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6-1劃

  • Share this:

成語c6-1劃

┬丟 6+

├丟人現眼:形容自家人因做出不光彩的事情,而讓眾人看笑話了 [民國‧金庸【神鵰俠侶四回‧「王處一皺起了眉頭,暗罵這徒孫在外人面前丟人現眼。」】]

├丟三落四:形容記性不好的人,說話或做事經常遺漏東西,而不能完全準備齊全 [清‧曹雪芹【紅樓夢七十二回‧「我如今竟糊塗了,丟三落四,惹人抱怨,竟大不像先了。」】]

┬交 +

├交友不慎:形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因結交到壞朋友,而受到朋友所連累了 [明‧洪應明【菜根譚‧概論‧「用人不宜刻,刻則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濫,濫則貢諛者來。」】]

├交遊廣闊:形容喜歡結交朋友的人,在社會上各個階層都有朋友 [民國‧金庸【鹿鼎記十三回‧「天地會眾位朋友在京城交遊廣闊,眼線眾多,如能代為打聽,設法相救,在下感激不盡。」】]

├交頸合鳴:形容夫妻一生恩愛,感情親蜜的樣子 [樂府詩集‧魏文帝‧「雙魚比目,鴛鴦交頸。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交頭接耳:形容兩人的頭耳緊靠在一起,低聲密談的情形 [明‧施耐庵【水滸傳九回‧「他那三、四個交頭接耳說話,正聽不得什麼。」】]

├交人甚易─擇友最難:形容在路上與人交往言談極容易達成,但想要選擇一個知心的好朋友,卻很不容易

├交朋交心─澆花澆根:比喻人在結交朋友時,若能夠彼此了解其心聲,則其友情必定持久,就像澆花一樣要從根部灌溉,這樣子枝葉才會茂盛起來

├交淺言深─君子所戒:形容彼此的交情雖然淺薄,但卻談論很多個人的私密,這是謹言慎行的人所不敢做的 [宋‧蘇軾【「交淺言深,君子所戒。」】]

┬亦 +

├亦步亦趨:比喻人生旅途毫無主見的人,只會完全跟隨他人的腳步而前進 [莊子‧田方子篇‧「顏淵問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其後矣!』」]

├亦師亦友:形容良好的師生關係,應該是做個稱職的老師,也可以當作知心的朋友來看待

┬伉 +

├伉儷情深:形容夫妻恩愛甜蜜,感情非常深厚篤實 [左傳‧成公十一年‧「己不能庇其伉儷而亡之。」]

┬伊 +

├伊人宛在:用以哀悼死者雖已離去,但遺容依然長留人間 [詩經‧白駒‧「所謂伊人,於焉逍遙。」]

┬休 +

├休養生息:形容國家在經過戰亂之後,則不宜再增加稅賦,而讓人民得以休息,以培養國家民族的生機 [唐‧韓愈【平淮西碑‧「高宗、中宗、睿宗,休養生息。」】]

┬伏 +

├伏兵暗藏:形容戰況十分危急,孤軍已陷入窘境中,到處都是埋伏的敵人 [隋書‧天文下‧「凡軍上有黑氣,渾渾圓長,赤氣在其中,其下必有伏兵。」]

├伏首認罪:形容做錯事的人,看到罪證之後,已承認自己的罪行了 [後漢書‧童恢傳‧「汝若殺人,當垂頭伏罪。」]

├伏屍百萬─血流千里:形容國家發生戰亂之後,到處都是無人收拾的屍體,呈現一片淒慘荒涼的景象 [漢‧賈誼【過秦論‧「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

┬任 +

├任重道遠:形容有使命感的人,所擔負的責任重大,而要到達的目的地,其路途又極為艱辛遙遠 [論語‧泰伯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任勞任怨:形容做事認真負責的人,不辭辛勞也不生怨恨,而能忍辱負重,直到達成使命為止 [西漢‧桓寬【鹽鐵論‧刺權‧「夫食萬人之力者,蒙其憂,任其勞。」】]

├任意使性:形容驕傲自大的富家少爺,任意放縱自己的性情而為所欲為 [後漢書‧馬融傳‧「融善鼓琴,好吹笛,達生任性,不拘儒者之節。」]

├任人之長─不強其短:形容一位英明的領導者,都會重用賢人的長處,而不去挑剔他的短處 [晏子春秋‧內篇‧問上‧「任人之長,不強其短;任人之工,不強其拙。」]

