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c6-4劃
┬羊 +
├羊入虎口:比喻當人進入危險的境地時,則絕對難以倖免於災禍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一百十四回‧「今陛下領數百人伐昭,是驅羊而入虎口耳,空死無益。」】]
├羊腸小道:形容曲折彎延的小山路,就像羊腸一樣彎彎曲曲的 [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詩‧「火龍明鳥道,鐵騎繞羊腸。」】]
├羊質虎皮:比喻人只徒具外表形式,並沒有實際的內涵 [西漢‧揚雄【法言‧吾子‧「羊質而虎皮,見草而說(悅),見豺而戰,忘其皮之虎矣。」】]
├羊羔雖美─眾口難調:比喻國家的德政雖好,但不能完全滿足個別需求,就像羊羔雖然甜美好吃,但並不能滿足眾人的口味
┬羽 +
├羽化登仙:比喻隱居士已超脫塵俗,如登入仙界一般的精神妙境中 [宋‧蘇軾【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羽毛未豐:比喻技術尚未熟練的人,還不能獨挑大樑,擔任重要的職位 [戰國策‧秦策一‧「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未豐滿者,不可以高飛。』」]
├羽扇綸巾:形容老謀深算的智者,其神情鎮定,手執羽扇和頭戴綸巾,顯出從容閒暇的舉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九十回‧「後人有詩贊孔明曰:『羽扇綸巾擁碧幢,七擒妙策制蠻王。』」】]
┬老 +
├老人政治:用以譏諷政治制度僵化,不求改進,又缺乏朝氣活力
├老大無成:比喻生活晃蕩的人,到達壯年時,還是毫無事業成就 [清‧曹雪芹【紅樓夢四回‧「這薛公子幼年喪父,寡母又憐他是個獨根孤種,未免溺愛縱容,遂致老大無成。」】]
├老夫老妻:形容已結婚多年,而感情依然甜蜜的老夫妻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十卷‧「那不認得的,見他老夫老妻自來攙扶。」】]
├老少咸宜:形容產品簡單而容易操作,不管老人或小孩都很適合使用 [晉書‧摯虞傳‧「若推之於物則無忤,求之於身則無尤,萬物理順,內外咸宜。」]
├老牛拖車:用以批評做事緩慢,沒有工作效率的人
├老尼入定:比喻人生經驗豐富的人,臨事時,能故作鎮定,冷靜而不妄動 [方于【詩‧「獵者聞疏磐,知師入定回。」】]
├老生常談:形容在生活上,眾人經常談論所關切的話題 [西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管輅傳‧「此老生之常譚。」】]
├老吏斷獄:形容經驗老道的法官,判斷是非皆能迅速而準確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十五回‧「老吏斷獄著著爭先,捕快查贓頭頭是道。」】]
├老奸巨滑:形容行事的手段卑劣,極其奸詐狡滑的小人 [宋史‧食貨篇‧「老奸巨滑,匿身州縣,舞法擾民,蓋甚前日。」]
├老成持重:形容人生閱歷豐富者,能謹言慎行,態度穩重,不會隨便輕舉妄動 [詩經‧大雅‧蕩篇‧「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
├老朽能耐:用以自謙人雖已年老,但還能經得起苦痛的煎熬
├老老少少:形容老人和小孩等一群人
├老老實實:形容品性端正,說話真實而坦白的人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八十四回‧「他老老實實說了詳細,慨然應允,絕沒有扯一把,推一把的套辭。」】]
├老兵不死:比喻沙場老兵的精神,將永遠屹立不搖,而不致消滅或腐朽
├老圃黃花:形容婦人已逐漸衰老的容貌 [南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韓魏公重陽有詩云:『不羞老圃秋容淡,惟愛寒花晚節香。』公居常謂:『保初節易,保晚節難。』故晚節事事尤著力,所以特全。」】]
├老弱婦孺:形容在社會上的弱勢族群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三十二回‧「城中無糧,可發老弱殘兵並婦人出降。」】]
