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c4-3劃
┬夫 +
├夫子自道:比喻自私的人,想去散播別人的壞話,反而說到自己的缺點了 [論語‧憲問篇‧「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夫妻百合:用以祝福新婚夫妻能相處融洽,永遠恩愛合好 [清‧魏秀仁【花月痕三回‧「玲瓏寶髻重盤云,百合衣香隔坐聞。」】]
├夫唱婦隨:形容恩愛的夫妻,相處和順,步調一致,能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奮鬥 [關尹子‧三極‧「夫者倡,婦者隨;牡者馳,牝者逐;雄者鳴,雌者應。」]
├夫妻同心─其利斷金:用以說明夫妻兩人若能團結一條心,則遇上再多的困苦和艱難,也一樣可以克服解決 [易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太 +
├太平盛世:形容世界沒有戰爭,人民安居樂業的時代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三十回‧「大爺,你生在這太平盛世,又正當有為之年,玉食錦衣,高堂大廈。」】]
├太甚則反:比喻情勢若太過於昌盛時,則很容易轉為衰退的局面
├太倉一粟:形容在廣大無邊的空間裡,一個極為渺小而微不足道的東西 [莊子‧秋水篇‧「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太倉乎?」]
├太山之高─非一石也:比喻偉大的事業或功績,並不是幾天或少數人的功夫,就能圓滿達成的使命 [西漢‧劉向【說苑‧正諫篇‧「太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後高也。」】]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比喻有智慧的領導者,能以完全出於本心,誠致邀約眾人加入新陣容,使參與者毫無強迫的壓力 [武王伐紂平話‧「姜太公直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鉤來!』」]
┬夭 +
├夭矯不群:形容才氣橫生的人,相貌飛揚,氣概與眾不同 [西漢‧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偃蹇,夭矯之貌。」】]
┬孔 +
├孔武有力:形容身體強健,威武有力氣的壯漢 [詩經‧鄭風‧羔裘篇‧「羔裘豹飾,孔武有力。」]
├孔融讓梨:形容善解人意的年幼者,能懂得禮讓年長者的道理 [三字經‧「融四歲,能讓梨。」]
┬少 +
├少不更事:形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因閱歷淺薄又缺乏經驗而不懂得世局變化 [隋書‧李雄傳‧「上謂雄曰:『吾兒既少,更事未多。』」]
├少之又少:形容現有的數量已經極為稀少了
├少安勿躁:用以勸人先暫且安心等待,靜觀其後,不要太過於急躁 [唐‧韓愈【答呂毉山人書‧「方將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聽僕之所為,少安毋躁。」】]
├少年老成:形容人在年少時,做事態度就已經老練持重,不輸給經驗老道的年長者了 [元末‧柯丹邱【荊釵記‧「我這公祖少年老成,居民無不瞻仰,老夫感激深恩。」】]
├少年得志:形容才幹出眾的青年,在年少時,就已經得到很高的權位了 [莊子‧外篇‧繕性‧「今之所謂得志者,軒冕之謂也。」]
├少壯幾時:用以感嘆人生沒有多少青春時光,因此要好好把握時間 [漢武帝【秋風辭‧「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奈老何?」】]
├少見多怪:形容見識淺薄的人,每遇到新鮮事物時,就會有大驚小怪的表情 [東漢‧牟融【牟子‧「少所見,多所怪,睹駱駝,言馬腫背。」】]
├少懷大志:形容人在年少時,就胸懷遠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 [宋‧蘇軾【晁錯論‧「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少不勤苦─老必艱辛:用以勸人在年少時,若不肯努力用功學習,則到年老時,必定要艱苦過一生 [明‧陳獻章]
