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c5-2劃
┬可 +
├可見一斑:形容人所看到的情形,非常仔細清楚 [清末‧梁啟超【新民說‧論毅力‧「當時用人之難,可見一斑矣。」】]
├可圈可點:用以稱讚才藝表現傑出的小神童,令人感到很滿意
├可造之材:形容資質頗高的孩童,學習能力超強,是可以造就的人才 [民國‧金庸【鹿鼎記八回‧「我見了心中喜歡,覺得你記性、悟性都不錯,是個可造之材。」】]
├可喜可賀:用以對人表示恭喜祝賀之意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三十八回‧「知大賢侄高點探花,獨占鰲頭,可喜可賀!」】]
├可趁之機:比喻我軍找出敵人的弱點後,就等待機會進行攻擊了 [晉書‧呂纂傳‧「宜繕甲養銳,勤課農殖,待可乘之機,然後一舉蕩滅。」]
├可想而知:形容事情並未發生重大變化,只要稍微推想一下,就能夠瞭解其結果了 [清‧李汝珍【鏡花緣十六回‧「他們不過海外幼女,腹中學問可想而知,唐兄何必如此過謙。」】]
├可歌可泣:形容英雄事蹟非常壯烈感人,足以令人為他們而歌功頌德,也能使眾人感動落淚 [清‧劉鶚【老殘遊記續集‧自序‧「夫此如夢五十年間,可驚,可喜,可歌,可泣之事,既不能忘。」】]
├可以會意─不可言傳:形容事理之玄奇奧妙,只能用心靈去體會參悟,而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
┬古 +
├古之幽情:形容詩人對古早風味的幽思情懷 [後漢書‧班彪列傳‧「願賓攄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
├古井無波:比喻心境寂然不動,猶如古井毫無波瀾,不再受世俗所牽引而動情了 [唐‧白居易【贈元稹詩‧「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
├古今一轍:形容從古至今,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都是一樣的,並沒有多大的改變 [晉書‧愍懷太子傳‧「異世同規,古今一理。」]
├古今中外:形容哲人所訴說的事理,可概括從古至今,從中國到外國的範圍 [清末‧梁啟超【新民說‧論公德‧「苟不及今急急斟酌古今中外。」】]
├古今皆然:形容從古至今,人類好勇鬥狠的情形,始終都是一樣的 [論語‧憲問篇‧「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總己以聽於冢宰三年。』」]
├古木參天:形容深山中古老的樹木,長得非常高大壯碩,幾乎與天齊高了 [民國‧金庸【天龍八部七回‧「四周都是參天古木,當日陽光燦爛,林中卻黑沉沉地宛如黃昏。」】]
├古有明訓:形容有智慧的先人,在很久以前,就已遺留下來明白而清楚的訓勉了 [詩經‧大雅‧烝民篇‧「古訓是式,威儀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賦。」]
├古色古香:形容藝術品或居家布置,有典雅而清幽的樸實風格 [洞天清錄‧集古畫辯‧「古畫色香黑或淡黑,則積塵所成,有一種古香可愛。」]
├古色斑斕:形容藝術品有古意秋風的氣息 [清‧曾樸【孽海花十一回‧「桌上列著無數的商彝周鼎,古色斑斕。」】]
├古往今來:形容從古時候到現在的歷史演進過程 [東漢‧班固【漢書‧司馬相如傳‧「怪物,奇禽也。天地四方曰宇,古往今來曰宙。」】]
├古稀之年:形容已經七十多歲的老年人 [唐‧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古意盎然:形容建築物有古色古香的味道,非常濃厚自然 [宋代‧太平廣記‧卷二百一十‧「《七佛圖》與《烈女圖》都是衛協的真跡,人物壯美而情趣盎然。」]
├古聖先賢:用以尊稱古代有德高望重的大智者 [孟子‧離婁篇下‧「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聖後聖,其揆一也。」]
├古道可風:形容高尚的文人雅士,不趨於流俗,其敦厚淳樸有如古人,是值得眾人去仿效學習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三十三回‧「畢竟老頭子先生古道可風,回問了聲:『你們是那裡來的?』」】]
├古道殘跡:比喻忠貞愛國的戰士,質樸敦厚如古人,已經很難得再看到了