├老弱殘兵:形容身體虛弱的老人,及無法上戰場打戰的士兵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五十五回‧「斷非我們營裏這幾個老弱殘兵可以抵擋得住的。」】]
├老氣橫秋:形容在社會上,工作較資深的人,多半都有傲慢自大的神氣 [南齊‧孔稚珪【北山移文‧「風情張日,霜氣橫秋。」】]
├老神在在:形容社會經驗老練的人,在臨事時,能有故作鎮定的神態
├老蚌生珠:比喻老婦人懷孕生孩子 [東漢‧孔融【與韋端書‧「不意雙珠近出老蚌。」】]
├老淚縱橫:形容老人因悲傷至極,而流下淚來 [清末‧徐枕亞【玉梨魂二十六章‧「至是家人咸知梨娘不救,各失聲哭,崔父亦痛揮老淚。」】]
├老羞成怒:形容人因羞愧至極,以致無地自容,反而轉為憤怒的舉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五回‧「及至聽到後一半,被他哥埋怨了這一大篇,不覺老羞成怒。」】]
├老街舊巷:形容傳統而古樸的老舊街道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二十三回‧「遇著古老街坊,社中田叟,或在廟前樹下。」】]
├老實出名:形容講求信譽的商家,因忠厚老實而贏得好名聲
├老態龍鍾:用以譏諷工作資深的人,態度傲慢,行動遲緩,故意裝作衰老的體態 [南宋‧陸游【聽雨詩‧「老態龍鍾疾未平,更堪俗事敗幽情!」】]
├老調重彈:比喻已過時的話題,又重新被人提出來談論
├老謀深算:形容精明老練的人,謀略周詳,做事情有深遠的計畫 [春秋‧左丘明【國語‧晉語一‧「既無老謀,又無壯事,何以事君。」】]
├老謀智深:形容精明能幹的領導者,謀略周詳,在做事之前必先計畫深遠,以防不測之患 [魏書‧衛操傳‧「智深謀遠,窮幽極明,治則清斷,沉浮得情。」]
├老聲老氣:形容態度傲慢的人,說話很驕傲自大的樣子
├老王賣瓜─自賣自誇:形容商人總是為自己的產品推銷,而大力誇耀一番
├老有所終─幼有所長:比喻在理想的國度裡,老年人有安居的住所,而孩童能夠接受良好教育的薰陶 [禮記‧禮運大同篇‧「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老而好學─炳燭之明:形容人到年老時,若能知道向上求學,則就像握有蠟燭一樣照亮餘生 [西漢‧劉向【說苑‧建本篇‧「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老馬不死─舊性猶存:比喻人雖已年老,但其人生經驗,還是依然牢記在腦海中
├老馬識途 ─人老通俗 :比喻老年人的社會經驗較為豐富,可作為晚輩的先導 [韓非子‧說林篇上‧「管仲、隰朋從齊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老實常在─詐欺常敗:用以奉勸商人做生意要有誠實不欺的精神,這樣事業才能經營長久,若常以詐欺的手法,將會導致事業的失敗
┬而 +
├而今而後:形容人從今天以後的未來打算 [宋史‧文天祥傳‧「天祥臨刑,其衣帶中有贊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而立之年:意指人在三十歲以後,已能完全獨立生活了 [論語‧為政篇‧「子曰:『吾十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耳 +
├耳目一新:形容生活形態已徹底翻新,使人有新鮮快活的感覺 [清‧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十六回‧「雖不是什麼心曠神怡的事情,也可以算得耳目一新的了。」】]
├耳提面命:形容師長對晚輩殷切的叮嚀,猶如在耳朵旁一再提醒重要的事情 [詩經‧大雅‧抑篇‧「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耳熟能詳:形容人經常所聽到的金玉良言,自然能牢記在心且詳細清楚了 [宋‧歐陽修【瀧崗阡表‧「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故能詳也。」】]
├耳濡目染:形容人在生活中,時常聽到或看見的事物,經過長久沈浸其中,自然深受影響了 [唐‧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公胚胎前光,生長食息,不離典訓之內,耳擩目染,不學以能。」】]