├任賢勿貳─去邪勿疑:形容主事者在任用賢能時,不應去質疑他的才幹;而要去除邪惡的念頭,則不可遲疑不決 [北宋‧程顥【上殿札子‧「任賢勿貳,去邪勿疑。」】]

┬仰 +

├仰人鼻息:用以說明依賴他人而生存者,則無自主的空間,只能受人支配,完全看他人的臉色過日子 [後漢書‧袁紹傳‧「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仰天長歎:形容人在失意時,抬頭向天空而長嘆一聲,以表示無奈的心情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晏子仰天歎曰:『嬰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與。』」]

├仰天望月:比喻弱勢族群渴望和期待有救星的降臨

├仰事俯畜:形容孝子對上事奉父母,下則撫養妻兒,這是做人應盡的基本責任 [孟子‧梁惠王篇上‧「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仰首伸眉:形容有志青年的意氣昂揚,有高抗不屈的傲骨 [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乃欲仰首伸眉,論列是非,不亦輕朝廷,羞當世之士耶?」】]

├仰曾相識:形容人在馬路上抬頭一看,遇見好像是曾經認識的老朋友 [北宋‧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仰曾相識燕歸來。」】]

├仰攀權貴:形容愛慕虛榮的人,只會向權貴拍馬屁而已 [唐‧杜審言【度石門山‧「仰攀人屢息,直下騎才通。」】]

├仰不愧天─俯不怍人:形容心地坦蕩光明的官員,秉心公正中直,並沒有做出對不起上天或人民的事情來 [孟子‧盡心篇上‧「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用以讚歎大思想家的學問之淵博精深,使人要抬頭仰望,若深入鑽研則不易窺得竅門,難以一窺全貌 [論語‧子罕篇‧「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仰觀天時─俯察民情:形容古代勤政愛民的君主,抬頭能仔細觀察天象希微的變化,而低頭則能體察民間的疾苦 [易經‧繫辭下‧「古者包犧氏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

┬光 +

├光大門楣:形容當兒女的事業顯達時,則使家族增添了不少的光彩 [民國‧金庸【天龍八部五回‧「他能拜到你這般了不起的師父,真是三生有幸,定要用心習藝,光大南海派的門楣。」】]

├光天化日:形容在大白天或太平盛世時期 [尚書‧益稷‧「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蒼生,萬邦黎獻,共惟帝臣,惟帝時舉。」]

├光芒萬丈:形容文章的氣勢廣大壯闊,有高聳而直立的氣魄 [唐‧韓愈【調張籍詩‧「李杜文章在,光燄萬丈長。」】]

├光宗耀祖:形容人因建立功業而揚名於世,使祖先宗族也得到榮耀了 [元‧高則誠【琵琶記‧蔡公逼試‧「我教你去赴選,也只是要改換門閭,光宗耀祖。」】]

├光怪陸離:形容在大自然界,所出現奇麗詭厥的景象 [西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堅傳‧「塚上數有光怪,雲氣五色,上屬於天。」】]

├光明大道:形容光景明亮的人生大道路 [清‧曾樸【孽海花二十一回‧「這會兒講走門路,正大光明大道兒。」】]

├光明正大:形容清清白白的人,心地坦然,有公正大方的處世態度 [易經‧泰卦‧「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光明磊落:形容清廉的官員,心地中正坦然,毫無隱情或曖昧的行為 [晉書‧石勒下‧「大丈夫行事當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

├光爭日月:比喻人所建立的功業,或高潔的道德情操,可同日月一樣偉大 [清‧王永彬【圍爐夜話‧「人心日喪其廉恥,漸至消亡,安得有講名節之大人,光爭日月。」】]

├光亮如新:形容清潔擦拭過的器物,外表潔淨亮麗,就像全新的一樣鮮豔 [宋代‧太平廣記‧卷四百二十二‧「從石崖中拾到一塊圓形石頭,這石頭瑩晶光亮如鏡子一般。」]

├光彩奪目:形容景色因絢麗多變,而深深吸引眾人的目光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只見寸許大一顆夜明珠,光彩奪目。」】]

├光說不練:用以批評輕浮草率的年青人,只會說一大堆的廢話,而不肯腳踏實地去認真實行 [民國‧金庸【笑傲江湖三十四回‧「光說不練,算什麼英雄好漢?」】]