├古道熱腸:形容為人忠誠正直,敦厚淳樸而有熱心,能樂於助人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四十四回‧「幾個人當中,畢竟是老頭子秦梅士古道熱腸。」】]
├古調獨彈:比喻不合時宜的政令,無人願意去奉行,猶如已退流行的音樂,沒有人要欣賞一樣,只好自己獨自彈奏了 [唐‧劉長卿【聽彈琴詩‧「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古樸君子:形容有古典淳樸的風味,和傳統美德的正人君子 [清‧王永彬【圍爐夜話‧「風俗日趨於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樸之君子,力挽江河。」】]
├古已有之─於今為烈:形容這一類的事件,以前就已經時常發生過,只不過現在更加惡劣嚴重罷了 [孟子‧萬章篇下‧「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辭也,於今為烈,於如之何其受之!」]
├古者建國─教學為先:用以說明一位英明的國家領導人,都會將教育視為國家的重要基礎建設 [西晉‧陳壽【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古者建國,教學為先,所以道世治性,為時養器也。」】]
┬右 +
├右手畫方─左手畫圓:用以說明人若一心兩用,皆不能專心致志,則萬事難成 [韓非子‧功名篇‧「右手畫方,左手畫圓,不能兩成。」]
┬叮 +
├叮叮噹噹:形容鐘器敲擊時,所發出清脆響亮的聲音 [清‧曹雪芹【紅樓夢八十七回‧「一回兒,檐下的鐵馬也只管叮叮噹噹的亂敲起來。」】]
┬叨 +
├叨叨絮絮:形容說話囉嗦的人,令人感到很厭煩 [牡丹亭訓女‧「做門楣古語,為甚的叨叨絮絮。」]
├叨在知己:用以說明只有知心的好朋友,才會對自己嘮叨個不停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十七回‧「叨在知交,易敢不以實告。」】]
├叨陪末座:形容賓客受主人款待時的自謙稱 [唐‧王勃【滕王閣序‧「他日趨庭,叨陪鯉對。」】]
┬司 +
├司空見慣:形容人經常所看到的現象,已不足為奇了 [唐‧劉禹錫【贈李司空妓詩‧「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叫 +
├叫苦連天:形容國家因政治腐敗,使人民的處境極為痛苦,而大聲哀叫哭嚎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王愷大驚,叫苦連天。」】]
┬另 +
├另起爐灶:比喻人見當前的事業已經不能繼續進行,以致自己再另外開創一個新的事業遠景 [清‧李汝珍【鏡花緣十四回‧「必至鬧到『出而哇之』,飯糞莫辨,這才『另起爐灶』。」】]
├另眼相看:形容大眾對於其人的傑出表現,均以驚奇的眼光來看待他 [清‧曹雪芹【紅樓夢七回‧「不過仗著這些功勞情分,有祖宗時,都另眼相看,如今誰肯為難他?」】]
├另結新歡:形容花心的男人,有喜新厭舊的心態,而另外去結交新穎的異性朋友了 [民國‧金庸【倚天屠龍記三十一回‧「她屍骨未寒,我何忍即行另結新歡?」】]
├另當別論:比喻兩件事情的情況雖然類似,但仍有一些差異,並不能以相同的觀點來看待他們
├另請高明:用以自謙只是個拙劣的專家,對此事件並不能圓滿解決,只希望能另外聘請高明的人士前來接手處理 [民國‧金庸【天龍八部三十回‧「在下技藝有限,對付不了,諸君另請高明。」】]
├另謀高就:形容人在該職位上,已無施展理想和抱負的空間,只好另外找尋更適合自己的工作了 [宋代‧太平廣記‧卷四百一十九‧「他搬家到了金陵,常因為沒有妻室而感慨,有的人就為他另謀配偶。」]
├另類思考:形容人以不同的角度來觀看事物,及用超乎平常想像的思考方式
├另闢蹊徑:比喻當前的人生道路,險阻難行,只好另外尋找出一條可行的康莊大道來 [荀子‧勸學篇‧「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
┬只 +
├只有殺罪─沒有餓罪:比喻在政治專制的年代裡,官員橫徵暴斂,從來不顧及人民的死活
├只有轉進─沒有後退:用以激勵失意者,人生的道路,只有轉緩的空間,而沒有退縮的機會
├只此一次─下不為例:形容仁厚的上位者,能高抬貴手,只允許屬下冒犯這一次的過錯,下次就不可原諒了 [清‧張春帆【宦海十八回‧「既然如此,只此一次,下不為例如何?」】]
├只見大樹─不見森林:比喻目光如豆的人,只有看到局部的景象,而未能完全看透事理的真相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形容見識淺薄的書呆子,只知道局部的內容,並不能完全徹底了解其中的意義 [莊子‧天地篇‧「識其一,不知其二。」]