├耳聰目明:形容頭腦反應機靈,聽力和目視都很敏銳的小孩 [列子‧仲尼‧「老聃(大耳)之弟子有亢倉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
┬肉 +
├肉山脯林:形容有錢人的宴會極為鋪張浪費,奢華無度 [帝王世紀‧「夏桀為肉山脯林。」]
├肉食者鄙:用以鄙視粗俗的人,有卑劣不雅的行為 [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
├肉眼凡胎:用以譏笑人的目光淺陋,是沒有智識的凡夫 [宋代‧太平廣記‧卷九十三‧「佛法本身是對三界萬物之中深邃玄幽之相,通過法理予以概括,這是肉眼凡胎無法看得見的。」]
├肉腐出蟲:比喻當國家日漸腐敗時,則貪官污吏將趁機為非作歹,有如屍體腐化後,所生出來的蟲子一樣噁心 [荀子‧勸學篇‧「肉腐出蟲,魚枯出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
┬肌 +
├肌膚之親:形容男女戀人在體膚上,有親密而美好的接觸 [民國‧金庸【倚天屠龍記四十回‧「何況當時在小島替她逼毒時,曾有肌膚之親。」】]
┬臣 +
├臣心如水:比喻廉潔奉公的官員,猶如清澈的溪水一樣潔淨 [東漢‧班固【漢書‧鄭崇傳‧「上責崇曰:『君門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崇對曰:『臣門如市,臣心如水。』」】]
├臣門如市:形容大官員的家門口,賓客甚多,非常熱鬧的樣子 [東漢‧班固【漢書‧鄭崇傳‧「上責崇曰:『君門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崇對曰:『臣門如市,臣心如水。』」】]
┬自 +
├自力更生:形容自尊心很強的人,不願依賴外援,而全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來 [後漢書‧和熹鄧皇后紀‧「自力上原陵。」]
├自力救濟:形容處於孤立無援的人,奮而興起,全靠自家人的力量,爭取應有的權益
├自以為是:形容主觀意識強烈的人,不知謙虛為懷,總是認為自己的決擇,永遠是正確的 [孟子‧盡心篇下‧「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
├自出機杼:比喻文章有自己獨立的新風格,並非沿襲他人 [北史‧祖瑩傳‧「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何能與人共同生活耶!」]
├自古至今:形容從古代到現在的歷史演進過程 [漢‧陸賈【新書‧大政‧「自古至於今,與民為仇者,有遲有速,而民必勝之。」】]
├自外生成:比喻灑脫的人,自願甘心居於文化禮教之外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二十回‧「卑職何敢故違禁令,自外生成?」】]
├自甘墮落:用以批評自暴自棄的人,不求上進,甘願放棄人生奮鬥的目標 [民國‧金庸【射鵰英雄傳二回‧「可惜你一身好功夫,卻是自甘墮落,既與惡僧為伍,又去做金兵的走狗。」】]
├自生自滅:比喻人放任事情不管,使其自然發展,或生或滅皆不去理會他 [唐‧白居易【山中五絕句嶺上雲詩‧「自生自滅成何事,能逐東風作雨無。」】]
├自由平等:形容在民主法治的國度裡,人人皆享有自由平等的社會地位
├自由自在:形容身心舒坦輕鬆,不受拘束,沒有壓力的感覺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六‧「此夜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快活不盡。」】]
├自立自強:比喻人在遇到挫折的打擊後,而能夠獨立堅強,重新振作起來 [宋代‧太平廣記‧卷二百八十二‧「沈亞之少年就自立自強,不願受人之恩而臣服之,便推辭。」]
├自立門戶:形容獨立堅強的人,自己能夠開創一番事業來經營 [清‧曾國藩【「居家須自立門戶,自立規條,規矩要嚴,榜樣要好。」】]
├自成一格:形容大學者的涵養風範,與別人不同,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序略,以拾遺補藝,成一家之言。」】]
├自自然然:形容事物的發展,完全順從天然形成,並沒有刻意強求 [民國‧金庸【天龍八部三十九回‧「他既不是放大了嗓門叫喊,亦非運使內力,故意要震人心魄,乃是自自然然,天生的說話高亢。」】]