├少而好學─如日東出:用以規勸青少年朋友,如果肯下苦功夫學習一門技能,則就像旭日東昇一樣,其前途將不可限量 [西漢‧劉向【說苑‧建本篇‧「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少壯不學─老大無成:用以勸人在年少時,若不肯用功學習,則到年老時,將會一事無成 [荀子‧法行篇‧「少而不學,長無能也。」]<古樂府‧長歌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尤 +
├尤物移人:形容婦人皎好的美色,足以動人之情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夫有尤物,足以移人。」]
┬尺 +
├尺寸千里:比喻成功是由無窮次失敗所累積的結果,猶如累積每一寸步,才能行至千里之遠的地方 [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遁)隱。」】]
├尺木有節:比喻世上沒有絕對完美的事物,就像數尺長的木頭,必定會有枝節存在一樣 [呂氏春秋‧舉難篇‧「尺之木必有節目,寸之玉必有瑕謫。」]
├尺布斗粟:比喻由於家庭生活的物質極為缺乏,使得兄弟之間因此而不和睦了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南衡山王列傳‧「一尺布,猶可縫;一斗粟,猶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尺蚓穿堤:比喻貪腐弊病之可怕,就像是小小的蚯蚓,也可以將極為堅固的長堤,徹底破壞掉 [新論慎鄛‧「尺蚓穿堤,能漂一邑。」]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用以說明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都各有其優缺點,並非完全適用在任何事物上 [戰國‧楚‧屈原【楚辭‧卜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尺璧非寶─寸陰是金:用以勸人要好好地愛惜光陰,努力向上,不要沈迷於世俗的塵物中 [西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夫日回而月周,時不與人游,故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
┬弔 +
├弔民伐罪:形容正義之士討伐有罪的暴君,以慰問被壓迫而受苦痛的老百姓 [孟子‧梁惠王篇下‧「誅其君而弔其民,若時雨降。」]<魏明帝【樂府‧「伐罪以弔民,清我東南疆。」】]
├弔臂獨撐:比喻人的責任壓力很大,負擔又沉重,已經快要支撐不住了
┬引 +
├引人入勝:形容風景名勝吸引眾人進入美麗優雅的情境裡,使人陶醉在其中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王衛軍云:『酒正引人入勝地。』」】]
├引以為戒:形容人以此次失敗或歷史的錯誤,作為往後警惕的教訓 [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一二‧「好古之士,當引以為戒。」】]
├引以為榮:形容對於親朋好友傲人的事業成就,而感到很光榮的事情 [宋代‧太平廣記‧卷一百七十五‧「廉使崔千升任侍郎,家鄉的人都引以為榮。」]
├引吭高歌:形容心情高興的人,放開喉嚨,大聲唱起歌來 [清末‧徐枕亞【玉梨魂十三章‧「時更引吭高歌,珠喉宛轉,好花之歌,春游之曲,歌辭之最麗、音調之最佳者也。」】]
├引咎辭職:形容肯負責任的官員,能為政策的錯誤或過失,勇於主動承擔職責,並自我檢討而辭官下臺 [西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權傳‧「壹姦罪發露伏誅,權引咎責躬。」】]
├引狼入室:比喻沒有警戒心的人,卻把壞人招引進來,反而無故惹來禍端 [元曲‧羅李郎‧「我不是引的狼來屋裏窩。」]