├只知其外─不知其內:形容見識淺短的人,只知道外表大概的情形,卻不能深入探討其發生的原因
├只知飽食─不曉世事:用以譏諷頭腦愚痴的人,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卻不曉得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
├只要肯鑽─鐵硯磨穿:用以激勵莘莘學子,只要肯專心研究學問,必定可以闖出一片輝煌的成果來
├只要苦幹─事成一半:用以激勵失意者,只要肯吃苦耐勞,努力奮鬥不懈,則人生事業就等於已成功了一大半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形容勤奮好學的人,只管認真努力去鑽研學問,從來不會去計較所獲得有多少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比喻長官用以訓勉部屬,此次的任務關係重大,只允許圓滿成功而不能失敗
┬史 +
├史不絕書:比喻在歷史典故上,諸如此類的事件經常被記錄下來,已經屢見不鮮了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魯之於晉也,職貢之乏,玩好時至,公卿大夫,相繼於朝,史不絕書。」]
├史無前例:形容此事之特殊情況,是以前所從來沒有發生過的案例 [南史‧王儉傳‧「魯有靈光殿,漢之前例也。」]
┬叱 +
├叱吒風雲:形容英雄氣概之勇猛,有極大的權威,當怒聲一吼則聲勢浩大壯烈,連風雲亦變色,將足以控制整個局勢 [唐‧駱賓王【討武曌檄文‧「喑鳴則山岳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
┬台 +
├台上人樣─台下鬼樣:用以譏諷行為虛假的人,在表面上做得很體面,但實際上,生活卻有亂七八糟的醜態
┬四 +
├四十不惑:比喻一般而言,人生到達四十歲以後,對世間的各種現象,都能知其所以然,而不會感到困惑了 [論語‧為政篇‧「子曰:『吾十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四大皆空:比喻人已看破世情冷暖的一切,而心靈滅寂平靜,將不為外物所動情了 [圓覺經‧「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暖氣歸火,動轉歸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
├四山五嶽:形容人身處眾多名山之中,而感受到大山高聳磅薄,及雄健壯闊的氣勢 [明‧施耐庵【水滸傳八十回‧「城中帥府招募到四山五嶽水手人等,約有一萬餘人。」】]
├四分五裂:形容在國家的法統潰敗後,以致國土分崩離析,而使家園破碎不全的慘狀 [戰國策‧魏策一‧「魏之地勢,故戰場也。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
├四四方方:意指四邊等長的正方形
├四平八穩:形容建築物相當堅固耐用,並沒有下墜或傾倒的危險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塞進磚頭,卻好四平八穩。」】]
├四季如春:形容當地的氣候溫和,一年到頭都像是春天一樣清爽宜人
├四季皆美:形容當地在一年到頭,都是氣候溫和,風景宜人的好天氣
├四肢百骸:意指全身各部位的肢節骨頭 [民國‧金庸【神鵰俠侶二回‧「他這時危難暫過,只覺四肢百骸都要散開來一般,實是一步也不能動了。」】]
├四郊多壘:形容四處都是軍事防衛的堡壘 [金史‧烏林荅胡土傳‧「古人有言:『四郊多壘,拔士為將。』」]
├四面八方:形容機警的衛兵,對四周圍及各地方,隨時都保有高度的警覺心 [民國‧金庸【書劍恩仇錄十六回‧「雙手在地上一撐,又想翻起,群狼已從四面八方撲到。」】]
├四面楚歌:比喻孤軍四面受敵,情勢非常險惡,已陷入孤立無援的逆境中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
├四時八節:形容大地的天氣變化,有分春、夏、秋、冬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 [後漢書‧律曆中‧「積此以相通,四時八節無違,乃得成歲。」]