├自作多情:形容愚昧的人,做出別人所不願意領情的舉動 [民國‧金庸【書劍恩仇錄十三回‧「徒兒與她兩相愛悅的言語,又覺自己未免自作多情,徒尋煩惱。」】]
├自作自受:比喻當自己做錯事情時,就應該自己去承擔其後果 [孟子‧離婁篇上‧「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俗諺‧「各人造業各人擔。」]
├自助人助:比喻當自己本身能先自我要求時,則別人才肯來幫助你成長茁壯
├自告奮勇:形容有志青年看到國家動盪不安時,自己就勇敢站出來,承擔起艱巨困難的任務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五十三回‧「因為上頭提倡游學,所以他自告奮勇。」】]
├自我解嘲:形容反應快速的人,用幽默來轉移尷尬的場面,以化解別人對自己的嘲笑 [民國‧金庸【書劍恩仇錄一回‧「童兆和沒了話,自己解嘲:『紅花會咱們不敢惹。』」】]
├自我實現:比喻人能夠得到充分發展,竟而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自投羅網:形容愚笨的歹徒,自己落入警方的陷阱中,而束手就擒了 [魏‧曹植【野田黃雀行‧「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網。」】]
├自求多福:用以告誡人當進入危險的境地時,自己要睜大眼睛,小心行事,以免誤觸陷阱而白白送死了 [詩經‧大雅‧文王篇‧「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自私自利:用以批評私心太重的人,只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損害他人的權益 [明‧呂坤【「人生大罪過,只在『自私自利』四字。」】]
├自言自語:形容心思混亂的人,在一旁自己說話給自己聽 [清‧曹雪芹【紅樓夢五十七回‧「紫鵑停了半晌,自言自語的說道:『一動不如一靜。』」】]
├自取其辱:形容愚昧的人,自己惹禍上身,若有引來侮辱都是自己所造成的 [高道淳【「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是者博聞。」】]
├自命非凡:比喻狂妄自大的人,自認為很了不起的樣子 [清‧曾樸【孽海花二十七回‧「這賤丫頭一向自命不凡地霸占著皇帝,不放朕在眼裡。」】]
├自始至終:形容人所堅持的理念,從開始到結束,都不曾改變其志向 [南史‧宋宗室及諸王上‧「義恭性嗜不恒,與時移變,自始至終,屢遷第宅。」]
├自知之明:比喻能反躬自省的人,對於自己的優缺點,有省思和悔悟的能力 [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自怨自艾:形容人雖很悔恨自己從前的過失,但並沒有徹底改正過來 [孟子‧萬章篇上‧「太甲悔過,自怨自艾。」]
├自恃其才:形容狂傲的文人,憑靠自己所擁有的才華,而向眾人大肆炫耀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六十回‧「楊修亦自恃其才,小覷天下之士。」】]
├自省無過:比喻人若能時常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就不會發生重大的過錯了
├自相茅盾:形容自己的行事或說話,前後不能相呼應,而有互相抵觸的地方 [唐‧劉知幾【史通‧雜說上‧「觀孟堅(班固)紀,志所言,前後自相茅盾者矣。」】]
├自矜自是:形容狂妄的人,自恃其才能,凡事都自認為是最正確的作法 [明‧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勤學‧「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
├自負不凡:形容驕傲自大的人,自認為是全天下最為了不起的人物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十八回‧「姑娘,你且莫自負不凡,把天下英雄一筆抹倒。」】]
├自食其力:形容獨立堅強的人,憑靠著自己的能力,賺錢過生活,以謀求生存 [東漢‧班固【漢書‧食貨志‧「今敺(驅)民而歸之農,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自食惡果:比喻大壞蛋在做盡歹事之後,最後自己也嘗到了惡果的報應 [唐‧李白【行路難之三‧「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自討苦吃:形容自作多情的人,為自己沒事做而去找苦頭吃 [清‧李汝珍【鏡花緣十九回‧「他們如果詩書滿架,我們見了,自然另有準備,豈肯冒味,自討苦吃?」】]