├光輝燦爛:形容色彩繁盛鮮麗的美景 [舊唐書‧西戎‧「城東面有大門,其高二十餘丈,自上及下,飾以黃金,光輝燦爛,連曜數里。」]

├光鮮亮麗:形容服裝的色彩鮮明,顏色多變 [藝文類聚‧兔‧「周庾信上白兔表曰:『光鮮越雉,色麗秦狐。』」]

├光豔逼人:形容妓女以濃妝艷抹,及姿色嫵媚的嬌態,而深深吸引男人的目光 [九家舊晉書‧雷煥‧「光豔照耀,莫不驚愕。」]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用以感嘆時間就像飛箭一般,迅速穿梭流逝而永不復返 [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上‧「時光似箭,日月如梭,也有一年之上。」]

┬先 +

├先入為主:比喻主觀意識強烈的人,以先聽見的話題,為事理的主要意見,而不採信後來建議者所提出來的見解 [東漢‧班固【漢書‧息夫躬傳‧「唯陛下觀覽古戒,反覆參考,無以先入之語為主。」】]

├先決條件:形容人在成就事業之前,所必須先符合的基本要素

├先見之明:比喻有遠見的人,能預先洞察事物發展的結果,而提早作防範 [後漢書‧楊彪傳‧「愧無日磾(黑石)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先知先覺:形容學識淵博的智者,對哲理參透深入,能發覺凡人所尚未知情的神祕世界 [孟子‧萬章篇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

├先苦後甘:用以勸人要先嘗盡千辛萬苦的勞動後,才能體會出享受甜美果實的歡樂 [阿鼻地獄遊記七回‧「凡是吾的徒弟,都要先苦後甘,不是追求短暫的快樂。」]

├先斬後奏:比喻古代將士在外,事情多應按權宜行事,先做出明智的處置後,再向上級作報告 [後漢書‧酷吏傳序‧「專事威斷,族滅姦軌,先行後聞。」注:「先行刑,後聞奏也。」]

├先盛後衰:比喻當事業擴展得太急速時,很容易由開始的強盛,而轉變為後來衰退的局面 [藝文類聚‧哀傷‧「涉夏歷秋,先盛後衰,悟興廢之無常,慨然永歎。」]

├先發制人:比喻當兩方產生激烈的鬥爭時,只要敢先動手出擊,就有制服敵人的勝算 [東漢‧班固【漢書‧項籍傳‧「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

├先睹為快:形容眾人爭相觀看新奇事物的真面貌 [唐‧韓愈【與少室李拾遺書‧「朝廷之士,引頸東望,若景星鳳凰之始見也,爭先睹之為快。」】]

├先義後利:比喻為政之道,應先做到仁義道德的兼顧,然後,再考慮利益分配的問題 [昭明文選‧論三‧「孫卿子曰:『先義後利者榮,先利後義者辱。』」]

├先馳得點:比喻能搶先一步的人,就有機會比別人先到達目的地 [後漢書‧皇甫嵩傳‧「羽檄先馳於前,大軍響振於後。」]

├先憂後樂:形容人在做事之前,若能先計畫周詳,慎謀其過程,則最後必定得到圓滿而獲得喜悅和快樂 [清‧曹雪芹【紅樓夢一百二回‧「先憂後喜,是不妨事的。」】]

├先聲奪人:比喻在作戰時,先誇張壯大自己的聲威,以挫傷敵人的士氣,使敵人因害怕而失去戰鬥的意志力 [左傳‧昭公二十一年‧「軍志式鶶之,先人有奪人之心;後人有待其衰。」]

├先禮後兵:比喻明理的人,在遇上糾紛時,能先以禮貌與對方交涉,若不成則改為尋求法律的途徑來解決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十一回‧「劉備遠來救援,先禮後兵,主公當用好言答之。」】]

├先嚴後寬:比喻領導統御的方法,應先嚴格管制其基本要素,然後,以寬鬆通達的謀略,來應變各種瑣碎事物的發展

├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比喻草率的人,在做事之前,因籌劃不夠完備,而當事情出狀況時,又拿不出補救的措施來

├先生施教─弟子是則:形容老師認真的教導,則學生應謹記在心,確實遵守奉行 [管子‧弟子職‧「先生施教,弟子是則。溫恭自虛,所受是極。見善從之,聞義則服。」]