├四書五經:形容中國古代的思想學說,有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和詩、書、易、禮、春秋等古書籍 [明‧王陽明【傳習錄上‧「蓋四書五經,不過說這心體。這心體即所謂道心。體明即是道明。」】]
├四海一家:形容人類在四海之內,若能和睦相處,就如同一家人親熱 [荀子‧議兵篇‧「四海之內若一家,通達之屬莫不從服。」]
├四海承風:比喻人生不怕艱難,能勇於承擔挫敗的考驗 [昭明文選‧卷三十五‧「家語,孔子曰:『舜之為君,四海承風。』」]
├四通八達:形容繁華城市的交通便利,道路四處通暢無阻 [晉書‧慕容德載記‧「慕容鍾等固勸攻滑臺,潘聰曰:『滑臺四通八達,非帝王之居。』」]
├四腳朝天:形容人因不慎摔倒在地上後,而呈現手腳朝上的糗態 [清‧李汝珍【鏡花緣十回‧「將身縱起,離地數丈,隨即落下,四腳朝天。」】]
├四壁蕭然:形容家境清寒的窮人,屋內空無一物的情景 [西漢‧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文君夜亡相如,相如乃以馳歸,家居徒四壁立。」】]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用以感召在世界上的所有人,可以像是一家人一樣親熱,而不須要去敵視對方 [論語‧顏淵篇‧「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囚 +
├囚首垢面:形容囚牢裡的犯人,頭髮雜亂不梳理,面孔骯髒不清潔的樣子 [宋‧蘇洵【辨姦論‧「囚首喪面而談詩書,此豈其情也哉?」】]
┬外 +
├外弛內張:形容外表看似平靜的團體,但其內部卻有很緊張的氣氛 [民國‧金庸【倚天屠龍記十七回‧「這一晚峨嵋派的戒備外弛內緊,以疏實密,卻無意外之事。」】]
├外柔內剛:比喻身為現代人應有的處世態度,為內部剛毅亦堅持原則,而外表柔順婉約,以順勢而為 [易經‧否卦‧「外柔而內益剛,內小人而外君子。」]
├外強中乾:比喻外表雖然看似強壯,但內部卻是空虛不實,皆不堪一擊 [左傳‧僖公十五年‧「張脈僨(敗壞)興,外彊(強)中乾,進退不可,周旋不能。」]
├外不棄仇─內不避親:比喻英明的領導者,能用人唯才,可以不避嫌疑人或有親屬關係 [左傳‧襄公三年‧「祁大夫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
├外披羊毛─內藏狼心:比喻陰險狡詐的人,外表故意假裝成慈善和藹的模樣,但其內心卻是極為兇惡狡滑
├外頭趕兔─屋裡失獐:引申為人生若毫無計畫目標,則忙到最後還是一場空
┬失 +
├失之交臂:比喻兩人雖然當面遇見,但卻錯過良好的交談機會 [莊子‧田子方篇‧「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與!」]
├失而復得:形容人所遺失的東西,又意外地找回來了 [舊唐書‧禮儀五‧「此乃子繼父業,是中宗得之而且失之;母授子位,是中宗失之而復得之。」]
├失魂落魄:形容失意者的精神恍惚,內心茫然,舉止失常的樣子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五十三回‧「畢竟是賊人膽虛,終不免失魂落魄,張皇失措。」】]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比喻人生事業在初期雖受到嚴重損失,但終究得到補償了 [後漢書‧馮異傳‧「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澠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形容在建築量測上,若只因極微小的誤差,就有可能造成極大的工程損失 [大戴禮‧保傅‧「易曰:『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故君子慎始也。』」]
┬奴 +
├奴顏婢膝:用以譏笑無恥之徒,不惜利用種種卑賤的手段,去逢迎權貴者的歡喜 [明‧洪自誠【菜根譚十一‧「藜口莧腸者,多冰清玉潔;兗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顏。」】]
┬尼 +
├尼姑思凡:比喻修行者已違反清規,而貪慕凡俗的浮華生活 [清‧俞吟香【青樓夢三十四回‧「金挹香乃月老祠金童,因為與玉女思凡,故上帝怒謫下界。」】]
┬巨 +
├巨星隕落:形容偉人不幸在突然間去逝了
├巨細靡遺:形容不論大小事情,都已完全記載下來,絲毫沒有被疏忽或遺漏的地方 [晉書‧苻堅載記‧「軍國內外萬機之務,事無巨細,莫不歸之。」]