├引喻失義:形容人若引用經典不適當時,反而會失去文章原本的真諦了 [三國‧諸葛亮【前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引經據典:形容作者引用經書典故為依據,以強化文章或言論的說服力 [後漢書‧荀爽傳‧「引據大義,正之經典。」]
├引賊過門:比喻愚昧的人,無端招引惡勢力過來 [清‧曹雪芹【紅樓夢一百十二回‧「家奴負恩,引賊偷竊家主,真是反了!」】]
├引領而望:形容人以伸長脖子而瞭望遠方,有期待殷切之意 [孟子‧梁惠王篇上‧「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
├引錐刺股:形容古代勤奮好學的人,用尖錐刺痛屁股,來激勵自己要努力用功讀書 [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引頸就戮:形容壯士慷慨赴死,有毫無畏懼的神態 [唐書‧甄濟傳‧「祿山反,使蔡希德封刀召之,曰:『即不起,斷其頭見我。』使者趨前,濟引頸待之。」]
├引濟時艱:形容憂國之士激發慈悲心,盡全力挽救當時的危難,去救濟貧民百姓的困苦 [晉書‧慕容超傳‧「尚書令韓範德望具瞻,燕秦所重,宜遣乞援,以濟時艱。」]
├引水入牆─開門揖盜:比喻愚昧的人,無端引來禍害,而造成可怕的悲劇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四回‧「這不是我自己引水入牆,開門揖盜麼?」】]
├引虎下山─引蛇出洞:比喻做事大意的人,無故招引惡勢力過來,反而自取滅亡
┬心 +
├心力交悴:形容事務繁忙的人,在精神和體力上,都受到極度勞累,已經完全虛脫了 [左傳‧昭公一九年‧「盡心力而為之,後必有災。」]
├心口如一:形容老實的人,能做到表裡一致,由口中所說出來的話,和心裡所想的完全一樣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二十回‧「雖說沒甚麼模樣兒,可倒是個心口如一的厚實人兒。」】]
├心不在焉:形容做事懶散的人,注意力不集中,心裡另有所思,並不能專注於眼前的工作上 [禮記‧大學篇第七章‧「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心心相印:形容彼此的情感交融,雖不用多說話,亦能心意相通 [祖庭事苑‧「心印者,達摩西來,不立文字,單傳心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心手相連:比喻親子之間的親情骨肉關係,猶如細絲相連在一起密切 [呂氏春秋‧精通‧「雖異處而相通,隱志相及,痛疾相救,憂思相感,生則相歡,死則相哀,此之謂骨肉之親。」]
├心手相應:形容當技藝純熟時,則做事的步調將順心得意 [南史‧豫章文獻王嶷傳‧「帝嘗論書曰:『筆力勁駿,心手相應。』」]
├心平氣和:形容和善的人,在遇事時,心情能保持平靜和順,絲毫沒有動怒或怨恨的表情 [宋史‧呂祖謙傳‧「心平氣和,不立崖異,一時英偉卓犖之士皆歸心焉。」]<南宋‧朱熹【「心平氣和,則能言。」】]
├心甘情願:形容人完全出於自願而真心去做,絲毫沒有勉強之意 [民國‧金庸【神鵰俠侶七回‧「不論你到那裏,我總是心甘情願的跟著你。」】]
├心地善良:形容本性良善,心意潔淨的人 [民國‧金庸【書劍恩仇錄十六回‧「她明明是個天真無邪、心地善良的孩子。」】]
├心如刀割:形容悲傷至極的難受,就像用刀子在割心肝一樣痛苦 [元‧秦簡夫【趙禮讓肥一折‧「眼睜睜俺子母各天涯,想起來我心如刀割,題起來我淚似懸麻。」】]
├心如止水:形容心境平淡的人,心情毫無波瀾起伏,就像靜止的井水一樣沈寂 [唐‧孟郊【烈女操‧「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心如懸旌:形容人處於危機四伏的境地中,其心神不定,無所依賴,就像懸在半空中飄浮的旗幟一樣沒有安全感 [戰國策‧楚策一‧「寡人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
├心安理得:形容為人處世若能安分守己,不違背倫常道理,則心中自有安然無愧,坦然踏 0實的心情[唐‧韓愈【圬者王承福傳‧「取其直,雖勞無愧,吾心安焉。」】]