├先定規則─後續究辦:意指在一個團體組織中,應先明定遊戲規則使大家遵守,以便若發生問題時,再追查事故的權責歸屬

├先苦後甜─富貴萬年:形容能先吃苦耐勞而後享受成果的人,其一生當中,都會有富足而美滿的生活際遇

├先靜而定─入定而安:形容生活在繁忙社會的現代人,心情若能先平靜而不妄想,則情緒得以鎮定;當情緒鎮定之後,靈魂就可以得到安祥與自在了 [大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全 +

├全力以赴:形容認真負責的人,做事能用盡全力,而毫不留餘力地去完成工作 [清末‧梁啟超【新民說‧論毅力‧「故吾嘗謂毅力有二種:一曰兢惕於成敗,而竭全力以赴之,鼓餘勇以繼之者,剛毅之謂也。」】]

├全心全意:形容人負出全部的心力,而完全投入在工作中 [民國‧金庸【笑傲江湖三十六回‧「不管你待我如何,我總是全心全意的待你好。」】]

├全功而退:形容盡責的人,能把任務順利達成後,才離開職位而引退

├全身而退:比喻人生雖遭遇險境,但能把任務順利達成後,保持全身完好而隱退 [後漢書‧王劉張李彭盧列傳‧「杜威曰:『邯鄲雖鄙,並力固守,尚曠日月,終不君臣相率但全身而已。』遂辭而去。」]

├全始全終:形容做事負責的人,從開始到結束都是善盡職責,絲毫不敢馬虎大意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八十六回‧「孤正欲與蜀主講和,但恐蜀主年輕識淺,不能全始全終。」】]

├全忠盡孝:形容對國家盡忠的人,猶如在家中完全做到孝順父母一樣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二十八卷‧「全孝全忠又全節,男兒幾個不虧移?」】]

├全軍覆沒:形容長途遠征的軍隊,不幸全部都被敵人給擊垮而敗亡了 [西晉‧陳壽【三國志‧魏書‧任蘇杜鄭倉傳‧「故尚書僕射杜畿,於孟津試船,遂至覆沒,忠之至也。」】]

├全神貫注:形容人將集中全部的精神,而專注在一件事物上 [民國‧金庸【神鵰俠侶七回‧「楊過全神貫注,傾聽四人說話。」】]

├全副武裝:形容即將要遠征的士兵,把全部必要的裝備,都已配帶齊全了 [宋代‧太平廣記‧卷一百七十六‧「郭子儀剛要走,部下三百人全副武裝要求同他一起去,以便保衛。」]

├全然不知:形容人對事情的經過,完全不知情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二十七回‧「兄弟,自從你過繼在鮑老爹家,我在京裡,全然不知道。」】]

┬共 +

├共乳同胞:比喻民族的血緣親密,如同一母親所生的兄弟姐妹一樣親近 [治家格言‧勸世歌‧「勸兄弟,手足情,同胞共乳長成人。」]

├共創未來:用以鼓勵大家應共同努力,以創造美好的未來生活 [宋‧蘇軾【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共鳴深處:比喻作者的思想或言論,深受眾人所感動而得到回響 [清‧曾樸【孽海花三十二回‧「我隨你來華,同居了一年多,也享了些人生的快樂,感了些共鳴的交響。」】]

├共襄盛舉:形容主事者希望大家能共同贊助,使一件偉大的事業能做成功 [新清史‧世祖本紀二‧「國家設官,必公忠自矢,方能裨益生民,共襄盛治。」]

├共體時艱:形容當國家的處境艱難時,希望大家要能互相體諒,應多加忍耐,以度過難關 [清史稿‧德宗本紀‧「詔中外臣工當法恭忠親王,各攄忠悃,共濟時艱。」]

┬再 +

├再三叮嚀:形容長輩一再吩附或提醒晚輩,所應注意小心的事項 [清‧劉鶚【老殘遊記六回‧「店伙送出,再三叮嚀:『進了城去,切勿多話。』」】]

├再生父母:比喻吾人因蒙受恩德的救助而得以復活,其恩情有如父母一般偉大 [元史‧烏古孫澤傳‧「民歌舞迎侯於道曰:『是我民復生之父母也。』」]

├再接再厲:形容心意堅強的人,毫無畏懼挫折失敗,能不斷努力用功,以奮發向上 [唐‧韓愈【孟郊鬥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