├巨著靡艱:形容學者在撰寫偉大的著作時,其過程非常艱辛而困難 [清末‧連橫【臺灣通史‧徐序‧「積數十年之力,成臺灣通史巨著。」】]
┬巧 +
├巧人化石:比喻引喻高明的智慧,可以點化頑劣固執的俗子,使其乖順聽話
├巧立名目:形容奸商在法定的項目之外,又用巧妙的手法,另外訂出各種收款名目,以達成某種不正當的圖利行為 [清‧昭槤【嘯亭雜錄卷三‧「乃星使臨工,以為巧立名目,不容申辯。」】]
├巧同造化:形容藝術品精巧奇特之處,如同上天所創造的一樣精緻美麗 [漢‧王符【潛夫論‧讚學‧「錯準引繩,則巧同於倕也。」】]
├巧言令色:形容諂媚的人,喜歡用婉轉嫵媚的口吻,去搏取他人的歡心 [論語‧學而篇‧「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巧言如簧:形容小人以美妙動聽的言辭來騙人,其談話就像吹簧管一樣諂媚噁心 [詩經‧小雅‧巧言篇‧「巧言如簧,顏之厚笑。」]
├巧言亂德:比喻說話嫵媚淫蕩的小人,很容易擾亂社會的道德秩序 [論語‧衛靈公篇‧「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巧取豪奪:形容霸道無理的奸人,以巧計詐騙和蠻橫壓迫的手段,強行掠奪他人的財物 [宋‧周輝【清波雜志‧「巧偷豪奪,故所得為多。」】]
├巧發奇中:形容幸運兒並沒有刻意去瞄準目標,卻意外地打中了目標物 [東漢‧班固【漢書‧郊祀志‧「少君資好方,善為巧發奇中。」】]
├巧奪天工:形容人工製造之精美,已勝過天然所形成 [元‧趙孟頫【贈放煙火者詩‧「人間巧藝奪天工,鍊藥燃燈清晝同。」】]
├巧譬善導:形容人生導師用極淺顯的譬喻,來說明極高深的哲理,以開導無知的眾生 [漢‧蔡邕【陳太丘碑文‧「善誘善導。」】]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用以說明手藝雖然很好的人,但若缺少必要的條件時,則事情將難以做成功 [南宋‧陸游【老學庵笈記‧「巧婦安能作無麵湯餅乎?」】]
┬左 +
├左右為難:形容主事者對於事態模糊和關係複雜,及兩方不同的意見,將很難作出明確的決定 [元曲‧瀟湘雨‧「我欲待親自去取來,限次又緊,著老夫左右為難,如何是好?」]
├左右逢源:比喻經驗老道的人,辦事得心應手,並沒有遇到什麼重大的阻礙困難 [孟子‧離婁篇下‧「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
├左右開弓:形容火力全開的軍隊,從左邊和右邊同時對敵人進行猛烈的攻擊 [後漢書‧董卓傳‧「卓臂力過人,雙帶兩鞬,左右馳射。」]
├左思右想:形容心中有疑惑的人,對事情作一番仔細地思考 [快心編‧「左思右想,一時氣忿不過。」]
├左閃右躲:形容有心人刻意躲避危險的境地
├左鄰右舍:形容住家周圍附近的鄰居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十一回‧「左鄰右舍家還當他家死了人,哭的如此傷心,大家一齊跑過來看。」】]
├左擁右抱:形容有權有勢的顯貴,時常仗勢而作虎揚威,身邊又有很多美女服侍著 [戰國策‧楚策四‧「飲茹谿流,食湘波之魚,左抱幼妾,右擁嬖女,與之馳騁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國家為事。」]
├左顧他言:比喻遇事畏縮的人,對於不敢正面回答的問題,只會逃避閃躲而另談不相干的話題 [孟子‧梁惠王篇下‧「孟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
├左顧右盼:形容謹慎的人,做事態度小心翼翼,能夠先左右張望觀看個仔細 [唐‧李白【走筆贈獨孤駙馬詩‧「銀鞍紫鞚照雲日,左顧右盼生光輝。」】]
┬市 +
├市井小民:形容生活在都市中的小老百姓 [孟子‧萬章篇下‧「在國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謂庶人。」]
├市井之徒:形容在都市街道中,生活沒有依靠的流浪漢 [舊唐書‧李密傳‧「樊噲市井徒,蕭何刀筆吏,一朝時運會,千古傳名諡。」]
├市井無賴:形容在都市街巷中,到處流浪或無固定職業的遊民 [南宋‧胡銓【上高宗封事‧「王倫本一狎邪小人,市井無賴。」】]
┬布 +
├布衣之交:形容人在清貧時,所結交的舊識朋友 [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蘭相如列傳‧「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