├自高自大:形容行為高傲狂妄,容易自我膨脹的人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篇‧「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自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
├自動自發:形容積極進取的人,自己能夠主動出擊,掌控全盤的局勢
├自崖而反:比喻清高的人,能超然獨往,有望塵莫及之感慨 [莊子‧外篇‧山木‧「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遠矣!」]
├自強不息:形容有恆心和毅力的人,能持續努力不懈而堅強不屈 [易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自得其樂:形容安分守己的人,能從苦悶的工作之中,得到無限的快樂泉源 [南宋‧朱熹【朱子全書一七‧「如曾點浴沂風雩,自得其樂。」】]
├自掘墳墓:比喻目光短視的人,其所作所為,已經斷送了美好的前程
├自清自律:形容有自知之明的人,能即早澄清事情的真相,及約束自身的行為 [戰國‧楚‧屈原【楚辭‧卜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
├自欺欺人:形容狡滑善變的政客,昧著良心,用欺騙自己的言論,來矇騙社會大眾 [朱子語錄‧大學五‧「因說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自然而然:形容在無所勉強的情況下,純由事物本身的自然變化而形成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十八回‧「不解到了那得意的時候,不知怎的,自然而然有一種說不出的感慨。」】]
├自然法則:形容在大自然中,循環不息的運行規則 [太平經‧案書明刑德法‧「自然法也,不以故人也,是天地之常行也。」]
├自給自足:形容在封建時代裡,人們所生產的糧食,都足以供給自己生活上需要,而不必向外求援 [列子‧黃帝‧「不施不惠,而物自給。」]
├自視清高:形容孤傲不群的人,常自以為是道德崇高,而品性清潔的人士 [清‧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三十六回‧「我暗想這個人自視甚高,看來文字總也好的,便不相強。」】]
├自亂陣腳:形容沒有共識的團體,在未打仗之前,人心早已渙散而先亂成一團了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九十八回‧「兵無主將,必自亂矣。」】]
├自圓其說:形容機巧的人,為了掩蓋事實,而故意編出一套圓滿的說詞來欺騙大家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五十五回‧「自圓其說道:『職道的話原是一時愚昧之談,作不得準的。』」】]
├自誇自敗:比喻只會誇耀自己的人,較容易失去人心,竟而遭受挫敗 [老子第二十四章‧「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誇者不長。」]
├自嘆不如:用以感嘆才子的優秀表現,自己確實比不上人家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四十六回‧「孔明神機妙算,吾不如也。」】]
├自廢武功:比喻沒有遠見的謀略者,將自己龐大的勢力範圍給削弱掉了 [晉書‧惠賈皇后‧「陛下有婦,使人廢之,亦行自廢。」]
├自暴自棄:形容有自卑感的人,因有某種原因而輕視自己,甘心墮落,或放棄一切追求美好希望的機會 [孟子‧離婁篇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自導自演:比喻行為天真無聊的人,自己演出一場幼稚的鬧劇來
├自壞長城:比喻昏庸無能的君主,自己卻無故破壞了強而有力的屏障 [南史‧檀道濟傳‧「濟見收,目光如炬,脫幘投地曰:『乃壞汝萬里長城。』」]