├再造之恩:用以感謝或緬懷貴人之深重的大恩情,給予吾人有重生的機會 [北齊書‧杜弼傳‧「無情之卉,尚得還生;含靈之物,何妨再造。」]

┬冰 +

├冰山一角:比喻人所看到的種種問題,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冰天雪地:形容在長年冰雪覆蓋,而非常寒冷的高山上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四‧「公(林則徐)慨然曰:『二萬里冰天雪窖,隻身荷戈,未嘗言苦。』」】]

├冰肌玉骨:形容美人的肌膚白皙透明,就像清冰一樣光滑潔淨,又像玉石一般晶瑩剔透 [宋‧孟昶【玉樓春詞‧「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滿香。」】]

├冰炭不容:比喻彼此的情勢如水火,互相對立著而不能相容合 [戰國‧楚‧屈原【楚辭‧東方朔七諫‧「冰炭不相並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長。」】]

├冰消瓦解:比喻原本僵化對立的情勢,後來就如冰溶瓦裂一般急速消解了 [隋煬帝【勞楊素手詔‧「霧廓雲除,冰消瓦解。」】]

├冰清玉潔:形容德行高尚的人士,其人格如冰之清白,如玉之潔淨 [新論妄瑕‧「伯夷叔齊,冰清玉潔,義以不為孤竹之嗣,不食周粟,餓死首陽。」]

├冰壺秋月:形容人品純正坦白,就像晶瑩剔透的冰壺,又如皎潔明亮的秋月 [宋史‧李侗傳‧「鄧迪嘗謂松曰:『愿中如冰壺秋月,瑩徹無瑕,非吾曹所及。』」]

├冰生於水─而寒於水:比喻學生的學術成就,已超過老師了 [荀子‧勸學篇‧「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刑 +

├刑錯不用:比喻主政者管理人民,若不以刑具而能達到順服人心,則刑法就可以廢置不用了 [荀子‧議兵篇‧「傳曰:『威厲而不試,刑錯而不用。』」]

┬刎 +

├刎頸之交:形容彼此能以同生死為交往的好朋友 [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蘭相如列傳‧「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至此也。卒相與驩(歡),為刎頸之交。」】]

┬匡 +

├匡世濟眾:形容有發大悲願的仁者,能勇敢去導正世俗不良的風氣,及幫助眾生脫離苦難 [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釋滯‧「古人多得道而匡世,修之於朝隱,蓋有餘力故也。」】]

┬匠 +

├匠心獨運:形容工匠因其構思精巧,使靈活的手藝,得以巧妙運用自如 [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獨妙。」】]

┬危 +

├危在旦夕:形容人在目前的處境極危險,隨時都有可能喪命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

├危如累卵:比喻情勢極為險惡,猶如重疊的雞蛋,隨時都會有摔破的危險 [韓非子‧十過篇‧「故曹小國也,而迫於晉楚之間,其君之危,猶累卵也。」]

├危言聳聽:形容奸人故意用誇大荒誕的言論,使民眾聽到之後而感到驚恐萬分 [東漢‧班固【漢書‧息夫躬傳‧「初,躬待詔,數危言高論,自恐遭害。」】]

├危機四伏:形容情勢非常險惡,到處都有潛在的危險 [民國‧金庸【天龍八部三十八回‧「竟沒想到身處險地,危機四伏。」】]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用以奉勸國人為了自身的安危,不要隨便進入有戰亂危險的國家,也不適宜長久居住下來 [論語‧泰伯篇‧「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吉 +

├吉人天相:形容生性善良的人,自有老天爺在暗中保佑他 [楊珽龍膏記‧「令愛偶爾違和,自是吉人天相。」]

├吉星高照:比喻人生境遇受到吉祥的星辰,在高高觀照著,即將有好運到來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願祈福壽綿長。吉星高照沐恩光。」]

├吉祥如意:形容人有好兆頭,即紅運要到來,事事皆能順心如意 [明‧笑笑生【金瓶梅五十七回‧「凡所營求,吉祥如意。」】]

┬同 +

├同工異曲:比喻兩人的文章,形式雖有差異,但其工巧效力則相同 [唐‧韓愈【進學解‧「子雲、相如,同工異曲。」】]

├同仇敵愾:形容彼此對於共同仇恨的敵人,都一致發揮憤愾抵禦的精神 [民國‧孫文【「臨敵者,宜同仇敵愾,內輯族人,外禦寇仇。」】]