├心有餘悸:形容人所遇上的危難雖已化解了,但一回想起來,心裡還是覺得害怕不安 [民國‧金庸【射鵰英雄傳三十三回‧「曾女被洪七公整治得死去活來,雖然事隔多年,仍是心有餘悸。」】]
├心死夢碎:形容人生莫大的期望,已經完全破滅了 [莊子‧外篇‧田子方‧「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心灰意冷:形容失意者情緒低落,已缺乏奮發進取的精神,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了 [唐‧白居易【冬至夜詩‧「心灰不及爐中火,鬢雪多於砌下霜。」】]
├心血來潮:形容思緒興奮的人,忽然間有激動起來的念頭 [明‧陸西星【封神演義第三十四回‧「其心如石,再不動搖;心血來潮者,心中忽動耳。」】]
├心明神清:形容當心靈得到光明時,則頭腦會更加冷靜清楚 [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二)‧「心明自在來還去,心亂空論古與今。」]
├心明眼亮:比喻正直的人,做事坦誠公開,絲毫沒有隱瞞之情
├心服口服:比喻領導者若能以道德為本體,自己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則屬下無不完全信服的道理 [清‧曹雪芹【紅樓夢五十九回‧「如今請出一個管得著的人來管一管,嫂子就心服口服,也知道規矩了。」】]
├心直口快:形容個性爽直的人,心中有話就直接說出來,絲毫不去忌諱什麼 [清‧曹雪芹【紅樓夢三十四回‧「薛蟠本是個心直口快的人。」】]
├心知肚明:形容事情的真相,當事人的心中比誰都清楚
├心花怒放:形容人遇到高興的事情時,心情完全舒展開來,有極為快活的神態 [清‧曾樸【孽海花九回‧「雯青這一喜,直喜得心花怒放,意蕊橫飛。」】]
├心表日月:形容做人光明磊落,操守如同日月之光一般,潔淨無污點 [西漢‧劉向【說苑‧談叢篇‧「心如天地者明,行如繩墨者章。」】]
├心急如焚:形容緊急事故已經非常迫切,而內心又極為焦慮,有如火在燒一般 [唐‧韋莊【秋日早行詩‧「行人自心如火,兔走烏飛不覺長。」】]
├心急腿慢:形容心中因事故而著急,以致做起事來非常遲鈍,而不能順心如意
├心狠手辣:形容暴徒的心態非常兇惡狠毒,手段極其殘忍 [民國‧金庸【笑傲江湖三十二回‧「他和丁勉、費彬三人曾殘殺劉正風的滿門,甚是心狠手辣。」】]
├心悅誠服:形容當人自嘆不如之後,而能向有德者真心佩服,以表示將順從之 [孟子‧公孫丑篇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心浮氣躁:形容心情煩躁的人,因失去耐性而情緒不穩定,心氣有浮動的舉態 [民國‧金庸【神鵰俠侶三回‧「他心浮氣粗之下,已說不上甚麼審察敵情、隨機應變。」】]
├心神不寧:形容心神因受到意亂所干擾,而不能平靜下來 [清‧曹雪芹【紅樓夢十六回‧「那時賈母正心神不定,在大堂廊下佇立。」】]
├心高氣傲:形容人的志向雖遠大,但態度卻很驕傲的樣子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二十五回‧「原想姑娘心高氣傲,不耐煩詳細領會鄧九公的意思。」】]
├心動神移:形容心神受到外物所迷惑,而為之搖蕩不定 [清‧曹雪芹【紅樓夢一百十六回‧「雖說是一枝小草,又無花朵,其嫵媚之態,不禁心動神怡,魂消魄喪。」】]
├心術不正:比喻為人居心不良,做事多用心機,行事不能大公無私 [民國‧金庸【射鵰英雄傳三十一回‧「此經若是心術不正之人手中,持之以橫行天下,無人制他得住。」】]
├心喜若狂:形容人遇上喜事而內心極為高興,幾乎快要發狂了 [西漢‧司馬遷【史記‧樂書‧「正義若外境會意,其心喜悅,悅喜在心,故樂聲發揚也。」】]
├心無二用:用以勸人在做事時,要能專心一志,不去做其他雜務的工作 [北齊‧劉晝【劉子新論‧專學‧「使左手畫方,右手畫圓,令一俱成;雖執規矩之心迴剟劂之手而不能者,由心不兩目,則手不並運也。」】]
├心虛鬼生:比喻心靈空虛的人,容易疑神疑鬼,而產生多餘的幻覺 [清‧石玉琨【三俠五義三十七回‧「這總是自己心虛之過。慢說無鬼;就是有鬼。」】]
