」】]
├不知足者─富貴也憂:用以說明做人若不能知道滿足,則即使擁有再多的錢財,也會有煩惱和憂愁
├不知則問─不能則學:用以勸人要能不畏難艱和困苦而勤奮向學,若有不懂之處,就虛心請教別人,一心努力向上求進步 [荀子‧非十二子篇‧「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不讓,然後為德。」]
├不急不緩─循序漸進:形容沉穩內練的人,做事情不慌張也不忙亂,能依循事理的先後步驟而向前推進,一切皆按照計畫來進行 [阿惟越致遮經奉法品‧「奉持諸法不急不緩。是謂持法得菩薩道。」南宋‧朱熹【讀書之要‧「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不恨繩短─只怨井深:比喻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會去責備自己的能力太差勁,只是哀嘆世事太過於困難複雜而已
├不是不行─只要肯做:用以激勵受挫敗的人,做事情遇到阻礙時,不是行不通,只要肯專心去研究,即可達成心願了
├不是好漢─難耐天磨:比喻不是真正有骨氣的英雄好漢,則很難經得起上天無情的淬鍊和琢磨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用以說明人只要不自甘墮落或自暴自氣,就不會污辱到自己的人格尊嚴了 [論語‧微子篇‧「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
├不飛則已─一飛衝天:比喻胸懷大志的青年,平常非常安靜,一旦展露才華時,猶如大鵬鳥展翅高飛一樣,衝向遙遠無邊的天際中 [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韓非子‧喻老篇‧「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
├不動而敬─不言而信:比喻德行高深的智者,可以不動聲色而能使人敬畏;不用言語承諾,就能做到誠實守信用 [中庸第三十三章‧「詩云:『相在爾室,尚不愧於屋漏。故君子不動而敬,不言而信。』」]
├不問蒼生─竟問鬼神:用以譏諷迂腐的政府官員,不去傾心尋問老百姓的困苦在那裡,竟然用旁門走道去聽信妖言邪說 [唐‧李商隱【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不肅而成─不嚴而治:比喻一位英明的領袖人物,可以不用整肅嚴格的方式,就能把國家治理的有條不紊 [孝經‧聖治章‧「聖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
├不愁無廟─但愁無道:用以奉勸有心修行的人,修道時應先煩腦能否找到真理可以效法遵循,而不是去擔心有沒有舒適安逸的修練場所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用以說明人若不經過挫折失敗的歷練,就不能體驗出生命存在的價值,即對人生哲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清‧曹雪芹【紅樓夢六十回‧「俗語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我如今知道了。」】]
├不經寒冬─不知春暖:用以說明沒有經歷挫折失敗的人,就不能感受到成功時的快樂和喜悅
├不達目的─絕不終止:形容做事情有恆心的人,若不能達成目標,就永遠不會停止或放棄
├不誘於譽─不恐於誹:形容為人正直的君子,不會被名利所誘惑,也不去擔心別人來毀謗他 [荀子‧非十二子篇‧「是以不誘於譽,不恐於誹,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為物傾側,夫是之謂誠君子。」]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比喻深藏不露的智者,平常不表現時皆沉默不語,一旦提出建言,便有讓人驚嘆之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不賞而勸─不怒而威:形容懂得管理哲學的領導者,可以不用獎賞利誘或大動肝火,就能產生一種威嚴而達到勸人為善的目標 [中庸第三十三章‧「詩云:奏假無言,時靡有爭。是故君子不賞而民勸,不怒而民威於鈇鉞。」]
├不賞私勞─不罰私怨:比喻大義秉公的為政者,能做到不獎賞對私人利益有幫助的人員,也不去懲罰對執政當局有怨言的小民 [左傳‧昭公五年‧「為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
├不賞無功─不罰無罪:形容公正廉明的長官,能做到賞罰分明,不會隨便獎賞毫無功勞的屬下,也不會任意去懲罰沒有犯過錯的部屬