├同心同德:形容眾人能同心協力,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奮鬥 [尚書‧泰誓篇中‧「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同心協力:比喻大家的心向一處,團結以發揮巨大的力量,共同完成一項艱鉅的任務 [唐太宗(李世民)【存問并州父老璽書‧「同心協力,不顧軀命,以救蒼生。」】]

├同日而語:比喻人以當時的情形,來比喻現在的狀況,作相提並論 [東漢‧班固【漢書‧陳勝項籍傳‧「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不可同年而語矣。」】]

├同而不和:形容兩人相處,在形式上雖因利害或嗜好相同而結合,但內心卻因互相爭利而不諧調 [論語‧子路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同舟一命:形容眾人能與所依託的團體機構,共同努力奮鬥,以度過難關 [後漢書‧朱穆傳‧「共輿而馳,同舟而濟,輿傾舟覆,患實共之。」]

├同舟共濟:比喻當彼此的利害相同時,猶如同在一條船上,受到風雨飄搖,就必須共同奮鬥,以解除危機 [孫子兵法‧九地篇‧「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共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同衣共食:形容兩人的感情融洽,親如兄弟,食衣住行都在一起生活 [魏‧曹植【種葛篇‧「與君初婚時,結髮恩意深;懽愛在枕席,宿昔同衣衾。」】]

├同床共枕:形容夫妻恩愛情深,晚上兩人共同睡在一張床上 [清‧翟灝【通俗編‧服飾‧「情若夫婦,便同床共枕,交好無已。」】]

├同床異夢:比喻兩人雖共同謀事,在表面上相合,但實際上,彼此的意見卻大不相同 [南宋‧陳亮【與朱元晦書‧「同床各做夢,周公旦不能學得,何必一一諭到孔明哉?」】]

├同明相照:比喻當彼此在互相發覺其缺點後,而能互相激勵及幫助對方成長 [漢‧王符【潛夫論‧考績‧「同明相見,同聽相聞,惟聖知聖,惟賢知賢。」】]

├同門異戶:比喻兩人雖出於相同師門的傳授,但卻出現不同分支的門派

├同室操戈:形容兄弟之間因不和睦,而互相鬥爭吵架了 [孟子‧離婁篇下‧「今有同室之人鬥者,救之,雖被髮纓冠而救之,可也。」]

├同流合污:比喻初出社會的新鮮人,因定性不夠,以致被他人的惡習所感染,其性格也隨之轉變,與世沉浮而不能自拔了 [孟子‧盡心篇下‧「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乎,合乎污世。」]

├同胞一體:形容親兄弟的感情深厚,不分彼此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六‧「以兩下親密,語話投機,勝似同胞一般。」】]

├同堂故友:形容以前在學校裡,所曾經相處過的老朋友 [魏‧曹植【當來日大難‧「今日同堂,出門異鄉。別易會難,各盡杯觴。」】]

├同情相成:比喻為政者,若能依人民的心願來行事,則人民也會為國家大事而盡全力來達成 [西漢‧司馬遷【史記‧吳王濞傳‧「同惡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

├同欲相趨:形容當彼此的志趣相同時,則心志齊一,能共同為美好的將來而努力奮鬥 [西漢‧司馬遷【史記‧吳王濞傳‧「同欲相趨,同利相死。」】]

├同袍同澤:形容在軍營生活中,能夠同甘苦及共犯難的戰友 [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同惡相濟:用以批評奸詐的惡人,互相勾結串謀,共同去做傷天害理的壞事情 [晉書‧文帝‧「同惡相濟,帥其務賊。」]

├同窗共硯:形容從小就經常在一起讀書遊戲,能互相幫助課業的好同學 [故事成語考器用‧「共筆硯,同窗之謂。」]

├同聲一哭:形容眾人為了某一件不幸的悲慘事故,而感到傷痛不已 [清末‧徐枕亞【玉梨魂五章‧「普天下有情人,能不同聲一哭哉!」】]

├同歸於盡:比喻忠勇愛國的戰士,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也要作頑強抵抗,誓死與敵人一同毀滅 [列子‧王瑞‧「天地終乎?與我偕終。」]

├同類相聚:形容性格相類似的人,容易因投緣而時常聚在一起 [莊子‧雜篇‧漁父‧「同類相從,同聲相應,固天之理也。」]

├同中有異─異中求同:比喻在一團體中,彼此在相同處都會有差異的地方;當眾人的意見混亂時,就應找出共同折衷的方案,以尋求凝聚共識 [楞嚴經‧「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