├心閒手敏:形容當心情優閒時,則手藝會更加靈巧敏捷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麗辭‧「天地心閒靜,日月眼中明。」】]
├心亂如麻:形容人在心思紛亂時,如同麻絲一般雜亂,找不到思想的脈絡 [清‧石玉琨【三俠五義四十六回‧「包公相待的那一番情義,自己對眾人說的話,更覺心中難受。左思右想,心亂如麻。」】]
├心慈面善:形容心地善良,面容慈祥的老人 [清末‧徐枕亞【玉梨魂二十八章‧「今聞其死,無不扼腕嘆惜,老母心慈,亦賠下幾點眼淚。」】]
├心慌意亂:形容窮緊張的人,遇事而心中慌亂,對事情沒有頭緒,也拿不定主意 [戰國‧楚‧屈原【楚辭‧卜居‧「心煩意亂,不知所從。」】]
├心搖目蕩:形容受情勢壓迫的人,遇事時容易心神不定,而眼睛到處飄蕩 [唐‧杜佑【通典‧惜軍勢‧「今與賊家對敵,當不動如山。若遷移依險,人心搖蕩,於勢大損。」】]
├心煩事多:用以說明當心情煩躁時,則事情很容易出差錯,以致將問題越積越多而懶得去處理了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三十一回‧「袁紹回冀州,心煩意亂,不理政事。」】]
├心照不宣:比喻眾人皆已做了違法的事情,彼此心知肚明,用不著公開說出來 [唐‧任昉【答陸倕知己賦‧「心照情交,流言靡惑。」】]
├心猿意馬:形容想像力豐富的人,心思經常變動不定,猶如猿舉大動又像馬馳快速,而使欲念難以控制 [維摩詰經‧變文二十卷‧「卓定深沈莫測量,心猿意馬罷顛狂。」]
├心腹大患:比喻潛伏在團體或組織的內部中,足以致命的大禍患 [後漢書‧陳蕃傳‧「寇賊在外,四支之疾;內政不理,心腹大患。」]
├心裡有數:形容自己所做過的事情,當事人的心裡最為清楚了 [民國‧金庸【鹿鼎記五回‧「咱們只要自己心裡有數,也就是了。」】]
├心誠則靈:比喻人若能以虔誠的心意,去信仰宗教,則心願自然就會靈驗了 [禮記‧大學第九章‧「『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
├心路歷程:形容人生在辛勤奮鬥的甘苦過程 [明‧施耐庵【水滸傳四十四回‧「我把娘子十分愛慕,我為你下了兩年心路。」】]
├心電感應:形容彼此的心靈契合,而行為能相呼應 [清末‧徐枕亞【玉梨魂十六章‧「梨娘前得夢霞病訊,心電交馳,今聞其來,知其病已愈。」】]
├心滿意足:形容人對事功的乞求,心中已經非常滿足了 [晉書‧袁輔傳‧「志盈心滿,用長歡娛。」]
├心緒如麻:形容心情煩躁的人,思緒就像麻絲一樣雜亂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三十六回‧「某因心緒如麻,忘卻一語。」】]
├心酸血淚:形容使人感嘆悲哀的淒涼故事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二十七卷‧「這段話文,若說出來時:直教鐵漢也心酸,總是石人亦淚灑。」】]
├心領神會:形容旁人不用加以說明,自己心中已經有所領悟和瞭解了 [宋代‧太平廣記‧卷三百三十四‧「少年又減兩千,女子於是留步,戀戀不捨,心領神會,過了一會兒才告辭離開。」]
├心廣體胖:形容心胸寬大,肚量宏偉的人士 [禮記‧大學篇‧傳六‧「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心慕手追:形容自己心中有所仰慕的人士,必定竭力想去追求仿效他 [晉書‧王羲之傳‧「翫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
├心醉如死:形容自甘墮落的人,心靈沉醉於迷途,而人生毫無鬥志,就像是行屍走肉一般
├心醉魂迷:形容人的心靈已沉醉其中,而神態迷糊的樣子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篇‧「所值名賢,未嘗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心凝形釋:比喻心靈與大自然宇宙融合之後,而達到無思無慮,忘卻軀殼存在的新境界中 [列子‧仲尼‧「心凝形釋,骨肉都融;不覺形之所倚,足之所履,心之所念,言之所藏。」]
├心蕩神馳:形容心神被外在情緣所迷惑,而自己已不能把持了 [宋代‧太平廣記‧卷二百三‧「獄吏們聽得神迷心蕩,他乘機逃出來,免去了受炮烙這種刑罰。」]