├布衣草鞋:形容窮苦人家所穿著粗俗破舊的衣服 [宋代‧太平廣記‧卷三十五‧「王四郎忽然在馬前跪拜,穿著布衣草鞋,一副山野人的樣子。」]
├布帛菽粟:形容生活貧困的家庭,只能吃些粗糙而沒有營養的食物 [宋史‧道學傳‧程頤‧「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布裙荊釵:形容家境清寒,身分貧賤的窮人 [清‧沈復【浮生六記‧坎坷記愁‧「況錦衣玉食者,未必能安於荊釵布裙也。」】]
├布鼓雷門:比喻學識淺薄的人,不自量力,竟然在大學者面前賣弄文才 [東漢‧班固【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謁見王,太傅在前說相鼠之詩。尊曰:『毋持布鼓過雷門!』」】]
├布穀鳴哀:形容淒涼哀嚎的聲音 [南史‧任昉傳‧「故魚以泉涸而呴沫,鳥因將死而鳴哀。」]
┬平 +
├平凡無奇:形容外表看似非常普通,並沒有什麼奇特的地方 [民國‧金庸【天龍八部三十九回‧「少林眾高僧心下嘆服,知他這三捺看似平凡無奇,其中所蘊蓄的功力實已到了超凡入聖的境地。」】]
├平分秋色:比喻雙方勢均力敵,實力相當,難以分出高下 [宋‧李朴【中秋‧「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
├平心而論:用以勸人應屏除意氣用事,而以事實的公平原則來議論事由 [清‧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七十七回‧「其實平心而論,辱人之母,吃一台花酒,自是不該。」】]
├平心靜氣:形容內練的人,做事或說話皆能聲息柔和,態度沉穩,不以感情用事 [禮記‧深衣篇‧「下齊如權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
├平平安安:形容人正處於順境中,一切都很圓滿平安 [清‧曾樸【孽海花二十八回‧「令兄還在丁公館裡,和丁成同榻宿了一宵,平平安安地回來。」】]
├平旦之氣:形容在天剛亮時,早晨清新的空氣 [孟子‧告子篇上‧「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
├平白無故:形容人的所有心血,卻因為意外而白白損失慘重了 [元曲‧賺蒯通‧「韓信是一饑夫,平白地著他為元帥,他有什麼功勞哪?」]
├平地波瀾:比喻人在突然間所發生的意外事故 [唐‧劉禹錫【竹枝詞‧「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平安是福:比喻人生若能平安過生活,就是一種美滿的福氣了 [治家格言‧知足歌‧「思量患難苦,平安便是福。」]
├平步青雲:比喻人生的仕途順暢,突然間得到顯達,而直接往高職位爬升 [明‧丁鶴年【題王大使望雲思親圖詩‧「達官愛雲雲作侶,平步青雲稱高舉。」】]
├平易近人:形容有德者的態度謙遜恭和,使人很容易親近他 [西漢‧司馬遷【史記‧魯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平治天下:形容古代有仁慈的君主,能以平和恭敬的態度,來治理天下大事 [孟子‧離婁篇上‧「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平起平坐:形容彼此不分貴賤,兩人均立於平等的地位,享受同等的待遇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三回‧「你若與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這就是壞了學校規矩。」】]
├平頭正臉:形容五官端莊,行為正直的人士 [清‧曹雪芹【紅樓夢四十六回‧「老爺太好色了,略平頭正臉的,他就不放手了。」】]
├平頭百姓:意指一般很普通的老百姓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三回‧「這些做田的、扒糞的,不過是平頭百姓。」】]
├平易便民─為政之本:形容公家機關若能簡化行政程序,才是便利民眾的施政重點 [元史‧不忽木傳‧「人倫者,王政之本,風化之基,豈可容其亂法如是。」]
┬幼 +
├幼秉庭訓:形容孩童從小就遵從家庭的禮教,所養成的人格教育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十九回‧「副欽差是幼秉庭訓,由老太爺自己手裡教大的。」】]