├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形容當彼此的內心能相契合時,則所說出來的話題,皆真心誠懇,令人聞之有如蘭花溫馨芬芳,極有進德修業的功效 [易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同甘共苦─榮辱與共:形容講義氣的朋友,彼此之間能肝膽相照,心意契合,不管遇上多少挫折和苦痛,都要共同分擔和享受 [戰國策‧燕策一‧「燕王弔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

├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用以說明同是雄性的動物會互相排斥,若為異性的動物則會互相吸引

├同胞之愛─手足之情:形容憂國之士對國家民族的關懷,有如親兄弟之間的親情一般熱切 [民國‧金庸【射鵰英雄傳九回‧「你父親是我的義兄,我們八拜之交,情義勝於同胞手足。」】]

├同病相憐─同憂相勸:形容遭受相同苦難的人,則彼此較容易互相幫助和鼓勵加油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子不聞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比喻思想觀念相投合的人,彼此的聲氣容易相呼應,能共鳴深處,且互相聚求 [易經‧乾卦‧「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

┬吐 +

├吐故納新:比喻新世代的年青人,應拋棄老舊的思想觀念,而重新接納新鮮的思潮 [莊子‧外篇‧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

├吐剛茹柔:比喻做事沒有原則的人,容易害怕強者,而去欺負弱者 [舊唐書‧李朝隱傳‧「夫不吐剛而諂上、不茹柔而黷下者,君子之事也。」]

├吐氣如蘭:形容人品高潔的修行者,其呼吸出來的氣息,就像蘭花一般馥郁飄香 [清‧曹雪芹【紅樓夢五回‧「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

├吐濁納清:比喻積極進取的人,在人生的旅途上,能不斷吐出骯髒鄙陋的舊觀念,而去吸收先進清潔的新思潮

├吐屬不凡:形容文人說話或寫作,用辭典雅高尚,而不流於庸俗 [清‧俞吟香【青樓夢八回‧「夫人看華,大贊道:『詩才卓瑩,吐屬不凡。』」】]

┬各 +

├各式各樣:形容商品的種類繁多,有各種款式和花樣 [清‧曹雪芹【紅樓夢十七回‧「其各式各樣,或天圓地方,或葵花蕉葉,或連環半璧。」】]

├各有千秋:形容兩人的實力相當,各自有自己的長處 [民國‧金庸【鹿鼎記十八回‧「武當派跟少林派齊名,武功各有千秋。」】]

├各自為政:形容國家的政令不能統一,以致各單位自行頒定命令,而各自管理其政務 [西漢‧司馬遷【史記‧西南夷傳‧「以道不通故,各自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各行各業:形容在社會上,各種正當經營的行業

├各行其是:形容在一團體中,人心渙散,各自依照自己的主張去做事情,而行動並不能一致 [清‧吳沃堯【痛史第二十一回‧「我之求死,你之求生,各行其是。」】]

├各持己見:形容在一隊伍中不能團結,眾人各自堅持自己的意見,彼此絲毫不肯讓步 [民國‧黃鈞宰【金壺七墨‧「言人人殊,甚至徒毀其師,子譏其父,各持己見,彼此相非。」】]

├各執一詞:形容眾人的見解因大不相同,以致各自堅持自己的一套看法 [清末‧連橫【臺灣通史‧宗教志‧「領事以為誣,馳稟駐京公使,與總理衙門交涉,各執一辭。」】]

├各盡所能:形容團隊默契良好的組織,人人皆熱心於國家建設,都願意把自己的長處貢獻出來 [後漢書‧曹褒傳‧「漢遭秦餘,禮壞樂崩,且因循故事,未可觀省,有知其說者,各盡所能。」]

├各說各話:形容眾人的意見不一,而各自說出自己對情勢的不同看法

├各憑本事:形容在競爭激烈的比賽中,各自應該憑靠自己的真功夫,來贏得光榮勝利 [民國‧金庸【笑傲江湖三十四回‧「大丈夫言而有信!既說是比劍奪帥,各憑本身武功爭勝。」】]

├各司其務─盡其本分:用以說明社會上若要安定祥和,就必須要每個人各自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而能盡心做好自己的本分即可 [呂氏春秋‧圜道‧「百官各處其職,治其事以待主,主無不安矣。」]