├心靜如鏡:比喻當心靈平靜時,毫無波瀾起伏,就像一面鏡子,可以看透世間的一切事物
├心頭之肉:形容父母所疼愛的心肝寶貝
├心頭插刀:比喻內心的痛苦,就像心頭上被插住一把利刀一樣疼痛
├心織筆耕:形容愛好文學的人,勤奮而認真地寫作文章 [昭明文選‧表下‧「既筆耕為養,亦傭書成學。」]
├心懷鬼胎:形容心術不正的人,各自懷有陰謀鬼計,彼此又勾心鬥角 [明‧施耐庵【水滸傳八回‧「兩個公人懷著鬼胎,各自要保性命。」】]
├心曠神怡:形容人進入大自然的懷抱後,心胸有曠達愉悅的舒暢感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心曠神怡,寵辱皆忘。」】]
├心懸兩地:形容憂心忡忡的人,為了兩地的事務而掛念在心頭 [唐‧李白【「君為峨嵋客。心懸萬里外。影滯兩鄉隔。」】]
├心驚肉跳:形容人因驚嚇過度,而身體不時發生驚跳的情形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初召之時,就有些心驚肉顫,不知其由。」】]
├心驚膽戰:形容人受到驚嚇後,以致身體發生驚跳的情況,心中的害怕,已經到達極點了 [元曲‧後庭花‧「我立欽欽誰敢離衙門,常懷著心驚膽戰。」]
├心靈性巧:形容心思靈敏,而手藝精巧的少女 [明‧施耐庵【水滸傳九十八回‧「瓊英心靈性巧,覺來都是記得。」】]
├心如古鏡─不磨不明:比喻人類的心靈就像一面古銅鏡,若不肯接受琢磨歷練,就不能體會出人生的大道理來
├心想事成─美夢成真:用以祝人在心中所追求的願望,能夠實現出來,而美好的夢想,能夠成為事實 [清‧李汝珍【鏡花緣二十四回‧「今在異鄉相逢,真令侄兒夢想不到。」】]
├心靜則明─水止照物:形容當心靈平靜時,則思惟更加敏捷銳利,能夠看清楚萬物的真相,就像靜止的河水,可以用來觀照景物一樣
├心癢難搔─技癢難熬:比喻身懷高超技藝的人,極想表現才華的渴望,就像心中急著想得到的東西,卻始終無法得到他一樣難受 [宋‧馬永卿【嬾真子‧「技癢者,謂人懷其技藝,不能自忍,如身之癢也。」】]
┬戶 +
├戶告人曉:形容官差傳達政令,通知各戶家屬,使人人都知道了 [列女傳‧梁節姑姊‧「梁國豈可戶告人曉也?被不義之名,何面目以見兄弟國人哉!」]
┬手 +
├手下留情:形容失敗者懇請勝利之一方能高抬貴手,以留下一條生路 [民國‧金庸【射鵰英雄傳二十四回‧「鋼叉直刺橫打,極是凶悍,總算對程瑤迦手下留情三分,否則已然將她刺傷。」】]
├手下敗將:形容曾經是被強者所打敗的對手 [西漢‧劉向【說苑‧談叢篇‧「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亡國之臣,不可言智。」】]
├手不釋卷:形容好學不倦的人,經常把書本拿在手上,時時不忘充實自己 [南史‧沈攸之傳‧「沈攸之,字仲達,晚好讀書,手不釋卷,史漢事多所記憶。嘗歎曰:『早知窮達有命,恨不十年讀書。』」]
├手白如玉:形容美人修長的雙手,如白玉一般潔白乾淨 [宋代‧太平廣記‧卷三百三十一‧「車中有一婦人,手白如雪,薛矜頓生愛慕之心。」]
├手忙腳亂:形容缺乏經驗的人,做起事來慌張而沒有頭緒,以致手腳忙亂的樣子 [南宋‧朱熹【朱子全書卷六‧「今亦何所迫切,而手忙腳亂一至於此耶?」】]
├手足不溫:形容兄弟間的感情不和睦
├手足之情:形容兄弟姊妹之間,有親密而濃厚的感情 [宋‧蘇轍【為兄下獄上書‧「臣竊哀其志,不勝手足之情。」】]
├手足同胞:意指親兄弟的感情和好
├手足無措:形容對事情生疏的人,遇事很緊張,以致手腳忙亂,不知如何是好 [論語‧子路篇‧「子曰:『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手到擒拿:形容警察抓拿嫌犯的手法,乾淨俐落,輕鬆簡便 [清‧吳沃堯【九命奇冤第二十九回‧「要是走那一路時,包管你手到擒拿。」】]
├手急眼快:形容動作非常敏捷快速的樣子 [清‧石玉琨【三俠五義八回‧「張爺手急眼快,斜刺裡就是一腿。」】]
├手揮目送:形容故人向遠行者送別時,有依依不捨的情懷 [昭明文選‧贈答四‧「揮涕者,淚以手揮之。」]