├幼學壯行:形容人在幼年時,若肯勤奮好學,則到達壯年時,就可以施展理想和抱負了 [三字經‧「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
├幼而不學─長無所用:用以勸人在年少時,若不肯學習一技之長,則長大之後將會一事無成 [三字經‧「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必 +
├必死決心:比喻人有堅定的信念,即使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去完成任務的決心 [韓非子‧八姦‧「為人臣者,聚帶劍之客,養必死之士,以彰其威。」]
├必信必忠:形容堅貞的人,必定信守忠義節操而履行承諾 [大學十章‧「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必恭必敬:形容待人處世,其態度恭敬有禮的人士 [詩經‧小雅‧小弁篇‧「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必勝必成:形容永不服輸的人,始終抱持著一定要勝利成功的決心 [古兵家‧「一為權謀,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後戰,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二為形勢,離合背向,變化無常,以輕制敵。三為陰陽,順時而發,假鬼神而為助。四為技巧,製作器械機關,以立攻守之勝。」]
├必然之勢:比喻世界潮流所必須行走的大方向 [戰國策‧秦策三‧「處必然之勢,可以少有補於秦,此臣之所大願也,臣又何患乎?」]
├必經之路:形容一般的旅行者,所必須經過的路口或關卡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八‧「一同眾人去埋伏在一個林子內,是街上回到古廟必經之地。」】]
┬打 +
├打打牙祭:形容一群好朋友聚在一起,大夥泡茶聊天,談論輕鬆的話題
├打打殺殺:形容仇家互相激烈砍殺的情形 [民國‧金庸【神鵰俠侶三十回‧「你哥哥早已出家做了和尚,怎能再跟別人打打殺殺?」】]
├打成一片:比喻好朋友之間的感情和睦,不分彼此,大家都能融洽相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德光禪師‧「上堂七手八腳,三頭兩面,耳聽不聞,眼觀不見,苦樂逆順,打成一片。」】]
├打抱不平:形容有正義感的人,遇到不平等的事情,會因積於義憤,自己就挺身而出,為維護正義而支持弱小族群 [清‧曹雪芹【紅樓夢四十五回‧「昨兒還打平兒呢!氣的我直要替平兒打抱不平。」】]
├打狗欺主:比喻人若辱罵他人的部屬,就等於是在羞辱他的長官一樣冷酷無情
├打家劫舍:形容在亂世之中,經常有盜匪結夥搶奪民宅財物的情形 [明‧施耐庵【水滸傳五回‧「近來山上有兩個大王紮了寨柵,聚集著五七百人,打家劫舍。」】]
├打草驚蛇:比喻人在做事情之前,因計謀不夠嚴密謹慎,而使對方得以預先提防了 [三十六計‧打草驚蛇‧「疑以叩實,察而後動;覆者,陰之媒也。」]
├打躬作揖:形容彼此以恭敬謙讓的禮儀,互相對待之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十六回‧「又在外邊學得恁知禮,會打躬作揖。」】]
├打退堂鼓:形容由於人的意志消沉,以致遇事而中途退縮,絲毫沒有奮發向上的企圖心 [清‧翟灝【通俗編‧識餘‧「敲敗兵鑼,打退堂鼓。」】]
├打情罵悄:形容男女情侶親熱的動作,故意以假打罵的方式,來表達彼此的愛意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二十九回‧「齊巧這兩天糖葫蘆又沒有去,王小四便打情罵悄起來。」】]
├打混摸魚:形容做事不能腳踏實地的人,工作經常敷衍了事,不夠認真負責,只想找機會偷懶鬼混 [民國‧金庸【倚天屠龍記三十八回‧「你不防暗中派人假裝襲擊謝獅工,紛擾之中,咱們混水摸魚搶人。」】]
├打鴨驚雁:比喻粗心的人,做事情因不夠謹慎小心,以致事機敗漏,而事情也做不成了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九‧「打鴨驚鴛鴦,分飛各異方。」】]
├打鐵趁熱:用以勸人做事情要先了解工作的特性,竟而把握時機,盡全力來完成任務
├打不知痛─罵不知羞:用以說明長年生活在暴力家庭中,經常遭受打罵的小孩,久而久之,就會失去榮辱心了