├各取所需─各得其宜:形容在民主社會中,每個人都有權利爭取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和追求理想中的職業 [易經‧繫辭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向 +

├向學不輟:用以讚揚努力用功的學生,讀書從來不間斷學習 [金史‧選舉志一‧「舊人已登第尚為學不輟,今人一及第輒廢而不學,故爾。」]

┬名 +

├名士風流:形容在當今社會上,有身分地位的名士 [後漢書‧方術傳論‧「漢世之所謂名士者,其風流可知矣。」]

├名山大川:形容風景優美,名氣旺盛的山川或河流 [尚書‧武成篇‧「底商之罪,告於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

├名不副實:比喻人只是空有虛名,並未能和實際情況相符合 [韓非子‧功名篇‧「近者已親,而遠者不結,則名不稱實者也。」]

├名不虛傳:形容有口皆碑的好名聲,並非刻意所假造出來的 [西漢‧司馬遷【史記‧遊俠列傳‧「名不虛立,士不虛附。」】]

├名正言順:用以說明做人做事,要先確定身分名位之後,才能理直氣壯,仗義執言,以順利完成工作 [論語‧子路篇‧「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名列前茅:形容用功讀書的學生,課業成績優良,總是在前幾名 [左傳‧宣公十二年‧「軍行,右轅,左追蓐,前茅慮無,中權,後勁。」]

├名存實亡:形容組織的功能在名義上雖然還存在著,但實質上,卻早已滅亡了 [唐‧韓愈【處州孔子廟碑‧「雖設博士弟子,或役於有司,名存實亡。」】]

├名利雙收:形容紅運當頭的人,享受到名譽的榮耀,同時又獲得豐厚利益的滿足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七回‧「因為他此審奉委,一定名利雙收。」】]

├名花有主:形容美麗賢淑的少女,已經有心怡的對象了 [宋‧歐陽修【詞‧「牆外有樓花有主,尋花去,隔牆遙見鞦韆侶。」】]

├名門閨秀:形容在社會上,有名望貴族的千金小姐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二十五回‧「你是個名門閨秀,也曾讀過詩書。」】]

├名留青史:形容功績卓著的偉人,受到世人所尊崇,其美譽將永遠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 [明‧施耐庵【水滸傳一百十七回‧「宋江等名標青史千年在,功播清時萬古傳。」】]

├名副其實:形容名聲恰如其分,能與實際情況相符合 [民國‧金庸【天龍八部十七回‧「李延宗哼了一聲,道:『名氣雖大,未必名副其實。』」】]

├名勝古蹟:形容風景優美典雅,適合出遊賞玩的好地方 [民國‧金庸【倚天屠龍記二十六回‧「楊逍問起大都城裡的名勝古跡,談了一會。」】]

├名媛淑女:形容有學養氣質,舉止端莊大方的美少女 [清末‧徐枕亞【玉梨魂八章‧「嗚呼,古今來名媛淑女,為憐才一念所誤者,何可勝數!」】]

├名揚四海:形容名聲鼎盛的人,已遠播到海外去了 [民國‧金庸【倚天屠龍記二十一回‧「當年我掌門師祖木靈子以七傷拳威震天下,名揚四海。」】]

├名落孫山:比喻人雖努力參加考試,但卻未被錄取 [宋‧范公偁【過庭錄‧「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名過其實:形容虛空浮華的名聲,已超過實質的內涵了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一‧「祿過其功者削,名過其實者損,情行合名,禍福不虛至矣。」】]

├名實相副:形容名聲與實質的內容,能相搭配符合 [後漢書‧孔融傳‧「曹操至孔融書:『文舉盛嘆鴻豫名實相副,綜達經學,出於鄭玄。』」]

├名滿天下:形容聲譽鼎盛,已傳遍全天下,眾人皆知了 [管子‧白心篇‧「名滿於天下,不若其已也。」]

├名聞天下:形容名聲響亮,已傳遍全世界了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李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膽逸,名聞天下。」】]

├名聲大噪:形容名人的聲譽,瞬間變得非常響亮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八‧「此四子者,皆嘗卑賤窮辱矣,然其名聲馳於後世,豈非學問之所致乎?」】]

├名疆利鎖:比喻凡庸的俗人,為了追逐名利而受困其中,已無法自拔解脫了 [北宋‧柳永【夏雲峰‧「滿酌高吟,向此免名疆利鎖,虛費光陰。」】]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