├手援天下:比喻眾人能發揮愛心,伸出關懷的手臂,去幫助世界各地弱小的族群 [孟子‧離婁篇上‧「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手無寸鐵:形容人在手上空無一物,沒有任何可以作為防衛的武器 [唐‧白居易【箭鏃(鋒利)詩‧「勿言分寸鐵,為用乃長兵。」】]
├手腦並用:用以勸人在做事情時,要能夠手腦靈活運用,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力
├手舞足蹈:形容一般人在遇到得意高興的事情時,就會情不自禁地跳起舞來 [孟子‧離婁篇上‧「樂之實,樂斯二者,樂則生矣;..... ;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手澤猶存:形容先人所遺留下來的古物和墨寶,值得後人所珍藏 [禮記‧玉藻‧「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存焉爾。」]
┬扎 +
├扎心痛寒:形容子女所做出來的蠢事,令父母感到痛心不已
┬支 +
├支吾其詞:形容當事人的言語含糊牽強,而不肯說出實情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諸將皆慴伏,無敢支吾。」】]
├支離破碎:形容物體完全被撕裂破碎後,而零散各地的慘狀 [莊子‧人間世篇‧「夫支離其形者,猶足以養其身,終其天年。」]
┬文 +
├文人相輕:比喻一般讀書人往往只看重自己的文才,而鄙視他人的才華 [魏文帝(曹丕)【典論‧論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是以各以其所長,相輕所短。」】]
├文人雅士:形容有文學素養和藝術氣息的人士 [宋代‧太平廣記‧卷四百八十七‧「我雖然缺乏文采,卻喜歡和文人雅士結交。」]
├文人墨客:形容善長寫作文章或書法的文人
├文不加點:形容文思敏捷的人,寫作時可以不需再次去修改文章的內容,即可定稿了 [漢‧張衡【文士傳‧「嘗謁鎮南將軍朱據,據令賦一物然後坐,純應聲便成,文不加點。」】]
├文不對題:形容文章的內容,不能與原本的題目相契合 [狄公案十一回‧「這孺子、堯夫,又什麼卜圭下榻,豈不是文不對題。」]
├文心雕龍:形容認真的人,很用心在寫作文章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阮伯元文韻說‧「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
├文如其人:形容文章的風格特質,就如同其人一樣,能表現在品貌上 [西漢‧揚雄【法言‧學行篇‧「此文如其富云者。」】]
├文攻武嚇:形容敵國企圖以文宣來脅迫,用武力行恫嚇,有意去屈服他國
├文定之喜:形容男女情人訂婚的大喜事 [詩經‧大雅‧大明篇‧「文定厥祥,親迎于渭。」]
├文房四寶:意指古代書房中常用的紙、筆、墨、硯等工具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三十六回‧「遂命左右捧過文房四寶,令徐母作書。」】]
├文昌武盛:形容國人的讀書風氣鼎盛,又愛好練武強身
├文武雙全:形容文才和武藝都很傑出的學生 [中庸第二十章‧「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
├文治武功:比喻治國之道,應以道德教育來感化人民,而用武力去抵禦外侮的入侵 [清末‧連橫【臺灣通史‧徐序‧「巴比倫之哈莫拉比王(西元前二十二世紀末),文治武功烜赫當時。」】]
├文采風流:形容文人的舉止瀟灑自在,談吐風雅而不落俗套 [唐‧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詩‧「英雄割據雖已矣,文采風流今尚存。」】]
├文思泉湧:形容思惟靈敏的人,寫作文章就像湧泉一樣快速噴出 [昭明文選‧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湧泉。」]
├文恬武嬉:形容沒有危機意識的文武百官,沉溺於安逸享樂,整天苟且度日的情形 [唐‧韓愈【平淮西碑‧「相臣將臣,文恬武嬉,習熟見聞,以為當然。」】]
├文風不動:比喻人完全不受外在環境所影響,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絲毫不被動搖 [清‧曹雪芹【紅樓夢二十九回‧「偏生那玉堅硬非常,摔了一下,竟文風不動。」】]