├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比喻處世冷靜的人,對於別人無情的侮辱,都不加以還擊,只以沉默來應對之 [民國‧金庸【射鵰英雄傳十回‧「這歐陽克內功精湛,說不還手真不還手。」】]
├打在兒身─痛在娘心:用以說明父母在責罵子女時,自己比誰都還要傷心難過
├打蛇不死─後患無窮:比喻當禍根不能得到圓滿解決時,則日後的遺禍將會無止境地漫延開來 [孟子‧離婁篇下‧「言人之不善,當如後患何?」]
├打魚捉蝦─耽誤莊稼:比喻人若一直沉迷於無關緊要的事物上,就會耽誤正經事的進行
├打鑼賣糖─各出一行:形容職業不分貴賤,就像打造銅鑼或販賣葫蘆糖的人,都是一份很正當的職業工作
┬旦 +
├旦夕不保:比喻人的處境險惡,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 [西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孟光傳‧「有何旦夕之危,倒懸之急。」】]
├旦暮促人:用以感嘆時間和歲月,迫使人們走向老死的途徑中 [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本 +
├本大利寬:比喻當資本愈是雄厚時,則相對獲利也將愈多
├本末倒置:形容愚痴的人,處理事情並不瞭解狀況,對於事物的源頭或末端都分不清楚,以致將優先秩序給弄顛倒了 [綏德州新學記‧「然非知治之審,則亦未嘗不本末倒置。」]
┬未 +
├未卜先知:形容有洞察機先的智者,能在事情還沒有發生之前,就已預料其結果了 [元曲‧桃花女‧「買弄殺周易,陰陽誰似你,還有未卜先知意。」]
├未必盡然:比喻見解獨特的人,否定事情的發展路線,認為情況不一定完全是如此的看法 [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未必然也。」】]
├未老先衰:形容體質較虛弱的人,在還沒有步入老年時,其身體的機能就早已開始衰退了 [唐‧白居易【歎髮落詩‧「多病多愁心自知,行年未老髮先衰。」】]
├未冷先寒:比喻生性膽怯的人,遇事時,在尚未接觸時,就已開始恐懼而不知所措了
├未來領袖:比喻有高瞻遠矚,能從基層做起,並了解未來趨勢的大時代人物
├未定之天:比喻事態的發展仍不明朗,現在尚未成為定局之前 [宋‧蘇軾【三槐堂銘敘‧「世之論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為茫茫。善者以怠,惡者以肆,盜蹠之壽,孔顏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
├未雨綢繆:比喻有先見之明者,能預防禍患於未發生之前 [詩經‧豳風‧鴟鴞‧「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朱子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未能免俗:形容眾人不論貧富貴賤,都一視同仁,皆不能免去世俗的束禮 [晉書‧阮咸傳‧「咸以竿掛大布犢鼻於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未嘗不是:比喻事情的結果得到默許,一般皆是這樣子的情形 [莊子‧漁父篇‧「萬乘之王,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抗禮。」]
├未修佛果─先結善緣:用以勸人不要急著想要成就大事業,而應先做好人際關係的溝通,才是當務之急
├未能知生─豈能了死:用以規勸有輕生念頭的人,在還沒有體會生命的意義之前,怎麼可以了斷自己的生命呢 [論語‧先進篇‧「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未盡人事─先盡孝道:用以勸人在還沒有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之前,就應先學會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的基本禮儀
├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形容彼此的權利因糾葛不清,以致在還沒有從中得到利益時,就已先遭受到很嚴重的損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