├自顧不暇:形容分身乏術的人,要顧全自己都已經來不及了,更無餘力去幫助別人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回‧「州吁自顧不暇,安能害我乎?」】]
├自古文人─多陷輕薄:形容自古以來的讀書人,因自視清高,多半都會互相輕視而去小看對方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篇‧「然而自古文人,多陷輕薄。」】]
┬至 +
├至人無夢:比喻道德聖潔的人,並無妄念,所以不會產生夢幻的玄境 [清末‧徐枕亞【玉梨魂二十章‧「其心清淨者,其夢不驚,故曰:『至人無夢。』」】]
├至大至剛:形容天地間充滿廣大而剛直,不屈不撓的浩然正氣 [孟子‧公孫丑篇上‧「『敢問何為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
├至死不二:比喻忠貞的烈士,所堅持的理念,到死都不曾改變其志向 [東漢‧袁康主【越絕書‧越絕外傳枕中‧「夫子幸教寡人,願與之自藏,至死不敢忘。」】]
├至高無上:比喻權位已達到最高的境界,沒有比祂的地位更為崇高了 [西漢‧劉安【淮南子‧繆稱訓‧「道至高無上,至深無下,平乎準,直乎繩,圓乎規,方乎矩。」】]
├至理名言:形容極為正確而有道理的名貴真言 [梁‧簡文帝【大法頌表‧「至理隆而德音闡。」】]
├至當不移:比喻主事者的做法,非常適當貼切,並不需要更改 [隋書‧天文上‧蓋圖‧「至當不二,理唯一揆。」]
├至誠之道:形容主事者以真誠感動人心,心靈已達到真善美的圓滿境界了 [西漢‧揚雄【法言‧先知篇‧「言至誠之道豫知前事,如神之微妙。」】]
├至親至孝:形容懂事的子女,能盡心孝順父母 [後漢書‧皇后紀‧「夫至孝之行,安親為上。」]
┬舌 +
├舌敝耳聾:形容在辯論場上,針鋒相對極為激烈,而旁觀者卻聽得很模糊 [戰國策‧秦策一‧「辯言偉服,戰攻不息;舌敝耳聾,不見功成。」]
┬舟 +
├舟車勞頓:形容人經過長途顛簸之後,而顯出疲憊倦怠的神態 [清末‧徐枕亞【玉梨魂一章‧「夢霞于舟車勞頓之餘,來此舉目無親之地。」】]
┬色 +
├色中餓鬼:形容非常貪好女色的風流男子 [明代‧歡喜冤家十四回‧「一個貪花賊禿,一個賣色淫根,和尚色中餓鬼,妓女花裡妖精。」]
├色即是空:比喻佛語說世間的一切色相,演化至極,均是虛空而一無所有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色衰愛弛:形容在靡爛的花花世界中,當天仙美人的姿色逐漸衰老時,則所受到寵愛的程度也相對減少了 [西漢‧司馬遷【史記‧呂不韋列傳‧「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
├色授魂與:比喻男女戀人相親相愛,心神交集,而不形於跡象 [漢‧司馬相如【上林賦‧「色授魂與,心愉於側。」】]
├色膽包天:形容好色之徒,公然對弱女子施暴非禮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三十九卷‧「此時色膽如天,也不管她肯不肯,向前摟抱,將衣服亂扯。」】]
├色艷桃李:形容女子清純的容顏,美如桃李花一般艷紅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二十九卷‧「桃花開遍上林紅,耀服繁華色艷濃。」】]
┬血 +
├血口噴人:比喻心態陰險的人,用極惡毒的言詞,捏造事實去陷害他人,彷彿是含著鮮血噴到別人的身上一樣噁心 [宋‧僧曉瑩【羅湖野錄‧「含口噴人,先污其口。」】]
├血化為碧:形容戰況之慘烈,已由鮮血將大地染成赤紅色了 [宋代‧太平廣記‧卷四百三‧「他的血化成石頭,有的說化成碧玉。」]
├血光之災:比喻不幸的人,無端遭受殺害的災禍 [明‧施耐庵【水滸傳六十回‧「非理不為,非財不取:如何能有血光之災?」】]
├血肉之軀:形容凡人之非常脆弱的肉體 [民國‧金庸【書劍恩仇錄十四回‧「他究是血肉之軀,本領再好,也受不起這大鐵槌似的巨拳之一擊。」】]
├血肉模糊:形容不幸的意外事件,造成傷亡慘重,情景非常悲慘淒涼 [宋代‧太平廣記‧卷四百二十六‧「只見他裸著身大呼小叫,滿身血肉模糊。」]
├血肉橫飛:形容敵軍戰敗後,到處都是屍首異處,死狀非常淒慘 [清‧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九十六回‧「一口氣打了五百板,打得他血肉橫飛,這才退堂。」】]