├文風鼎盛:意指讀書風氣良好的社區
├文酒之會:形容文人雅士以飲酒作詩,作為聯誼聚會的方式 [北史‧顏惡頭傳‧「常吉日良辰,與琅邪王褒、彭城、河東裴政及宗人信等為文酒之會。」]
├文理密察:形容剖析細密的文章,能把事物描寫得很透徹,清晰可見其條理 [中庸第三十一章‧「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
├文過飾非:形容卑鄙無恥的小人,當犯了過錯之後,就會設法用文章來掩飾自己的過失 [唐‧劉知幾【史通‧曲筆‧「其有舞詞弄札,飾非文過。」】]
├文質兼美:用以稱讚文章寫作的風格與內涵,兼俱美感和典雅 [西漢‧劉向【說苑‧卷十九‧「詩曰:『彫琢其章,金玉其相。』言文質美也。」】]
├文質彬彬:形容讀書人的儀表端正,言行斯文而有禮貌的舉態 [論語‧雍也篇‧「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文不成材─武不成鐵:用以批評國家的朝政腐敗,文官不能承擔政治責任,而武將也無法來保衛國家安全
├文不愛財─武不怕死:用以說明國家的文官若能清廉守法,不貪贓舞弊,而武將也能忠勇愛國,則國家自然會強大壯盛,人民生活才能得到安康 [宋‧岳飛【「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天下由是太平矣。」】]
├文以載道─道以載人:比喻文章應是用來闡釋大道理,使其發揚光大,以提供世人了解宇宙大道的真相 [宋‧周敦頤【通書‧文辭‧「文所以載道也,輪轅飾而人弗庸,徒飾也,況虛車乎?」】]
├文死於諫─武死於戰:形容文官不惜犧牲性命來提出忠告,而武將則有戰死沙場的危險
├文武兼備─術德兼修:形容優秀的好學生,其讀書和運動都要同時具備,技藝及品德也將一併修行 [唐‧吳兢【貞觀政要二‧「王珪對曰:『才兼文武,出將入相,臣不如李靖。』」】]
┬斗 +
├斗升之水:用以感謝他人能夠施捨一些微薄的資助 [莊子‧雜篇‧外物‧「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斤 +
├斤斤計較:形容心胸狹窄的人,經常與人過分計較無關緊要的小事情 [詩經‧周頌‧執競‧「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方 +
├方寸大亂:形容突如其來的事故,使人的心思非常紊亂而失去主張了 [西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
├方寸之地:意指聖潔無瑕的心靈深處 [列子‧仲尼‧「吾見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虛矣。」]
├方外之人:形容深居山林中,不去過問世局變化的隱士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仕誕篇‧「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禮制;吾輩俗中人,故以禮規自居。」】]
├方便之門:比喻有慈悲心的人,能行菩薩道,為他人開啟一扇便利通行的門路 [四十二章經‧「視方便門,如化寶聚。」]<明‧洪自誠【菜根譚五三‧「推己及人,方便之門。」】]
├方領矩步:形容正人君子身穿學者的服飾,舉止從容文雅的樣子 [後漢書‧馬援列傳‧「勃衣方領,能矩步,辭言嫺雅。」]
├方興未艾:比喻事業正當蓬勃發達中,並沒有停止跡象 [清‧袁枚【與陳省齋轉運書‧「天之所以報盛德者,正方興而未艾也。」】]
├方頭大耳:形容人的面孔呈方形,耳朵下垂而厚大,是極有福分的相貌 [清‧李汝珍【鏡花緣三十八回‧「傘下罩著一位國王,生得方面大耳,品貌端嚴。」】]
├方枘圓鑿:比喻兩事物並不相稱,彼此不能相容,以致格格不入,就像方榫是無法入圓孔一樣的道理 [戰國‧楚‧屈原【楚辭‧宋玉‧九辯‧「圓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鋙而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