├不學無術─不勤無功:用以規勸青少年,如果不能即時勤奮好學,努力用功,將來就無法有一番傲人的事業成就了
├不學無術─闇於大理:用以奉勸社會新鮮人,若不能即時勤奮好學,認真求知,就無法明白世間的大道理了 [東漢‧班固【漢書‧霍光傳‧「然光不學亡術,闇於大理。」】]
├不積跬步─不至千里:比喻人若不能以堅忍不拔的毅志力,累積生活上的小經驗,將無法成就人生的大事業 [荀子‧勸學篇‧「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不懂裝懂─永世飯桶:用以批評不知虛心求教的人,若有不懂的事物就故意裝懂時,則這一輩子都將無法長進而學到實用的東西
├不騎巔路─不顯技術:比喻人生若未經一番痛苦艱難的煎熬後,則很難顯現出成熟內練的人格特質
├不勸不善─不敲不鳴:比喻一般人若不經過規勸向上後,就不會去做善事,就如同時鐘不去敲擊,則不會發出聲響一樣
┬中 +
├中人之姿:形容相貌很普通的人 [民國‧金庸【天龍八部四十六回‧「人家公主之尊,就算沒有沉魚落雁之容,中人之姿總是有的。」】]
├中立不倚:比喻公正廉潔的人,處事的立場中正而堅定,絕不偏袒任何一方 [禮記‧中庸篇第十章‧「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
├中西合璧:比喻建築物是以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所互相交融的具體表現 [清‧曾樸【孽海花二十二回‧「那館房屋的建築法,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五幢兩層樓。」】]
├中流砥柱:比喻能頂住危局的堅強力量,或能擔當國家大任的時代青年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吾黨從君濟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流。」]
├中原板蕩:形容中國出現動盪混亂的局勢 [宋‧岳飛【五嶽祠盟記‧「自中原板蕩,夷狄交侵。」】]
├中堅份子:比喻能擔當國家重責大任的優秀青年
├中庸之道:比喻思想或行為並不過多也無不及,有不偏不倚的折衷態度 [中庸‧「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規中矩:形容言行非常守規矩,又遵守倫理秩序的人 [民國‧金庸【笑傲江湖三十三回‧「令狐沖並非恆山派出身,卻將恆山劍法使得中規中矩。」】]
├中道而廢:形容做事沒有恆心的人,經常中途遇到挫折而棄止,不能如期完成工作 [論語‧雍也篇‧「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汝畫。』」]
├中飽私囊:形容貪官污吏借機侵吞公款財物,以養肥自己的私欲 [韓非子‧外儲說右篇‧「薄疑謂趙簡主曰:『君之國中飽。』簡主欣然而喜曰:『何如焉?』對曰:『府庫空虛於上,百姓貧餓於下,然而姦吏富矣。』」]
├中興大業:比喻有志青年所必須振興民族文化的重責大任 [晉書‧慕容德傳‧「陛下中興大業,務在遵養。」]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比喻身為現代人的世界觀,應以中國的思想文化為建構事物的主體,而以西方的科學理論,作為實務運用的方法
┬予 +
├予取予求:比喻蠻橫霸道的人,任憑自己的主張,毫無限制地向他人索求 [左傳‧僖公七年‧「唯我知汝,汝專利而不厭,予取予求,不汝疵瑕也。」]
┬井 +
├井井有條:形容事物已經分類排列整齊,皆毫無混淆紊亂的情形 [荀子‧儒效篇‧「井井兮其有條也,嚴嚴兮其能敬己也,分分兮其有終始也。」]
├井底之蛙:用以譏笑目光狹小,見識淺薄又自以為是的凡夫俗子 [莊子‧秋水篇‧「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井然有序:比喻人對事物規劃周密,整齊又條理分明,而流程很有順序的樣子 [金史‧志禮第一‧「凡事物名數,支分派引,珠貫棋布,井然有序,燃然如丹。」]
├井蛙之見:比喻目光狹小的人,對諸事只有淺薄的見解而已 [清‧李汝珍【鏡花緣十八回‧「婢子見聞既寡,何敢以井蛙之見,妄發議論。」】]
┬互 +
├互利共生:比喻彼此依賴生存,互相得到益處,就如同蜜蜂採花蜜可以傳送花粉受精一樣
├互助合作:形容兩人有共同的目標,能互相幫助,合力一起工作 [宋代‧太平廣記‧卷二百七十二‧「兩人都出身微賤,更加相愛互助,於是榮登高位。」]
├互補長短:比喻彼此都各有其優缺點,可以借重對方來互相彌補自己的短處 [宋代‧太平廣記‧卷二百‧「他的父親根據他的性格作為的特點,給他起名高昂,字敖曹,用以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