├血性男兒:形容性格如烈火剛直,而能行俠仗義,具有正義感的男子漢 [黃花崗烈士事略序‧「碧血橫飛,浩氣四塞。」]
├血流如柱:形容人因傷口破裂,而使鮮血大量流出,就像水管一樣多得驚人 [宋代‧太平廣記‧卷二百八十六‧「沒有走上十步,那個老百姓胳臂上血流如注,一直疼到骨頭。」]
├血流成河:形容敵軍戰敗後,死傷慘重,血濺如河流一般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六十二回‧「正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大敗虧輸。」】]
├血流漂杵:形容敵軍戰敗後,傷亡不計其數,悲慘之情狀,能使春杵在鮮血上漂流 [尚書‧武成篇‧「會于牧野,罔有敵于我師,前徒倒戈,攻于後以北,血流漂杵。」]
├血盆大嘴:形容嘴巴很大的人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四十卷‧「其蛇眼若火炬,口似血盆,鱗似金錢,口中吐出一道妖氣。」】]
├血氣之勇:比喻年少輕狂的人,只憑一時感情衝動,所激發出來的勇氣 [清‧曹雪芹【紅樓夢三十六回‧「那武將不過仗血氣之勇,疏謀少略,他自己無能,送了性命。」】]
├血海深仇:形容人懷有很深重的仇恨,而尚未得到撫平 [民國‧金庸【天龍八部二十回‧「喬峰道:『我父母這血海深仇,豈可不報?』」】]
├血脈噴張:形容人因情緒激動而心跳加快了 [民國‧金庸【書劍恩仇錄四回‧「駱冰血脈噴張,心跳加劇,雙頰暈紅。」】]
├血淚交織:形容人生奮鬥的過程中,有流血流淚的感人故事 [舊唐書‧高駢傳‧「臣仰天訴地,血淚交流,如劍戟攢心,若湯火在己。」]
├血債血還:比喻心中充滿怨恨的人,要用仇殺的方式來報復仇殺 [民國‧金庸【笑傲江湖三十五回‧「這筆血債,今日要鮮血來償。」】]
├血跡斑斑:形容受傷嚴重的人,在地上留下很多的血塊 [民國‧金庸【天龍八部六回‧「古篤誠身上血跡斑斑。」】]
├血濃於水:比喻親情的黏稠,比清水更加濃厚緊密
├血本無歸─欲哭無淚:形容人所辛勤負出的心血,卻沒有得到回收,想要哭泣都已經來不及了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一百十九回‧「後主如卻正之言以對,欲哭無淚,遂閉其目。」】]
├血氣方剛─戒之在鬥:用以規勸年輕氣盛的少年,其血氣正值剛烈急暴時,感情易於衝動生事,所以要戒除好勇鬥狠的壞脾氣 [論語‧季氏篇‧「子曰:『君子有三戒:少年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血氣未定─戒之在色:用以規勸青少年,在年少發育尚未成熟時,要戒除女色的誘惑,以免未老先衰而損耗元氣了 [論語‧季氏篇]
┬行 +
├行乞於市:形容人在窮困潦倒時,生活落魄而流落街頭,以致要向路人乞討東西來吃 [西漢‧司馬遷【史記‧豫讓傳‧「居頃之,豫讓又漆身為厲,吞炭為啞,使形狀不可知,行乞於市。」】]
├行不由徑:比喻正人君子的行動光明正大,做事決不走旁門小道 [論語‧雍也篇‧「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
├行之有年:形容良好的政策,已經實行很多年了
├行如牛步:用以批評工程進度非常緩慢,效率很低落
├行成於思:比喻有智彗的行為表現,應是謹慎思考後的實際動作,而不是臨時起意的作為 [唐‧韓愈【進學解‧「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行有行規:用以說明在各種行業中,都有他們自己的一套遊戲規則,外力很難加以介入干涉
├行色匆匆:形容人因有急事在身,而使旅程很匆忙的樣子 [莊子‧盜跖篇‧「今者闕然數日不見,車馬有行色,得微往見跖邪?」]
├行俠仗義:形容有正義感的人,非常重義氣,很樂意幫助弱小族群 [東漢‧班固【漢書‧季布傳‧「季布,楚人也,為任俠有名。」】][清‧石玉琨【三俠五義六十回‧「似你我行俠仗義,理當濟困扶危,剪惡除奸。」】]
├行屍走肉:比喻人生前途渺茫,身體猶如只徒具軀殼,而沒有生命靈魂的壞東西 [晉‧王嘉【拾遺記‧「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行商坐賈:意指一般的生意人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五十四回‧「請老夫子擬了告示,曉諭一切坐賈行商,叫他們都到這裡來聚會。」】]
├行善最樂:形容喜歡做善事的人,其心中最為快樂了 [阿鼻地獄遊記二回‧「濟佛曰:哈哈!行善最樂,樂善好施,此是行善者的心靈之樂。」]
├行雲流水:形容文筆順暢流利,心性靈活自然,毫無拘泥,猶如飄浮的雲兒,和流動的溪水一樣 [宋史‧蘇軾傳‧「軾嘗自謂:作文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
├行樂即時:用以勸人要做善事,就應該趁現在,不可錯過時機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三十回‧「季葦蕭道:『才子佳人,正宜及時行樂,先生怎反如此說?』」】]
├行禮如儀:形容有禮貌的人,舉凡開會或行事,一切皆依照禮儀來進行 [元史‧祭祀二‧「禮直官引亞終獻官陞自卯陛,行禮如常儀。」]
├行藏敗露:形容非常隱密的行蹤,終究被人給發現了 [民國‧金庸【天龍八部十八回‧「好險!我剛才倘若走得稍快,行藏非敗露不可。」】]
├行不改姓─坐不改名:形容心性正直的人,做事坦然率直,光明磊落,絕不輕易改變處世原則 [女媧石六回‧「我實告你,老娘行不易姓,坐不改名。」]
├行必矩步─坐必端膝:形容正直的人,為人恭敬,其言行舉止必定莊重端祥 [後漢書‧郭鎮傳‧「桓帝時,汝南有陳伯敬者,行必矩步,坐必端膝。」]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比喻當人做事情如有不順利時,就應多靠自己潛在的能量,再加以努力用功才行 [孟子‧離婁篇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形容當人生在實踐力行的過程中,若還有多餘的精力時,就應多加用功學習,以充實生活內涵 [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行要好伴─居要好鄰:用以說明在險惡的人生旅途中,有知心的朋友作良伴及敦睦親鄰的好鄰居,才可以相得益彰
├行善如登─行惡如崩:比喻人若想要得到美譽,就像登高山一樣困難;若要使其身敗名裂,遺臭萬年,則可以像山崩一樣快速 [春秋‧左丘明【國語‧周語‧「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衣 +
├衣不遮體:形容生活窮困的人,衣服穿著稀少,而不能遮掩身體 [新唐書‧甫傳‧「然衣不蓋體,常寄食於人。」]
├衣冠禽獸:用以痛罵貪官污吏,雖然衣冠穿著整齊,但品性卻像禽獸一般極為卑劣的小人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四‧「不但衣冠中禽獸,乃禽獸中豺狼。」】]
├衣架飯囊:用以斥責只會吃喝玩樂,享受生活的大爛人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二十三回‧「其餘皆是衣架、飯囊、酒桶、肉袋耳!操怒曰:『汝有何能?』」】]
├衣衫襤褸:形容生活貧困的人,衣服穿著很破舊的樣子 [明‧吳承恩【西遊記四十四回‧「雖是天色和暖,那些人卻也衣衫襤褸,看此像十分窘迫。」】]
├衣食父母:比喻人在社會上,所仰賴或依靠生存的對象 [元‧關漢卿【竇娥冤三折‧「你不知道,但來告狀的,就是我衣食父母。」】]
├衣缽相傳:形容重視薪火相傳的老師,將德業傳授給弟子們 [金‧王若虛【論詩‧「文章自得方為貴,衣缽相傳豈是真!」】]
├衣錦還鄉:形容人到外地奮鬥而有事業成就後,光榮回到故鄉來 [南史‧劉遴傳‧「令卿衣錦還鄉,盡榮養之理。」]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用以說明故友舊交之可貴,應予以珍惜重視 [晏子春秋‧雜上‧「景公與晏子立於曲潢之上,晏子稱曰:『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衣不重裘─食不重肉:形容清心寡欲的修行人,生活不會去重視華麗奢侈的享受 [舊唐書‧李讓夷傳‧「諺曰:止寒莫若重裘,止謗莫若自修。」]
├衣食暴殄─必遭凍餓:用以奉勸世人不可任意浪費或糟蹋食物,否則必定會遭受飢寒的惡報 [治家格言‧先正]
┬西 +
├西風東漸:比喻西方的文明,已逐漸向東方傳播開來 [民國‧金庸【書劍恩仇錄十二回‧「不是東風壓倒西風,便是西風壓倒東風,總有一個要給另一個欺侮。」】]
┬阡 +
├阡陌縱橫:形容鄉野廣闊,田界互相交錯的樣子 [東漢‧應劭【風俗通‧「南北曰阡,東西曰陌。」】]